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令妃的“令”字來源於什麼?乾隆是怎麼想的?

令妃的“令”字來源於什麼?乾隆是怎麼想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令妃,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乾隆四十年的正月二十九,紫禁城正沉浸在一場大型活動所帶來的肅殺中。湊近一看,八阿哥、十二阿哥、十五阿哥帶着他們各自的福晉,以及五阿哥永琪的遺孤綿億均穿着重孝在大殿中跪成一列,你會發現,這是一場葬禮。

儀式不僅僅停留在宮內,乾隆還命令各公主額駙、富恆孫子豐紳濟倫等人在宮外穿孝。兩批人馬遙相呼應,將踩着年節的北京城硬生生拉進一股人爲的悲痛中。

這葬禮的主人,便是孝儀純皇后。或者,我們更熟悉另一個叫法,令妃。

令妃去世時的身份,是皇貴妃,乾隆特意將她的喪葬儀仗增加18件,這樣一來,不多不少,剛好76件,比正規皇后的儀仗,就少了一個。在令妃衆多遺物裏面,我們還可以見到“東珠”的身影,這種產於東北松花江流域的淡水珍珠在清代的典章制度裏,只有皇后、太后才能夠享有。種種跡象都表明,令妃去世前,雖然不是皇后,卻已經無限接近。

乾隆喜歡作詩,他一生留下的詩作數以萬計,涉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小事,當然少不了後宮伴侶。

令妃的去世,也是乾隆生平中一個重要時節,至此,曾經那些陪伴了皇帝整個青壯年的人物們,幾乎……都死絕了。

當此大日子,也必然要賦詩一首以抒胸懷,我們卻在隻言片語裏似乎找到了令妃“令”字的來源:蘭宮領袖令儀著,萱戶已勤懿孝純。

令儀,是形容某種儀態的樣子,那麼就是是什麼樣的儀態呢?

有兩種說法:

1.《詩經 大雅》有曰:如圭如璋,令聞令望。此處的“令”,表達美好。推導進封號,可以是令妃給乾隆留下了美好、靚麗的印象。

這一點,歷史也留下一些痕跡:1928年,孫殿英將裕陵盜掘,拿走財寶以後將屍身扔了一地。裕陵中葬着乾隆,他的兩個皇后,以及三位皇貴妃,相當重要。當時定居在天津的溥儀得到消息快速前去處理。一進地宮,就發現孝儀純皇后的屍身,顯然在下葬之前經過了特殊處理,皮膚沒有腐爛,牙齒有所保留,連皺紋都若隱若現。

清代後宮中的嬪妃,並沒有保留屍身不腐的傳統,而令妃作爲例外不排除一個可能:她生前非常美貌,皇帝想要保留下來。

令妃的“令”字來源於什麼?乾隆是怎麼想的?

2.令字對應的滿文,意思是“聰明,睿智”,因此可以暗含對智商的讚許。

封號是皇帝賜予的,能夠展現在乾隆面前的頭腦,當然不會是她的宮鬥技能,而是生活裏的諸多小細節。

根據歷史記載,乾隆十年,魏氏被封爲魏貴人,此前的身份一直是宮內低微的下人。短短的三個月以後,魏貴人再次晉升,成了令嬪。這之間發生了什麼?可能是她很聰明。

乾隆十三年,令嬪被封令妃,《清實錄》描述,雖然出身低微只是包衣,而且入宮較晚,但她實際上已經成了衆嬪之首(嬪位一共可以有八人)。舒妃比她更早進入後宮,都要排在她身後。什麼原因讓令妃後來者居上呢?大概也還是聰明。

令妃的“令”字來源於什麼?乾隆是怎麼想的? 第2張

當然了,以上或許只是小聰明,可是當她走的越來越高,對智商的要求就跟着提升,必須有真正的智慧作爲武器。

乾隆三十年的時候,第二任皇后不知道犯了什麼大錯,惹毛了皇帝,被收繳包括妃子時期的所有冊封文書與印件。當時一羣人正在南巡的路上,回宮以後,冷靜下來乾隆的氣沒有消反而更大了,他下令,皇后再也沒有資格管理後宮,並且把當年著名畫師郎世寧的美人圖中有關她的內容盡數抹去。

取而代之,令妃以皇貴妃的身份,成爲了後宮實際上的主人。

這一管,就是10年之久。這十年裏,沒有出什麼亂子,從皇帝到下人,都覺得魏氏是個好“皇后”(那時候沒有冊封);不僅如此,令妃的兒子,十五阿哥還在第八年祕密立儲,年僅12歲。表面上看,沒有波瀾,但實際上,必須有智慧斡旋。

回到文章的開頭,孝儀純皇后去世的時候49歲,乾隆已經65了,當弘曆提筆作詩,我們看到的卻應該是個老人感嘆唏噓的場面。乾隆生命最後三年,傳位給嘉慶,宣佈禪讓的同時還沒忘記追封魏氏爲皇后。魏氏成爲乾隆的最愛,大概不太可能,但是這麼看來,對她非常滿意,還是肯定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