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太平公主作爲政治強人 最後爲什麼鬥不過李隆基

太平公主作爲政治強人 最後爲什麼鬥不過李隆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姑侄二人的鬥法,從景雲元年(710)睿宗李旦登基後不久即便開始,到先天二年(712)先天政變,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爲止,長達三年之久。

太平公主作爲政治強人 最後爲什麼鬥不過李隆基

李隆基劇照

期間,兩大高手你來我往,有凌厲鋒銳的明槍,也有陰毒狠辣的暗箭,堪稱最爲殘酷的奪權鬥爭。

太平公主很像她的母親,是個政治強人。武則天一朝就嶄露頭角,參與了許多朝政。在神龍政變與唐隆政變中,更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她的影響力直線上升,依附於她的王公貴族不計其數。最爲囂張時,史稱:“宰相七人,五出其門;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反觀李隆基,從小與父親李旦被幽禁於宮中。解除幽禁後,整日飛鷹走馬,遊獵玩耍,標準的快樂王爺。因爲他非嫡非長,基本接觸不到核心政治,也只能整日遊樂。但李隆基卻有一顆狂野不安的心,他敏銳發現韋后的野心,並積極籠絡人才,與姑姑太平公主聯合發動了政變,將韋氏一網打盡。

雖然李隆基很有能力,但與姑姑這個叱吒風雲的老薑一比,只能算是一根初出茅廬的嫩蔥。然而,太平這個謀略過人,有武曌之風的老薑,爲何鬥不過嫩蔥李隆基呢?

李隆基雖然初出茅廬,心腹不多,黨羽不廣,但他卻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身邊始終圍繞着一批正直的封建士大夫,他們渴望大唐走向復興,渴望社稷安定天下太平,並將滿腔期望寄託在了李隆基身上,這其中甚至包括睿宗李旦。所以,李隆基與太平的鬥法,實則代表着改革弊政與因循守舊之間的鬥爭。

首先,李旦的統治很不穩固,他寸功未立,靠兒子與妹妹擁立上位,所以沒什麼權威,凡事都不敢自專,要與妹妹與兒子商議。而妹妹與兒子水火不容,各有立場,使李旦受盡了夾板氣。

李旦只能遊走於兩大勢力之間,一會倚重妹妹打壓兒子,一會扶持兒子打壓妹妹,靠兩強之間相互制約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太平公主作爲政治強人 最後爲什麼鬥不過李隆基 第2張

睿宗李旦劇照

但李旦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太子地位不能動搖。因爲他深切地感受到,國家不能再折騰下去。中宗一朝,各種弊政爆發,後宮干政,賣官鬻爵,朝中小人當道,拉幫結派,朝政混亂到了極點。

李隆基成爲太子後,建議父親提拔姚崇、宋璟等官員,革除弊政,徹底摒棄了花錢走後門的“斜封官”,一時之間賞罰盡公,朝綱振奮。從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的果斷表現,與立爲太子後的種種作爲來看,李旦相信他能成爲大唐中興之主。

所以,在鬥法的關鍵時刻,他總能站在兒子一邊,甚至讓出皇位。體現了李旦作爲一名合格政治家的責任感,在這一點上,他比那個不着調的三哥李顯要強得多。

其次,李隆基從政日短,沒有幾個心腹,與姚崇、宋璟、張說等宰相併沒有什麼深交,而這幾個正直的大臣卻自覺地與李隆基站在了一起。

太平公主利用李隆基不是嫡長子,立爲太子不合理這一理由,散佈謠言,想促使李旦改立太子。爲了達到目的,太平趁宰相們下班回家時,在路上將他們攔住,想以勢壓人,逼迫他們向皇帝進諫,改立太子。

敢面折武則天,一向以耿直著稱的宋璟當即反駁:“東宮有大功於天下,真宗廟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悠此議?”斷然拒絕了太平的理由。確實,李隆基的所作所爲無一不是爲了大唐社稷,即便不是嫡長子,這些正直的大臣也予以力挺。

接着,姚崇、宋璟聯名上書李旦,要求:其一,將太平公主安置到東都;其二、將嫡長子李成器、豳王李守禮外放爲刺史;其三,李隆基的兩個弟弟爲太子左右率,聽命於太子。這些要求都是鞏固太子地位的良策。

太平公主作爲政治強人 最後爲什麼鬥不過李隆基 第3張

太平公主劇照

張說雖是太子的老師,但也只當了幾個月,與李隆基的交情也不算深。太平公主鼓動術士向李旦進言,說“五日之內,將有急兵入宮!”目的指向太子想奪權造反,張說進言道:“此必讒言,欲動搖太子!建議陛下讓太子監國,君臣分定,則讒言自破。”

張說這一手十分高明,太子監國,君臣分定,既體現了李旦與太子之間的父子信任;又讓李隆基擴大的權力,提高了地位。監國,就相當於已是君王,太平公主如果再不安分,就是大逆不道。

在這些正直大臣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李隆基爲核心的一股勢力,一股堅持革除弊政,中興大唐的正義勢力。太平公主即便權勢滔天,即便謀略過人,也終究難敵。

文:熊魚自笑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新唐書》、《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