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戚夫人被害之後呂后一個兇手嗎 除了她外還有誰

戚夫人被害之後呂后一個兇手嗎 除了她外還有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戚姬下場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戚姬,原名戚懿,是漢高祖劉邦在彭城打了敗仗,逃亡經過定陶時,遇見的一個女子。劉邦後來在定陶稱漢王,將其納入後宮,稱爲戚姬,也被稱爲戚姬夫人或定陶夫人。

戚姬,是個標準的大美女,能歌善舞,清麗脫俗,性情溫順,站在男人的角度,堪稱完美的女人,深得劉邦寵愛。

戚夫人被害之後呂后一個兇手嗎 除了她外還有誰

但,一個如此完美的女人,卻在劉邦去世後,被高太后呂雉,砍斷手腳、挖去眼睛,弄聾弄啞,關在豬圈裏變成“人彘”,被酷刑折磨而死,非常悽慘!

呂雉也因爲“人彘”事件,殘忍狠毒的形象,被牢牢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戚姬的悲慘命運,原兇是呂雉無疑,但還有一個兇手是誰呢?就是戚姬,她自己。

雖不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至少凡事皆有因果,自己種下的因,自然要承受最終結出來的苦果!

戚姬,作爲女人是完美的,但她在處理人生問題上是低能的。她了犯了三個嚴重的錯誤:人生得意太張狂;謀劃大事太張揚;人生低谷不隱忍。

也許有人會質疑,戚姬與劉邦的關係,劉邦是主導方,很多時候,戚姬也是身不由己。其實不然,晚年的劉邦,出於對戚姬深沉的愛,出於對戚姬精神上的依賴,戚姬是完全可以左右她與劉邦之間的關係,完全可以主導劉邦並改變劉邦對她的言行和行爲方式的。

戚夫人被害之後呂后一個兇手嗎 除了她外還有誰 第2張

人生得意太張狂

人生得意太張狂,是戚姬犯的第一個嚴重錯誤。憑藉美麗的外貌、高雅的氣質和溫柔的性情,被劉邦所寵愛,但被寵愛的過程,表現太高調,太張狂!

戚姬自從定陶來到劉邦的後宮,可以說是與劉邦形影不離。劉邦每次外出,帶在身邊的,都是戚姬。即使是在宮中,兩人也常常廝守在一塊,不給宮中別的女人任何機會,更不用說給呂雉這種人老色衰、性情剛毅的女人有任何機會。

更重要的是,戚姬與劉邦秀恩愛,還不注意場合,不懂得避人耳目,太過張狂,甚至還被大臣撞見。御史大夫周昌,有一次找劉邦彙報工作,正好撞見劉邦與戚姬摟摟抱抱在一起。周昌立馬往外走,想裝着沒看見。劉邦看到周昌,快步追上來,將周昌按倒在地,騎在其脖子上問,“我劉邦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硬着脖子答,“你就是夏桀、商紂一樣昏庸無道的皇帝”!

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史記·張丞相列傳》

周昌說的未必就是真心話,但因爲撞見劉邦與戚姬摟抱在一起,便說劉邦是桀紂之君,便足以說明周昌對這件事的反感。

宮中女人秀恩愛,就是拉仇恨,這個道理,戚姬真不懂。一個人,即使單純善良,未曾傷害過誰,影響過誰,但只要你足夠優秀,足夠出色,而且又不懂得低調,他人對你的嫉妒,就足夠生出深仇大恨來。何況還是宮中的女人,爭風吃醋本是常情,萬般寵愛集於一身,別人的嫉妒之心,便足已引發滔天的仇恨,埋下沒頂的災難隱患。

戚夫人被害之後呂后一個兇手嗎 除了她外還有誰 第3張

謀劃大事太張揚

謀劃大事,從來就是暗中進行。孔子說過,之所以總有‘禍事’發生,其根源往往是由言語引發的。當皇帝的說話不能保密,就會失信於大臣,大臣說話不保密,就會有災難降臨,重要的事情不保密,就會造成禍害。

“不出戶庭,無咎。” 子曰: “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爲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易經》

所以,辦大事,一定要暗中籌謀,事情沒有做成之前,一定要保守祕密,而戚姬卻完全不懂這個道理,這是第二個嚴重錯誤。

劉邦與戚姬所謀劃的大事,就是更換太子。劉邦與戚姬計劃廢除呂雉的兒子劉盈,改立戚姬的兒子劉如意爲太子。

太子,是天下的儲君,國家的根本,更換太子,這是足以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這樣的大事,戚姬與劉邦不知道保密,事情未成,則天下已盡知,弄得羣臣反對,這是何等危險的事情。

戚姬正確的做法,首先應該是正確評估自己和兒子的份量,有沒有可能入主未央宮,成爲未來的帝王。如果認爲,沒有這個能力和這種可能,就應該公開勸阻劉邦,做足表面文章,讓天下臣民都知道,我戚姬沒有野心,沒有私心。

如果認爲有這個能力和可能,就應該與劉邦密謀,與信得過的大臣暗中籌劃,不動則已,一動就成,應該出其不意,像閃電雷鳴一樣,不給他人阻止和反對的時間和機會,一言鼎定。

戚夫人被害之後呂后一個兇手嗎 除了她外還有誰 第4張

人生低谷不願隱忍受辱

劉邦死後,呂雉首先向戚姬下手,將其囚禁在永巷的宮中監獄。那麼,此時的戚姬及時兒子趙王劉如意,是否就必死無疑了呢?我看未必!

