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被誰“焚死”的?康熙帝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被誰“焚死”的?康熙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熙帝發火焚死建文帝,不是張飛殺岳飛的野史演繹,也不是朱元璋撂出要殺孟子的狠話。時間隧道開不通,並不等於政治隧道開不通。康熙帝一把心火,焚死建文帝,這典出自何處?此前無此典,典故是康熙帝大膽創新而創造的,具有獨立的知識產權。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被誰“焚死”的?康熙帝

網絡配圖

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建文帝從此再也沒坐金鑾殿,這是鐵打的事實,然則,建文帝是怎麼死的?是燒死的,還是後來餓死的?是當即嚇死的,還是活到自然死的?這在明朝是一樁懸案,連殺手朱棣都不知道建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朱棣從金鑾殿裏找出了幾具屍體,這是真的,這屍體是誰的?當時驗屍沒有DNA鑑定,朱棣一直疑心這屍體是建文帝使的金蟬脫殼計,目的在於讓朱棣不再來追殺建文帝。朱棣對建文帝之死,也是從沒相信過,他在驗證建文帝死與沒死這事上,上窮碧落下黃泉,內遍四海外五洲,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都是舉全國之力的。若是建文帝早已燒成了黑木炭,他費那老大的勁幹嘛?衆多史家,特別是當事人時代的史家,都是認定建文帝沒死的,臺灣文史作家高陽先生在其所著的《明朝的皇帝》中說,“終明之世,對於建文帝未死而出亡,殆成定論。”

然則,建文帝沒被明朝的那把火燒死,卻在史書上白紙黑字登的是“被焚死”了,那麼,這把火是誰放的?

是康熙帝。

都說盛世修史,那麼推證開來,修史即盛世,故而康熙帝起意修明史矣。明朝那些腳穿草鞋頭頂斗笠立誓與大清不共戴天的士子們,聽說要給“吾朝修史”,一個個脫了草鞋扔了斗笠,來與大清共戴天了,修史修到建文帝這一節,修不下去了:建文帝在靖難之變中,是死還是活?是火葬於火中還是逃亡於佛寺?“誰知這已有定論的一重公案,到清修《明史》時忽起爭論。”(高陽《明朝的皇帝》),大部分學者是主張建文帝沒焚說,總編輯王鴻緒先生卻堅決主張已焚死,爭論得十分激烈。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被誰“焚死”的?康熙帝 第2張

網絡配圖

在學術與政治膠着之際,康熙帝來到編委會,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對編委會人員十分不滿,發了一頓脾氣,力排衆議,一巴掌拍了板,這個問題不用爭論,建文帝是焚死的。

康熙帝講話之後,大多數人轉過彎來了,不再主張“出亡”一說,但也不主張“焚死”之論,折了一衷:存疑。自然,人多力量不大,權多才是力量真正大,最後,康熙帝版《明史》在建文帝之死上,建文帝被“焚死”了。

建文帝死與沒死,是火燒而死,還是活到自然死,幹康熙帝何事?

幹康熙帝大事

原來,康熙帝祖上推倒了明朝,把朱家龍椅弄到滿清屁股下面,龍椅坐是坐上了,只是還沒坐穩,在康熙帝那會,出了一些真真假假的朱三太子案,流傳明崇禎帝第三子尚在民間,一些人即以朱三太子爲號召,今天是張三自稱朱三太子,明天是李四他舉爲朱三太子,大家聽說“故主”還在,心思活躍起來了,有人就扯起大旗舉兵抗清了。這一系列謀反案,史稱朱三太子案。

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建文帝還能活着嗎?不把建文帝燒死,那麼,大家都會以爲朱三太子也沒死,明朝之遺老遺少與遺民遺士,心裏哪得安定?得一把火將建文帝燒死纔是,燒死了建文帝,也就燒死了明朝遺民復明的一個念想。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被誰“焚死”的?康熙帝 第3張

網絡配圖

   康熙帝是搞政治的,他對知識分子毫無政治敏感性,將歷史真實性凌駕於政治敏感性之上,哪能不冒火?於是他“集部議”,集合皇史工作人員,做了一通重要講話,對重要史實定了調子,他爲專家提供觀點,專家爲他提供證據,把史實給拍板確定了。康熙帝就這樣開創了歷史爲當局服務的入關新局面,把一切歷史做成了當代史。

時光從康熙流到了乾隆,滿清江山已是坐穩了,各地的“朱三太子”,要麼被斬盡殺絕了,要麼做定清民了,建文帝焚死沒焚死,不是敏感詞了,乾隆四十二年,乾隆下詔修改《明史》,關於建文帝結局,修改爲:“棣遣中使出後屍於火,詭雲帝屍。”原來那把火是朱棣放的,朱棣放火之時,建文帝早沒了蹤影,朱棣導演了一個“死亡現場”。可憐的建文帝,在朱棣那裏被死亡了一回,到了康熙帝那裏還得繼續被死亡。

歷史復歸真相,讓大家開始滿懷信心:歷史終究是歷史,真相畢竟是真相,政治把歷史真相埋了,時間將把其刨出。有這種信心畢竟是好的,只是誰知道要等待多久?而時間並不是真相的保持者,老實說,時間更是歷史破壞者,歷史真相的物證人證都是時間給最終破壞的,何況,若歷史既已搞混,那就假作真來真亦假矣。建文帝被焚死一說,到今也是主流看法。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