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繼皇后那拉氏:清朝唯一沒有諡號的皇后,死後葬入妃子的陵墓中

繼皇后那拉氏:清朝唯一沒有諡號的皇后,死後葬入妃子的陵墓中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繼皇后那拉氏,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份,皇后烏拉那拉氏猝然長逝。

皇后去世,本應該是轟轟烈烈的,而她的死,卻寂靜無聲。

這一天,沒有任何預兆,所有人還是像往常一樣按部就班的生活。一個小太監,急急忙忙穿梭在紫禁城的長廊與深巷之間,只爲快點跑到皇帝面前稟告一個重要的消息,皇后薨了。

乾隆聽後,沉默些許,答到,時至今日,都是她咎由自取。

必然是怨偶無疑了,妻子的死訊都沒能讓丈夫心軟。乾隆還下旨:烏拉那拉氏的葬禮,按照皇貴妃規格辦。

而事實上,葬禮的規格比起皇貴妃還要低許多:每日大臣、命婦、公主集體行禮被取消;不與皇帝合葬裕陵,也沒有單獨修建陵寢,只是被塞在了純惠皇貴妃地宮裏最不起眼的一個角落。

古代,地位高貴的人死後會被追封諡號,嬪妃諡號多由皇帝與禮官選擇,表達對其生前的評價與死後的祝願。然而,烏拉那拉氏卻沒有留下諡號,她也成爲清代唯一一個沒有諡號的皇后。

封建時代,禮制大過天,它們依照禮,使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達到一種自覺自洽的狀態。有個書生,勸說乾隆應該恢復皇后的待遇,生前入“冷宮”也就算了,起碼死了,還是要按規矩辦的。皇帝沒聽,直接宣佈此書生斬立決。

以上種種,都在表達乾隆一個意念:他希望第二位妻子,死無葬身之地。

繼皇后那拉氏:清朝唯一沒有諡號的皇后,死後葬入妃子的陵墓中

追憶|

乾隆二年,大封后宮,烏拉那拉氏從側福晉變爲嫺妃,此時剛剛20歲。

花樣年華,但這卻不是嫺妃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後宮生活,有兩點極端可以追求:一是至高地位;一是皇帝寵愛。當然了,很多時候,這兩條線是並行不悖的。

嫺妃初期,運氣不在她這邊。

上有皇后、高貴妃的壓制,後又有十幾歲才進宮的年輕秀女,因此她是夾在中央需要耐心和等待。

轉折,從30歲開始,都說而立之年,果然不一樣:

孝賢皇后病逝,受到鈕祜祿太后的舉薦,嫺妃協理六宮,位同副後。

不久直接轉正。

十二阿哥、十三阿哥、五公主接連誕生,而在此之前,烏拉那拉氏從未生育。

都說,當人生走過一個階段,過往的困難不再是困難,前路的境遇豁然開朗。努爾哈赤從明軍營帳逃脫,方能聚衆起事;康熙殺掉鰲拜 成功削藩,才能親力親爲;孝莊青春不再,人到中年,當了太后剛剛脫穎而出

烏拉那拉氏從30歲開始,柳暗花明。

繼皇后那拉氏:清朝唯一沒有諡號的皇后,死後葬入妃子的陵墓中 第2張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成爲清朝唯一一個好牌爛打的皇后呢?

三分帝王無情,三分輸給運氣,四分都給了冒險精神。是的,這也是一場華麗的冒險。

《清史稿》記載:南巡路上,帝后反目,皇后自己剪了頭髮,皇帝大怒,當即令福隆安遣送皇后先行回宮,一場雲遊,興致全無。

有什麼事能比傷害發膚更能表示出內心怨念的?

事實證明,斷髮一事遠遠要比現在我們能夠設想的惡劣。史學家在整理清代資料時發現乾隆一御批,內容是皇帝詢問福隆安 皇后私自剪髮時爲什麼周圍宮女不在身邊,還感嘆“可見她是恨我入骨”。

至於是什麼事讓烏拉那拉氏發難?已經不可考,留下的隻言片語大都沒有符合邏輯的證據,例如:

1.乾隆在南巡的路上忽然要冊封一民間歌姬爲妃子,皇后反對。但這個理由很牽強,因爲如此“不合理”的做法,太后會首先反對。

2.乾隆專寵令妃,讓皇后積怨已久。

3.皇后當面對太后無禮。

起初,弘曆封她爲嫺妃,是取意文靜穩重,只是他並不知道,這位妻子一直都是心有猛虎。

繼皇后那拉氏:清朝唯一沒有諡號的皇后,死後葬入妃子的陵墓中 第3張

最後,說些題外話。

近期清宮劇《延禧攻略》火的一塌糊塗,大家應該可以預見,嫺妃會是故事後段的大反派。因爲弟弟和母親相繼慘死,讓她徹底黑化,記恨皇后前期不施以援手,也厭惡後宮的人情冷漠,所以,做了許多不能回頭的事。

通過歷史的走向,我們可以適當猜測劇情,最終乾隆之所以那麼恨她,會不會是因爲傷害富察皇后事發了?而揭開真相的人,也必定是一心一意爲皇后報仇的魏瓔珞(歷史裏面的令妃)。

真實的那拉皇后死後只能葬在純惠皇貴妃的陵墓一角,巧的是,《延禧攻略》也有這個人物,就是異常神祕的純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