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英家書講的是什麼故事?六尺巷在哪個地方

張英家書講的是什麼故事?六尺巷在哪個地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英,清朝時期人士,字敦復,漢族人,家鄉位於安徽桐城。他是清朝有名的朝廷大臣,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清朝大臣張廷玉的父親。爲官期間,張英曾官至文學殿大學士,同時兼任禮部尚書一職,頗受康熙皇帝的重用。張英自幼就頗爲好學,讀書勤奮刻苦,頗具才華的他在27歲時考中舉人,後在康熙六年時高中進士,正式踏入仕途。考取進士後,張英被任命爲內弘文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館學習滿漢兩族的課程。然而不久,張英的父親去世,他只能離京回鄉奔喪。

過了父親的喪期後,張英返回京師,仍舊擔任庶吉士一職,繼續學習滿漢課程。之後因被康熙考察時成績非常突出,而被委以編修這一職務。張英爲官期間,曾歷經多個官職,還曾擔任過皇太子胤礽的師傅,雖曾犯過一些失誤,但並沒有造成什麼特別大的後果,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寬大處理。從中可以看出張英自身的政治才能之高,以及康熙皇帝對他的重用和信任。張英在職期間,曾被委以編修這一任務,因此他曾先後參與編纂修整《國史》、《一統志》、《淵鑑類函》等著作。張英爲人儉樸,熱心善良。一次在他六十大壽時,張英的夫人計劃僱一個戲班子來唱戲以及擺設酒宴來慶祝他六十大壽,在被張英知道這個計劃後,他堅持拒絕大肆慶祝,並且用那筆用於慶祝的錢做成一百件絲綿衣褲,救濟給路上的窮人。

張英家書講的是什麼故事?六尺巷在哪個地方

張英與張廷玉兩人是父子關係,張英是張廷玉的父親。他們父子兩人都是歷史上頗爲有名清朝大臣,同在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爲官數十年,爲清朝做了不少貢獻。可以說,張英與張廷玉兩父子是清朝朝廷的一對傳奇父子。張廷玉作爲張英的兒子,沒有依靠父親的庇廕,憑藉自身的能力與努力踏入官場,並在之後升官數次。張廷玉在二十六時本打算參與會試,但是那一次的會試總裁官是他的父親張英,於是爲了迴避,他沒有參加那次會試。三年後,憑藉自己的才能,張廷玉考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這一官職,之後更是擔任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官職。

爲官期間,張廷玉曾爲清朝作出不少貢獻。康熙末年,朝廷對官吏治理方面較爲鬆懈,導致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當時擔任吏部左侍郎的張廷玉堅決消除不良風氣,並嚴懲貪官污吏。張廷玉還先後參與《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省方盛典》、《明史》等著作的纂修。他還提出了建立軍機制度和奏章制度,不僅提高了清朝朝廷的行政效率,對後世的影響也頗爲深遠。歷史上對張英和張廷玉兩父子的評價都非常高,他們皆是歷史上有名的賢臣良相,兩人都爲官清正廉潔,平行端正,爲清朝做了不少好事,對清朝當時穩定政治局勢和國家統一,以及國家的穩定發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張英家書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張英是清朝的大學士,在他的家鄉很有名望。雖然張英在京城做官,可是他沒有變賣自己在家鄉的宅院。一次,張家想要擴充府邸,蓋院牆的時候與鄰居葉家起了衝突。葉秀才認爲張家擴建至少也要在兩宅之間留一條小路。可是張家有意見了,認爲地契上寫着的就是自己的府宅可以建到葉家的牆,現在爲什麼只要他一家後退?宅院擴建的事物由老管家一手包辦。老管家認爲葉秀才無理取鬧,還是把張宅擴建到葉家的牆根。葉家不服氣,向衙門告狀。即便有人勸說不應該與張家爲敵,葉秀才始終不肯退讓,堅持要有個結果。老管家一看這事不是自己解決的了,修書一封寄給京城的張英。

不久之後就收到了張英家書,信中只寫了一首打油詩,意思就是張家讓一下葉家又有什麼關係。老管家趕緊按照主人的吩咐辦事,告訴葉家,張家要自退三尺。老管家爲了得到葉秀才的信任,將張英家書拿給他看。葉秀才深受感動,大讚張英的氣量。第二天,張家的牆就退了三尺。葉家不甘示弱,把自己家的牆也退了三尺。從此之後,葉家張家之間有一條六尺寬的小路。這條小路被當做當地的名勝古蹟被保留了下來。張英本是京城的大官卻沒有恃強凌弱,仗勢欺人,而是採取了友善的態度,這樣的行爲得到了家鄉人民的尊敬。

張英家書講的是什麼故事?六尺巷在哪個地方 第2張

六尺巷的故事世人皆知,也因此在歷史上頗爲有名的六尺巷在現今已成爲桐城的一個旅遊景點,供遊客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