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燕昭王是什麼人?歷史上他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燕昭王是什麼人?歷史上他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燕昭王,是戰國曆史上一位值得史家以濃墨重彩記錄的君王,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有一位復仇者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後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終吞吳,幾乎堪稱是忍界祖師爺。

可是歷史無獨有偶啊,在戰國時期也有一位復仇者,那就是燕國的燕昭王。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燕昭王是如何在隱忍了將近三十年之後,一朝逆襲,以小博大。

齊燕血仇

這件事情還得從公元前314年說起,當時燕國國內有一個大將叫做子之,這個人雖然是個野心家但也確實是個有本事的人,靠着南征北戰,幾乎壟斷了燕國國內全部的軍事權力。

我們都知道春秋是個純貴族的時代,戰國就是一個貴族平民共存的時代,兩個時代的轉變需要一次蛻變,重新洗牌權力。

燕國同樣也走到了這樣的歷史關口,這燕國是根正苗紅的八百年老諸侯國,老貴族的勢力根深蒂固啊,而且由於處在當時中國的東北地區位置比較偏遠,以至於他受到了時代潮流灌溉的時間,比其他的諸侯國晚。

這可是把燕國給害慘了,跟它同樣處偏遠地區的還有秦國,但是秦國運氣也算好也算不好,當時最先把握時代潮流的是魏國,人家第一個找上的開練對象就是秦國,最危險時前線離首都只有兩百里。

可禍福相依,這亡國憂患居然倒逼了秦國改革,可是燕國卻缺少了一個成就他的魏國。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成功,公元前386年前田氏代齊完成。這個燕國的百年鉅變,幾乎晚了人家整整一個世紀啊!

當子之洗牌的時候,人家紛紛轉型完畢磨刀霍霍,那時也是燕國國內最爲虛弱的時候,結果這一點卻被有心人給看在眼裏,齊宣王趁着這個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燕國吞了。

在天下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造成了既定事實,可是齊國軍隊自己不爭氣,由於他們的軍隊是由地痞流氓組成的“僱傭兵”,叫齊技擊之士。

燕昭王是什麼人?歷史上他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這羣江湖大俠個個都是武林高手桀驁不馴,簡直就是無組織無紀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居然把那些請他們過來的帶路黨燕國老貴族都得罪光了,結果毫無懸念地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等來了其他列國的干預。

當時挑頭的就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並沒有急着跟齊國死磕,而是把在韓國做人質的燕昭王送了回去,先給燕國反抗勢力提供一個旗幟。等到燕昭王接手的時候,燕國已經打爛了,燕昭王趁着這個同仇敵愾的機會,在報仇的旗號下,完成了一系列的改革。

弱國的絕望

可是弱國畢竟是弱國啊!就算你改革圖強了也不是人家的對手,唯一的致勝途徑就是合縱圍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看老天爺給不給他的面子了。

可是老天爺卻給他開了個惡意的玩笑,這一等就是20年。在公元前294年孟嘗君被齊閔王趕走之前,燕昭王的世界可謂一片黑暗。絕望,令人窒息的絕望。

公元前314年到公元前三百年,那是宣王在位期間,齊國國力蒸蒸日上,宣王更是一代明君。好不容易到公元前三百年把他熬死了之後,齊閔王上臺,可真正掌握國家權力的是孟嘗君,這位就更加讓人絕望了,齊宣王時期好歹還有點領土野心。說不定還有可趁之機。

孟嘗君上臺之後就徹底改弦更張,齊國在那幾年時間裏從來都不謀求領土,走上了一條完美符合齊國國情的制衡天下之路,垂沙破楚, 函谷攻秦。不但把楚國徹底打下了一流國家的地位,還首次攻破了函谷關,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孟嘗君得到的領土權全都給了韓國魏國這些盟友,那秦楚可都是欺行霸市的惡霸,孟嘗君不僅主持公道還分文不取,這簡直就是國際活雷鋒啊!這種情況下指望大家圍毆齊國,那是絕對不現實的。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燕昭王是什麼人?歷史上他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第2張

