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袁紹不如曹操?揭祕袁紹性格特點哪三處不如曹操

袁紹不如曹操?揭祕袁紹性格特點哪三處不如曹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就《三國演義》的敘述而言,官渡之戰這個橋段並不如赤壁之戰寫得精彩,但其中的勝敗原因,特別是雙方主要領導人的馭臣之術及其產生的迥異後果,足以讓我們不必親歷刀光劍影,也能從中汲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儘管當時後世學人多有總結,唯其“多有總結”,才更值得我們去重視。那麼,袁紹爲何會輸?他到底輸在哪兒?

1、不懂因時乘勢,錯失良機。

在權術設計中,應當充分考慮社會、政治、經濟、人文等諸多環境因素,也只有這樣,權術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這個不難理解吧?好比百姓深受洪澇之苦,政府乘機啓動水利項目,民衆自然不會反對。這就叫因時乘勢。袁紹的敗因,正始於不懂得這一點。官渡之戰前,曹操兵發徐州攻劉備,田豐建議袁紹偷襲許昌,這無疑是個非常正確的策略,但袁紹以兒子生病爲由加以拒絕。等曹操回師,奇襲許都的時機已失,袁紹卻開始興師動衆討伐曹操了。田豐通過分析雙方兵力部署優劣,認爲曹軍糧食不足,建議用持久戰跟曹操拼消耗,袁紹又不予採納,還把田豐關了起來。

我讀到這兒的時候,總感覺袁紹不是個正常人,用現在的時髦詞兒來形容,屬“自願精神病”.諸葛亮在《隆中對》裏曾提到:“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這個評價太客氣了。諸葛所謂的“人謀”,當指戰略、智慧而言。袁紹手下不缺智囊,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田豐、沮授等,都是有名的智士。可是外腦再多又有何用?領導不懂變通,一意孤行,跟神經病似的,焉能不慘敗!

2、輕忽作用目標,輸於溝通。

權術的作用目標是人,正確的溝通方式是第一位的。當袁紹南下,曹操曾聚集文武商議對策,孔融和荀彧之間的一段論辯特別引人注目。孔融:“袁紹勢大,不可與戰,只可與和。”荀彧曰:“袁紹無用之人,何必議和?”孔融:“袁紹士廣民強。其部下如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皆智謀之士;田豐、沮授皆忠臣也……何謂紹爲無用之人乎?”荀彧笑曰:“……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縱有百萬,何足道哉!”孔融默然。

袁紹不如曹操?揭祕袁紹性格特點哪三處不如曹操

荀彧原來就是從袁紹陣營投奔過來的,對袁營的情況最瞭解。其後袁紹陣營發生的一連串內訌,果然驗證了他的判斷:田豐在大戰前因直言忠諫被下獄,最終受逢紀讒言而死;審配在軍情緊急之際,將許攸子侄收捕下獄,逼許攸臨陣叛逃曹營;郭圖用讒言逼走了袁紹手下大將張合與高覽。實際上,戰事相持到十月,曹營已經絕糧,必須向後方的許昌緊急求援。但許攸一反叛,向曹操獻計火燒烏巢,整個戰局隨之翻盤,急轉直下。這是官渡之戰勝敗的關鍵所在。

3、激勵乏術,輸在德行。

權術中的激勵機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一句話可以動人心,讓人死心塌地效命驅馳。而善於包容,則是領導權術裏的德行體現(注意,並非個人德行),舍人小過,圖己大業,鼓掌之中,纔有南面之尊。所謂厚德者,治道也。在官渡之戰橋段裏,有幾個情節值得提出來說說。關羽殺了顏良,沮授稍加挑撥,袁紹便遷怒於劉備:“汝弟斬吾愛將,汝必通謀,留爾何用?”待劉備一番巧言解釋,袁紹反過來又責備沮授:“誤聽汝言,險殺好人。”作爲一個領導人,批評下屬不該是這樣的,劉備到底是個外人,怎麼可以當着外人的面讓下屬難看?權術不是冷冰冰的東西,其中的理智與情感因素很重要的。也難怪沮授一出來就嘆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遂託疾不出議事。

等到關羽殺了文丑,郭圖、審配又站出來質疑劉備的“佯推不知”,袁紹又大怒要殺劉備。當劉備爲活命提出願意讓關羽來輔佐袁紹時,袁紹的表現再次讓我大跌眼鏡。他先喝退左右(郭圖、審配等人):“玄德之言是也,汝等幾使我受害賢之名”,後又大喜曰:“吾得雲長,勝顏良、文丑十倍矣!”這兩句話,前者傷謀士之心,後者失將士之心,權術使用之想當然、領導德行彰顯之涼薄,已然到了極致。可以說,袁紹的領導形象,此時轟然倒塌。

而曹操恰恰相反,他不光依“事功”來獎罰,且能重賞提反對意見的人。207年,曹操不理曹洪等人的勸諫,出塞遠征烏桓部族。結果雖取勝,卻也吃了不少苦頭。回到基地後,他便賞賜曾勸阻過他的人,承認自己只是僥倖成功,不足爲法,希望大家不要因意見不被採納而不敢建言。意見不被採納都能得到獎賞,因此大家都能勇於提案,也不必相互妒忌。久而久之,曹營中一旦形成決議,就再沒有第二種聲音或陽奉陰違,而能向一致的目標去努力。不能不承認,曹操是個能讓追隨者愉悅工作的領導人,靠的正是激勵機制與領導德行,這是馭人最基本的兩個要素。

而袁紹則差得遠了,假設一下,如果他能認識到這一點,稍加實踐,那麼官渡之戰的結局,乃至整個中國的歷史,可能都要改寫了。權術如用兵,兵無常勢,貴在應變。要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才能夠成就大業。領導人對待下屬或民衆,要適時酌情的予以安撫,在講明原則、制度和法律之後,不妨推己及人,多重民情,情真意切,民心必歸。不是嗎?官愛民,民桓愛之。這纔是維穩致勝的大計。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