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虞翻是什麼樣的人?是草包 還是狂士?

虞翻是什麼樣的人?是草包 還是狂士?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你眼中的虞翻是草包 還是狂士?

狂士之所以能狂得起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有一定的才能,有過和帝王交往的經歷。否則,這缺乏前一條,只會被人認爲是一個街頭瘋癲漢子,而缺乏後一條,也就沒有人記得你是誰,更不用說進入歷史典籍了。三國時期這樣的狂士倒是好有幾個,像魏國的禰衡、許攸,蜀國的廖立,要說到吳國,則是非虞翻莫屬了。

小說中,虞翻面對諸葛亮的時候很草包:座上忽一人抗聲問曰:“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爲何如?”孔明視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衆,雖數百萬不足懼也。”虞翻冷笑曰:“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區區求教於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衆?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虞翻不能對。

虞翻是什麼樣的人?是草包 還是狂士?

歷史上的虞翻可不是什麼草包,虞翻的經學知識在當時那也是相當了得的,尤其精通《易》學。一開始虞翻在那個演義中被罵死的王朗手下做了個功曹,當時的王朗是會稽太守,而此時孫策正在攻打會稽。這個時候虞翻也是剛剛喪父,所以穿着喪服直接去王朗那裏勸他躲避孫策的虎狼之師,但是王朗太過於高估自己,偏要抵抗孫策,於是王朗戰敗逃跑,虞翻也只能放下屍骨未寒的父親跟隨王朗。王朗狼狽的到處逃竄,也多虧虞翻在,王朗才能在別的地方安生。不過王朗畢竟也是個善良的人,見虞翻家裏還有老母親,便讓他回去照看。

虞翻回到了會稽,孫策一聽說虞翻來了,還是任命他爲功曹,並且將他當做自己的好朋友,還經常去看望他。早在孫策被刺殺之前,虞翻就向孫策進諫,大致意思就是說,您現在微服出巡,官兵們都很擔心,你看當年白蛇就是專斷出行,結果被劉邦斬殺,使得劉邦成就帝業,所以您應該要注意一點。沒想到孫策卻說我坐着的時候思考不了,要多走走纔能有好想法!結果不出虞翻所言,孫策被許貢門客刺殺。但是當所有的官員去奔喪的時候,虞翻卻又不去了。他擔心此時不穩,自己再一走,有可能就有叛亂,結果又不出虞翻所言,成功阻止了孫暠攻取會稽。

虞翻字仲翔,會稽郡餘姚縣人。王朗任會稽太守期間,任命虞翻爲功曹。孫策征討會稽,虞翻其時正爲父親服喪,他披麻帶孝來到郡府門前,王朗想迎接他,他便脫下喪服進見,勸王朗避開孫策。王朗沒能採用他的建議,堅持迎擊孫策,結果失敗,逃往海上。虞翻追隨保護王朗,逃到東部候官縣,候官縣長緊閉城門不願接納,虞翻前去勸說才肯開門讓他們進城。王朗對虞翻說:“您家有老母,可以回去了。”虞翻回到會稽以後,孫策又任命他爲功曹,用朋友間的禮節來對待他,親自到他家中拜訪。

孫策討伐黃祖,想先奪取經過路上的豫章郡,這時候的豫章太守是華歆。華歆知道孫策善於用兵,於是舉城投降。孫策因爲華歆是年長的人,就以上賓之禮對待他。孫策善於用兵不錯,但華歆也是一郡之守,就這樣不交一兵不搭一言這城頭就“變換大王旗”了嗎?實際上,這當中還真有個傳話的人,這就是那個江東狂士虞翻。就像那個酈食其一番口舌說下齊國七十二城歸附劉邦一樣,虞翻也是憑着三寸不爛之舌“奪取”了豫章郡。孫策認爲,豫章城兵士器械很少,如果不讓出城池,就必然要開戰,雖然攻下此城不成問題,但總會有所傷亡。華歆這個人雖然有點兒名氣,但並不是孫策的故交舊友,因此讓虞翻前去說明孫權的意圖。也就是不動干戈,讓華歆交出城來。

虞翻到了豫章,請求以普通人身份(不以孫策使者的身份)見華歆,華歆接見了他。虞翻在稱讚了華歆的學問名聲後,說起了王朗,問:“您覺得自己和會稽郡王朗相比怎麼樣?”華歆說:“我不如他。”虞翻於是又問:“豫章郡的物資糧草數量、守城器械的質量以及士民的戰鬥力和會稽郡相比如何?”華歆老實地回答說:“更是差得很遠吶。”虞翻又說:“討逆將軍孫策指揮謀略超羣,用兵如神,此前打敗了楊州刺史劉繇,這是您親自見到的,向南又打下了會稽郡,也是您所知道的。現如今您想守着一座孤城,自己又知道物資糧食不足,如果不早作打算,到時後悔就來不及了。現在孫策的大軍已經到達椒丘,我現在就要回去,明天日中時分還看不到您迎接大軍入城的文書,咱們倆就此告別吧!”虞翻說罷便離開了豫章,華歆第二天一早就出城,派出官吏前去迎接孫策。

