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爲何不過江東?他的死竟和虞姬有關

項羽爲何不過江東?他的死竟和虞姬有關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即使沒有學過歷史的人也知道,項羽最後在烏江邊自刎了。可是他爲何至死不願過江東呢?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

項羽爲何不過江東?他的死竟和虞姬有關

網絡配圖

作爲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項羽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因爲爲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所以最後還是逃不過敗落,最後被對手追殺,自殺在烏江邊。

有一種觀點認爲,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爲虞姬已死。

項羽的死與虞姬的死有必然聯繫嗎?兩者之間有聯繫,有學者就認爲項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過江,拔劍自刎。

  這樣說很有道理,單純說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爲虞姬之死就顯得論據不足。而這與《史記》上說的“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爲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段話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說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原因。項羽即便過江,敗局已定。因而,他選擇了不渡烏江。

項羽爲何不過江東?他的死竟和虞姬有關 第2張

網絡配圖

但有的學者提出,自固陵戰敗後,項羽連連敗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圍又逃往東南,一直逃至烏江邊。由此可見,他早有退守江東之意,並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說項羽因失敗使江東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對江東父老的話,垓下被圍時,“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應羞愧自殺。渡淮之後從騎僅百餘人,至陰陵又迷了路,問一農夫,結果被騙,身陷天澤,被漢軍追上。如此狼狽的境遇他也沒有羞愧自殺呢!逃至東城,漢騎將之包圍數重。儘管他“自度不得脫”,但還是把僅剩的二十八騎組織起來作了一番拼殺,又“亡其兩騎”。這時候項羽仍“欲東渡烏江”。因而認爲他好不容易逃到烏江岸邊時卻反而感到羞見江東父老而自殺似乎有些說不通。項羽的羞愧之心來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馬遷爲使情節完整而下筆渲染的情節。

有人認爲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認爲項羽認識到了長期內戰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這場戰爭儘早結束。項羽確實曾有結束戰爭的願望,也曾想過通過他與劉邦的個人決鬥來將戰爭結束,他覺察到“楚國久相持不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所以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爲也。”

項羽爲何不過江東?他的死竟和虞姬有關 第3張

網絡配圖

  最後他甚至不惜違背自己個性,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通過和談換取劉邦的讓步,以鴻溝爲分界。但是劉邦卻違約出兵追殺楚軍。當項羽失利並且認識到自己無法立即消滅劉邦而又無法談和的情況下,項羽只有犧牲自己以結束數年的殘殺。據說,項羽當時還是有可能與劉邦抗衡的。

項羽爲何烏江不渡?兩千多年來,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歷史學家都給予極大的關注,但至今難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