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趣聞解密:大臣們爲何裝病避陪慈禧太后聽戲?

趣聞解密:大臣們爲何裝病避陪慈禧太后聽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能與權貴高的人有來往在古代都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但是爲何大臣們卻要裝病避開與慈禧太后一起聽戲這樣的“好事”?

趣聞解密:大臣們爲何裝病避陪慈禧太后聽戲?

網絡配圖

在專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喜好往往決定一個時代的風尚或某些事物的興衰。古有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近有慈禧太后嗜戲如命,直接推動了京劇的大繁榮、大發展。京劇能有後來的地位及影響力,慈禧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的京劇名鬚生孫菊仙說:“老佛爺(慈禧太后)非常懂行,別說文戲唱錯了她聽得出來,武戲少打幾下、少翻一下,她都瞧得出。”誰都知道,她在宮中所點唱的,必定是各伶拿手好戲。而且光緒帝受其薰陶,對於文武各劇,亦頗研究有素,“南府”還有他的御製腔。

清宮常用的戲臺凡四個,頤和園建成後數年,慈禧太后又在仁壽殿之北,舊爲怡春堂原址,築一大型舞臺,改名德和園。其戲臺之大,爲清宮各戲臺之冠。宮中演戲,每逢初一、十五各演一天,端午、七夕、中秋各演三天,新年期間,自除夕起到正月十六止,演足十七天。舊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生日,稱爲“萬壽”,從生日前三天起,連演七天的戲。萬壽節賞大臣入座聽戲,是一榮典,受此殊遇的大臣,死後還可在訃文中寫明“賞入座聽戲”(用紅色印出),以爲光寵。

昔年在大內賞聽戲,坐檯兩旁,遮藍龍黃布幔,只可看臺上,不能看殿上慈禧太后設座之殿廊,由兩旁柱上掛紗帳,隔絕內外,太后在殿上一人獨坐明處,命婦侍立左右。

大臣們爲何裝病避陪慈禧太后聽戲的原因:

趣聞解密:大臣們爲何裝病避陪慈禧太后聽戲? 第2張

網絡配圖

陪太后聽戲,雖然有面子,但是苦差,尤其是滿洲命婦,侍立在旁七八小時,最難忍耐,所以一接到“請柬”,就設法生病來避過一劫。凡入座聽戲的人,不論什麼大官,一律不能高座堂皇,只許坐在大紅墊子上,盤起雙腳。等到一齣戲演完了,自有太監領他出外邊休息一下。慈禧太后獨自一人坐在寶座上,如果在頤和園,則坐在正對戲臺的頤樂殿門的木炕上,皇帝則坐在門外的左窗臺處,后妃等人則坐在右窗臺處。東西兩邊走廊,用木障分成十二廂,是王公大臣聽戲的地方。

陪慈禧太后聽戲是大臣的苦差,因爲入座聽戲至少要六個鐘頭,多則八個鐘頭,大臣多數是年紀大的,還有些年高體弱,借福壽膏提神的大員就不得不多花金錢來解決煙癮了。香港掌故大家高伯雨就說,某年因邊疆問題,召固原提督雷正綰入京備問,恰遇慈禧太后生日,雷正綰的煙癮極大,每隔一個鐘頭就要躺下來吞雲吐霧一番。他接到“入座聽戲”的通傳,便請教老行尊規矩,知道一坐就七八個鐘頭,嚇到面如土色,這不是要他的命嗎?

打仗雖危險,但主將未必會中炮火,然而安坐在戲園而活活被鴉片制死命,就有危險了。後來有人教他求救於太監,言明每小時遞茶一杯,和以煙泡,以八小時計,每杯一千兩銀子,聽戲三日,共犒賞二萬四千兩,戲票之貴,可謂破世界紀錄矣。太監這樣敲詐,是看官員缺分肥瘠而分別的,雷提督是一品大員,帶兵十多年,扣剋口糧已成鉅富,區區二萬四千兩,就算是孝敬慈禧太后爲變相之壽禮吧。

趣聞解密:大臣們爲何裝病避陪慈禧太后聽戲? 第3張

網絡配圖

慈禧晚年在宮中幾乎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於是就喜歡上打麻將,奕劻也對慈禧太后投其所好,立即派遣自己的福晉還有女兒入宮陪慈禧太后打麻將。胡思敬《國聞備乘》中有《叉麻雀》雲:“麻雀之風,起自寧波沿海一帶,後漸染於各省。” 近數年來,京師遍地皆是。薪俸既豐,司員衙散,輒相聚開賭,以此爲日行常課,肅親王善耆、貝子載振皆以叉麻雀自豪。孝欽晚年,宮中無事,亦頗好此戲。奕劻遣兩女入侍,日挾金數千與博,輒佯負,往往空手而歸,內監、宮婢各有賞犒,每月非數萬金不足供揮霍。又自西巡以後,貢獻之風日盛,奕劻所獻尤多。

慈禧打麻將每打必贏是有原因的,原來奕劻的兩個格格爲討慈禧歡心,暗中拜託站在慈禧背後觀牌的兩位宮女,看慈禧需要什麼牌而向她們打手勢,她們就裝作無意打出那些牌,讓慈禧和牌。因此慈禧不僅贏了錢,兩位格格更是對她“技藝超羣”的牌技讚不絕口,她不高興也難。但兩位格格也是別有所圖的,她們趁着慈禧開心,立刻跪地叩頭請求老佛爺賞賜她們的親朋好友一個肥缺。正在興頭上的慈禧,通常就爽快地答應了。這手段比賄賂、送禮要高明許多,這是奕劻高明的“政治麻將”之手法。

所以說伴君如伴虎,機遇與風險共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