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文天祥在遇害前自贊:惟其義盡 所以仁至

文天祥在遇害前自贊:惟其義盡 所以仁至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3世紀初,蒙古族勃興於漠北,悍勇的蒙古軍在幾十年間橫掃歐亞大陸,滅國數十。然而,蒙古的軍事征伐遇到了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在長達40餘年間的拉鋸戰中,南宋憑藉其城防與水軍,還有一些有才能的指揮官,居然得以苦苦支撐,且使蒙古軍屢遭重創。

蒙 古的第四代皇帝蒙哥汗竟死於頑強抗擊的合州城下。第五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和一些大臣最初甚至打算放棄滅宋。後來在降將劉整的勸說和建議下,元朝將主攻方向轉移至襄陽,並且編練了強大的水軍。此兩項關鍵性的戰略部署果然奏效。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襄陽被元 軍攻破,接着元軍順江東下,於是軍事形勢大變。當時南宋的朝政掌控在權臣賈似道的手中,賈沉湎於糜爛的生活,視軍國大事如兒戲。

文天祥在遇害前自贊:惟其義盡 所以仁至

網絡配圖

整個南宋小朝廷風雨飄搖,一時降官如毛、降兵如潮。但是,在這個國運衰頹的危急時刻,卻仍有一大批志士仁人爲挽救國家危亡,以“英 雄未肯死前休”的氣概(《文山先生全集》卷13《紀事》,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烏程許氏藏明本),進行百折不撓的苦鬥。

史冊上著名的有張世傑、陸秀夫、張珏、李芾、姜才、李庭芝、陳文龍等人,而其中最爲著名者,當然是狀元宰相文天祥。 文天祥是吉州廬陵縣人,出生於 端平三年五月二日(公元1236年6月6日),21歲參加科舉考試。針對當時宋理宗的嗜慾怠政,他在御試策中反覆強調“自強不息”的道理,進行規諫,落筆萬言,不起草稿,一氣呵成,故理宗欽點狀元。

此後,文天祥在擔任朝廷和地方官職的時候,多次批評弊政,因而受到一些打擊報復。在官場蹭蹬、歲月蹉跎之中,一方面感慨“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遲”,一方面仍然高歌“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引用晉朝劉琨和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表明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安邦濟世的壯心。

德?元年(公元1275年),文天祥任江西安撫使等職。他的祖母劉氏去世,本應守孝,但迫於嚴峻的形勢,只能變賣家產,帶孝服從戎,招募義士,趕赴南宋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他被派遣守衛平江府(今江蘇蘇州),但因宋廷的部署失策,加之其他將領的怯戰,他的一支部隊雖然在常州英勇戰鬥,許多將士壯烈犧牲,卻無補於敗局。宋廷又將他召回臨安。次年正月,元軍兵臨城下,南宋的官員紛紛逃遁,文天祥臨危受命,出任右丞相。

文天祥在遇害前自贊:惟其義盡 所以仁至 第2張

網絡配圖

聽政的謝太后根本沒有抗擊的打算,只是命令文天祥率領若干要員,到元軍中和談。文天祥到敵軍中,進行不屈不撓的抗辯,並且痛斥降元的官員。元朝統帥伯顏很快發現,唯有文天祥是個偉丈夫,就乘機將他扣留。

文天祥被元軍押解過了大江,他歷盡艱險,終於逃脫,泛海南下溫州。正所謂“厄運一百日,危機九十遭。孤蹤落虎口,薄命付鴻毛”。儘管臨安已失守,文天祥仍懷着救亡圖存、再造乾坤的宏願,來到宋端宗的行都福州。文天祥主張出兵溫州,因與當時的掌政者陳宜中、張世傑等意見不合,最後只能以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市)開設都督府,進駐汀州(今福建長汀),出兵江西。

不料文天祥到汀州之後,福州隨即失陷,小朝廷浮海南逃廣東。他只得於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移屯漳州,又轉入梅州(今廣東梅縣)。面對不斷的挫折,文天祥毫不氣餒,仍懷抱着復興之志,部署經略江西,並於同年五月進軍江西贛州。六月三日,宋軍在雩都縣大捷,一時聲威頗盛。然而,元軍憑藉強大軍隊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

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他又轉戰在廣東一帶。十二月,元軍發動奇襲,文天祥不幸在潮陽縣五坡嶺被俘。他試圖吞藥自盡,卻沒死。文天祥被俘後,抗節不屈。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元將張弘範押文天祥前往崖山(今廣東新會縣南),強令他招降宋廷。文天祥遂賦《過零丁洋》詩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崖山海戰是南宋亡國前的最後一戰,文天祥親所目擊,酷烈痛苦,無以勝堪。他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當然,今日中國已成爲各民族平等和睦相處的統一的人民共和國。

文天祥在遇害前自贊:惟其義盡 所以仁至 第3張

網絡配圖

但是,對於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民族英雄,不管是漢族、蒙古族、滿族還是其他民族的,我們都應當給他們以相應的歷史地位。你看,如今歐洲正在一體化,強調各民族大團結。但是,英國人照樣隆重紀念特拉法加海戰,紀念民族英雄納爾遜;法國人對聖女貞德的紀念規格,則遠遠高於我們對岳飛、文天祥等人的紀念。

這些從未影響到歐洲一體化進程。這難道不能給我們以啓示嗎?我願在此提出一個建議,應當把諸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 歌》之類編入中學教科書,讓我們國家代復一代的少年知曉,中華民族曾經有過多麼崇高的歷史偉人,讓文天祥倡導並身體力行的愛國浩然正氣傳之萬代。正如他在《正氣歌》中所說,“天地有正氣”,“凜烈萬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