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賈誼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賈誼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賈誼,一位在兩漢時期卻能被人人都稱讚不已的一代雄儒。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賈誼,公元前200年-前168年,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天縱英才,少年成名,自以爲懷才不遇,英年早逝。後世對其評價很高,且也認爲其懷才不遇,爲之惋惜。

“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爲庸臣所害,甚可悼痛。”——劉向

“漢朝之儒,唯賈生而已。”——劉歆

“賈生,王者之佐”——蘇軾

“《治安策》,是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全文切中當時事理。”——毛澤東

賈誼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我們來看看賈誼一生的經歷,可以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一、少年得志,遭受打擊

“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文帝召以爲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爲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爲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爲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確實天縱英才,弱冠之齡,受到漢文帝的欣賞,破格提拔,一年內升爲太中大夫。估計此時的賈誼也是志得意滿,準備大展宏圖,建議文帝“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估計漢文帝內心是接受的,所以想讓賈誼任公卿之位,結果遭到了當頭棒喝“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爲長沙王太傅。”當朝重臣都反對,這些人包括周勃、灌嬰、張相如、馮敬(這些大佬爲什麼反對,其實值得深思),這都是漢初打天下的功臣,於是文帝也沒辦法,只好讓賈誼去長沙韜光養晦。這也是後來王勃的名句“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的由來。

二、蟄伏長沙,自怨自艾

“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溼,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爲賦以吊屈原。”年輕人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又害怕長沙環境不好,怕自己活不長了,哀嘆懷才不遇,所以寫成了流傳千古的《吊屈原賦》,各種吐槽,自怨自艾。後來,他還是沒緩過勁了,又寫了一篇《鵩鳥賦》,繼續感嘆,好像已經看透官場、人生,準備放空一切,順其自然了。

三、重回中樞,策論天下

終於,漢文帝還是沒有忘記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重新召他回長安,雖然很快又讓他做樑懷王太傅,但是賈誼此時好像又重新煥發了升級。也就是在此時,他上疏《治安策》等各種政論,陳述匡扶天下的主張。主要包括:割地定製、禮治天下(就是後來的削藩、推恩令前身),重農抑商、以農爲本,儒法結合、瓦解匈奴等等內容,可以說是富有遠見卓識,而且後來的事實證明,他提出的各項政策都是正確的,只是有些在當時沒有施行。

賈誼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四、壯志未酬,抑鬱而死

過了幾年,粱懷王因騎馬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後代。賈誼認爲這是自己做太傅沒有盡到責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不至於吧),也死去了。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三歲。

可以說賈誼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天縱英才,少年得志,但是他耐不住寂寞,壯志未酬,英年早逝。雖然很多人都認爲賈誼是懷才不遇,或者是時運不濟,但是筆者認爲,雖然有各方面的客觀因素,但賈誼自己也要爲自己悲慘的命運承擔一部分責任,他沒有充分認識到漢初政局的複雜程度,沒有做好堅韌不拔、矢志不渝的準備,更沒有靜心的韜光養晦以待時機。

當下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最缺乏的往往就是耐心、堅持,初入社會、職場,感覺自己有一身的抱負,自己能力特別強,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敢想敢幹,一旦受到些微的挫折、打擊,就感覺自己不被重視,懷才不遇,不斷的跳槽,或者意志消沉、得過且過。其實這和賈誼當年的想法何其相似!年輕人,有才華、有能力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堅持,做好長期的準備,就像一本書裏寫的那樣——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經歷一段沒人支持、沒人幫助的黑暗歲月,而這段時光,恰恰是沉澱自我的關鍵階段。猶如黎明前的黑暗,捱過去,天也就亮了。

賈誼可以說比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有才華、有能力,但是他沒有堅持到最後,沒有熬過黎明前的黑夜,空有一身才華最終確無處施展,千百年來讓人扼腕嘆息!希望我們現代人能從賈誼的悲劇人生當中汲取一二,學會堅持,走向成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