可是等了二十年之後,終於有一點曙光了。齊閔王田地這個有名無實的國君,對於以孟嘗君爲首的齊國貴族勢力異常恐懼,下了重手進行改革。終於在公元前294年引發了貴族田甲的叛亂,孟嘗君田文出走。

齊閔王是一個要搞中央集權的改革家,要知道改革最快速的途徑就是戰爭,戰爭不僅能夠使你牢牢地控制住軍隊的控制權,勝利的戰爭還能夠讓你獲得無與倫比的威望,任何反對派的吶喊在勝利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

所以他必然要改變孟嘗君國際活雷鋒的角色轉而變成國際惡霸,因爲他迫切需要軍功章:土地。比如說就在這件事情之前的公元前295年,齊閔王打敗10萬燕軍,同年聯合趙國瓜分了中山國,接着第二年就發生了田甲劫王事件。

可見齊國貴族真的是被他逼得無路可走了,只能搞這種武裝造反。權之戰燕國戰術失敗卻換來了戰略勝利,只要他從這條路上進去狂奔下去早晚給燕國可趁之機。

分化兩強

可是公元前288年一件事情差點打翻了燕國人的如意算盤,東西並蒂。

隨着楚國落幕,當時有機會統一天下的就是齊國跟秦國, 三晉跟楚國對秦都有慘切膚之痛,對秦國東出那是嚴防死守。現在又有齊國這個幕後老闆坐檯,東出難於登天。

秦國那些年跟燕昭王同病相憐,絕望。孟嘗君公元前294年下臺,公元前293年秦國就對沒爹的孩子韓魏發動伊闕之戰斬首24萬。

可是要是做的太狠,難保齊國不會干預。爲了徹底分化這個聯盟,秦國提出東西並帝的計劃,也就是東西兩個超級大國聯合起來,對處於中間地帶的三晉跟楚燕進行瓜分,要是真的搞成了對小國來說簡直就是個噩夢啊!

這時燕國出手了,派了蘇秦的弟弟蘇代過去給齊王做思想工作:

蘇代自燕來,齊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爲何如?”對曰:“願王受之而勿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伐趙孰與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釋帝以收天下之望,發兵以伐桀宋,宋舉則楚、趙、樑、衛皆懼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謂以卑爲尊也。”齊王從之,稱帝二日而復歸之。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秦王亦去帝複稱王。

死間蘇秦,毒餌誘敵

當時齊國最合適的戰略還是孟嘗君路線,即在背後煽動其他國家攻秦。這是國際正義。

燕昭王是什麼人?歷史上他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第3張

這條路線不會讓齊國成爲衆矢之的反而會成爲霸主。爲了扭曲齊國的戰略路線,燕國派出了大名鼎鼎的合縱家蘇秦去齊國當死間。

蘇秦合縱一開始就是靠燕昭王他爺爺資助,搞出合縱那麼大的陣仗本質上就是給燕國牟利。在蘇秦三寸不爛之舌的忽悠下齊湣王放棄孟嘗君路線選擇對宋擴張。

其實也不能怪齊閔王蠢,齊秦不接壤,函谷難破。先不說能不能攻破函谷關佔領秦國的領土,就算能夠打破函谷,佔領秦地,越國以鄙遠。齊閔王也很難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還不如身邊富得流油的宋國來得合適。這更加符合他的政治利益。

最後他也只能夠在燕國人給他規定的路徑上一條路走到黑。當他吞併宋國後,可以想象一下齊國內部貴族的恐慌情緒,他們絕對願意袖手旁觀看着齊閔王去死,五國伐齊進行決戰的時候,齊軍統帥貴族達子觸子,還沒開打就陣前逃跑,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觀。

宋國是中原各國的交界點,肥沃富庶。可以想象一下諸侯列國的恐懼值。

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湊齊七龍珠的一天。老天爺還是眷顧了燕昭王一回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