劉邦去世後,戚姬失去了靠山,再加上政治上的單純幼稚,趙王如意的年幼無知,在政治老道的呂雉眼中,早已不會將其列爲政治對手,已沒有資格和能力威脅皇權了。既然不是可以威脅皇權的政治對手,就有不死的可能。

呂雉要處死戚姬,唯一的原因就是報復,報復十餘年來集聚在心中的嫉妒、怨恨和一腔怒火。報復心中積怨,目的是爲了讓自己痛快和愉悅。最好的辦法,不是處死,是讓其生不如死,是慢慢折磨,在折磨對手中釋放自己心中的積怨。所以,戚姬並不是一定會被處死。只要戚姬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低頭認錯,隱忍負重,甘心受辱,用自己的痛苦和磨難,來平復呂雉的怨恨,用時間來撫平呂雉曾經的傷痕。

戚姬受寵於劉邦,並沒有弄權,也沒有干政,更沒有傷害大臣。其侍奉劉邦是其本份,站在公道的地場,戚姬並無過錯。呂雉殘害戚姬,完全是出於私怨,完全是沒有道義的一方。對於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呂雉來說,這一點她一定看得很清楚很透徹。傷害戚姬,特別是殺害戚姬,對其聲譽和名望是有巨大損害,而聲譽和名望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又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殺戚姬,對於呂雉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惠帝劉盈,心裏善良,在內心深處同情戚姬和趙王,一直在盡其所能給予保護。劉邦的託孤之臣周昌,在朝中威望極高,也一直拼死護翼。一幫老臣,如周勃、陳平等人,對劉邦的寵姬及兒子,一定也會暗中支持。

戚夫人被害之後呂后一個兇手嗎 除了她外還有誰 第5張

呂雉,爲人殘忍和恨毒,但並不是一個濫殺無辜之人。所殺之人,絕大多數都是可以危及皇權的政治敵手,對於非政治敵手,殺人還是很謹慎的。如齊王劉肥,毒酒都放在面前了,但由於劉肥低頭認錯,並用實際行動表明心跡,最終還是放過了他;如丞相王陵,在朝堂公開反對封呂氏爲王,呂雉也只是升其爲太傅,明升暗降,奪了實權,讓其善終;如趙王如意的丞相周昌,多次因爲趙王公開抗旨不遵,換了別人,早就以謀反論處了,但呂雉並沒有處死周昌。

所以,從以上幾個方面來分析,呂雉最開始沒打算處死戚姬,對戚姬的處置,也是一步一步在升級,首先是將其囚禁在宮中的永巷,其後才讓人剃光戚夫人的頭髮,用鐵鏈鎖住她的雙腳,關在一間潮溼陰暗的屋子裏,讓她一天到晚舂米,最後纔是將其製成“人彘”,摧殘至死。

讓呂雉的處置不斷升級的,個人認爲,恰恰是戚姬本人的態度。

戚姬被關在永巷,被囚在小黑屋裏,沒有誠心悔過認錯,沒有低頭受辱,反而是一身的怨恨,一臉的不屑,滿眼的哀怨和不服。

戚夫人被害之後呂后一個兇手嗎 除了她外還有誰 第6張

更嚴重的是,整日吟唱“子爲王,母爲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爲伍!相隔千里,誰當使告汝!”這是什麼意思?分明是在警告呂雉,我的兒子是趙王,我要告訴我的兒子,讓他爲我復仇!那好吧,既然這樣,就把你的兒子一塊殺了,一了百了!除了政治上的低能,就愚蠢,愚蠢之極!

可以假設一下,如果戚姬可以隱忍受辱,最終活了下來,一幫老臣誅殺呂氏之後,會不會考慮讓戚姬的兒子趙王如意入主未央宮,成爲新的天子呢?如意可是劉邦最喜歡的兒子,不是不可能!

退一步講,即使不能立爲皇帝,以文帝劉恆的仁義,一定會讓戚姬去趙國,與兒子團聚,安心做一個藩國的太后,也是美好的日子!

一切都成過往,兩千多年前的戚姬,已不可能聽到晨風曉月的這番言論了。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後人應該借鑑戚姬的深痛教訓:人生得意莫張狂;謀劃大事莫張揚;人生低谷要隱忍。這也算是本文存在的一點點意義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