虞翻是什麼樣的人?是草包 還是狂士? 第2張

就這樣,孫策不費一兵一卒,靠着虞翻的三寸不爛之舌奪取了豫章城。

華歆投降獻城,當然有孫策強大的軍事壓力有關,但能夠不動刀兵獲取豫章城,虞翻也是功不可沒。

虞翻這個人除了口才好,還非常有學問,曾經得到過孔融的稱讚,說:“我以前只知道會稽郡的竹箭非常好,看了您對《易》的研究心得,才知道東南地區還有這般美好的事物。”同時,虞翻還對大事有準確地判斷與掌控能力。虞翻出任富春縣長期間,孫策去世,諸地方長官都想前去奔喪,虞翻說:“只怕鄰縣山民或許會有奸賊作亂,大家都遠離城郭,必然會招致意料不到的事。”於是留下來穿上喪服守喪。各縣都加以仿效,因此各自境內都平安無事。

然而,虞翻這個人對於君主來說卻有一個短處,犯言直諫,同時又不會隨波逐流。如果說在孫策這個創業君主時代還可以被容納的話,到了孫權這個半創業半守成君主手下就很難吃得開了,尤其是虞翻的性格有點兒極端,會讓人有點兒驕狂的感覺,因此也很容易遭到他人的誹謗詆譭。

魏國大將於禁被關羽擒獲,關押在江陵城中,孫權入城後釋放了他,請他前來相見。有一天,孫權騎馬出遊,帶着于禁並馬而行,虞翻呵斥于禁說:“你是俘虜,怎麼敢跟我們的君主並駕齊驅呢!”不光是罵,虞翻還打算上去用鞭子抽他,被孫權呵斥制止。後來孫權在樓船上召集羣臣宴飲,于禁聽到音樂聲流下了眼淚,虞翻又說:“你想用作僞來希求免罪脫身麼?”孫權聽後流露出失意不滿的神色。

孫權這般對待于禁意圖很明顯,想通過他體現並鞏固當時魏吳兩家的友好關係。虞翻的做法更清楚,決不允許投降的人還繼續享受尊榮,那樣會讓忠君拼死之人作何感想!但虞翻當着孫權的面這樣說,孫權的面子肯定下不來。

還有一次,在孫權做吳王后的歡宴上,宴會接近尾聲,孫權親自起身依次斟酒,虞翻趴在地上裝醉,不端酒杯;孫權離開後,虞翻又坐了起來。孫權因此非常憤怒,抽出劍來就要劈殺他,陪坐的人無不驚惶失措,只有大司農劉基起身抱住孫權勸諫說:“大王因酒過三巡之後親手殺死有德士人,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清楚知道?況且大王因爲能夠海納賢能並容留普通之人,所以天下人才望風歸附,如今一旦丟棄這些,值得嗎?”孫權盛怒難消,在劉基的一再勸說下,虞翻才免於一死。

虞翻是什麼樣的人?是草包 還是狂士? 第3張

正因爲如此,虞翻先是官職被降,最後被流放到交州。好在這個人有天生豁達的一面,在流放交州時收徒講學,還爲一些古籍訓注,一直活到七十歲。

說虞翻這個人是個狂士,主要是說他的與衆不同,他最後一次被貶是在近六十歲的時候,這在古人已是比較高齡了。孔子說“五十知天命”,虞翻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他應該知道孫權已經聽不進容不得不同聲音,但他還是要去爭。因此可以說,所謂三國狂士,虞翻最是無辜。禰衡之狂在於,明明想要求官,卻想着人家會跪下來求他;許攸之狂在於,把功勞當做對人的救命恩情,不知道他的功勞人家已經封賞,而他還認爲人家不把江山還給他這恩情就報不完;廖立之狂在於,國家的人事和已經發生的大事一無是處,原因僅僅是不重用他。而虞翻呢?除了性格上的粗疏直率,再加上不和世俗苟同,剩下的也就是犯言直諫不給帝王留面子之類的事情了,就是說,事情做得雖然有些粗糙,但並沒有多大過錯。所以只能說,是孫權容不下人。有書籍記載說,孫權曾經想讓虞翻出使許都,虞翻不去,怕的是讓朝廷(曹操)留下,後來曹丕當皇帝,還在魏國專門爲虞翻設了一個座位,不知道虞翻在曹氏父子手下,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