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鴻章對慈禧這種要求寧死不從,最終含恨而死!

李鴻章對慈禧這種要求寧死不從,最終含恨而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甲午戰爭後,清朝與日本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給中華民族加上了又一個沉重的負擔,且打開了帝國列強瓜分中華的序幕。由於要償還戰爭賠款,清朝只能給百姓們嚴苛重稅。百姓不堪重負,於是在山東一帶掀起了愛國反帝的義和拳運動。

李鴻章對慈禧這種要求寧死不從,最終含恨而死!

網絡配圖

由於義和團運動殺傷外國傳教士和駐華大使,各國使團紛紛對清政府提出抗議,且要求慈禧太后放權歸政於光緒。慈禧太后一方面迷信於義和團刀槍不入的傳說,一方面被外國使團逼宮的要求所激怒,竟發下詔書向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十一國同時宣戰,這直接導致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發生。

後來清朝軍隊大敗,八國聯軍幾乎毫無損傷地拿下了北京,慈禧和光緒帝慌忙逃竄至西安避難。後來清朝與八國聯軍又簽下了賣國的《辛丑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更加深重的苦難。

然而,儘管損失巨大,但這場戰爭並沒有傷到清朝的根基。戰爭結束後,慈禧太后開始接受維新變法思想,任用袁世凱大力發展洋務,讓清朝在迴光返照下苟延殘喘了十年。這其實與戰爭開始時李鴻章做的一個決定有關。

李鴻章對慈禧這種要求寧死不從,最終含恨而死! 第2張

網絡配圖

當時慈禧太后在盛怒之下做出宣戰決定,並以光緒詔書的名義下發至全國各大巡撫及總督手中。當時李鴻章就任兩廣總督,拿到詔書後,做出了一個讓衆人驚呆了的舉動:稱慈禧和光緒的詔書爲僞詔(“此亂命也,粵不奉詔”)。這樣的舉動在此前是不可想象的,這相當於地方的首輔直接違抗中央命令,放在過去是滅族之罪。但在當時的形勢之下,如果李鴻章奉詔,將給中華大地平添無盡的戰火,而當時清朝軍隊的裝備根本無法與洋槍洋炮抗衡。在權衡之下,李鴻章做出了不奉皇帝詔書的決定。

在李鴻章的帶頭下,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紛紛效仿,不奉慈禧的開戰詔書,並聯合起來簽訂了“東南互保協議”,堅決不加入與帝國列強的戰爭,同時還密謀萬一京城失守,太后皇帝被俘或被殺,就由李鴻章暫代總統之職。

李鴻章對慈禧這種要求寧死不從,最終含恨而死! 第3張

網絡配圖

由於東南互保協議的執行,戰火只燒到了北方京津一帶,並未在全中國大範圍蔓延,南方諸省的經濟命脈得以保存,使得戰爭結束後清朝還有苟延殘喘之力。但從李鴻章等人不奉詔的舉動也可以看出,實際上當時朝廷對地方的約束力已經大大削弱,大清已經成爲了一具行將就木的空殼。所以後來清朝亡於地方的武裝起義和叛亂,也就不足爲奇了。

然而,慈禧最後還是派李鴻章全權與聯軍簽訂《辛丑條約》,讓他又一次背上漢奸賣國的污名,最終含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