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楊貴妃最後是什麼結局?她的墓真的只是衣冠冢嗎?

楊貴妃最後是什麼結局?她的墓真的只是衣冠冢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要選一位中國古代的美人代表,楊貴妃可能是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之一。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翻閱歷史上,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豪傑、千古帝王,他們大都有“英雄難過美人關”的情結。

提及“美人”這個詞,你一定會想起“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兩個修飾詞,其實這8個字就專指古代四位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古代四大美人不輸顏值、更不輸氣質,但在歷史上,若說爭議最多的,當屬楊貴妃。她甚至一度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最終,她輸給了命運、輸給了那個時代。

李白的《清平調》將楊貴妃比作那天上仙子,只從詩句的字裏行間,我們便好似見到一個朦朧於煙霧,縹緲於雲間的美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絕世美人,卻遭人詬病,這又是爲什麼呢?

熟悉這段歷史我們都知道,一代帝王唐玄宗用畢生之愛將無限寵溺和柔情給了楊玉環。話說“物極必反”,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玉環,讓唐玄宗荒於朝政,遭到朝廷上下一致鄙夷,更間接引發了“安史之亂”,最終導致自己命喪馬嵬驛。

如果這是一段佳話,那麼唐玄宗、楊玉環兩人之間的愛情註定是絕唱;但如果這是一段孽緣,那麼兩人之間的故事,從開始就是一個錯誤。

楊貴妃最後是什麼結局?她的墓真的只是衣冠冢嗎?

我們都知道楊貴妃最後命葬馬嵬坡,但當考古學家打開楊貴妃墓葬時,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從而引發了人們的探索與思考。那麼,這些專家究竟發現了什麼,跟歷史上真實的“馬嵬之變”又有何不一樣呢?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必須從唐玄宗跟楊玉環的這段千古佳話說起。

公爹與兒媳之間互生情愫

一次美麗的邂逅,唐玄宗之子壽王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鍾情。後在武惠妃的建議下,唐玄宗當年就下詔冊立楊玉環爲壽王妃。婚後,夫妻二人十分恩愛。

楊玉環出身名門,屬於官家千金,她不但有極高的藝術天賦,而且有傾城的容貌、氣質非凡。每天茶餘飯後,小夫妻倆都會進宮向父皇唐玄宗和母親武惠妃請安。

李瑁因有這樣才貌俱佳的王妃而驕傲,而唐玄宗和武惠妃也因有這樣的兒媳婦而欣慰。尤其是唐玄宗,每每見到楊玉環美輪美奐的歌舞后,鍾愛音樂的唐玄宗對於兒媳也是連聲誇讚。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受唐玄宗十多年寵愛的武惠妃逝世,武惠妃是玄宗最爲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玄宗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無可意者。

唐玄宗作爲一個風流皇帝,後宮雖然嬪妃衆多,姿色絕美,但是都無法贏得他的專寵,沒有一位嬪妃可以讓多情的唐玄宗忘記已逝的故人,走出傷痛。

姿質天挺,宜充掖廷。

看到唐玄宗爲武惠妃傷心欲絕,高力士給唐玄宗出了一招,提醒唐玄宗,李瑁的妃子楊玉環可謂是傾國傾城,容貌又與武惠妃略爲相似。此時,唐玄宗突然眼前一亮,他回憶起兒媳的溫婉風姿,覺得妙不可言,爲了自己可以走出傷感,於是不顧兒子的感受馬上傳令召楊玉環入宮侍奉左右。

其實在此之前,壽王李瑁早已有所察覺。據《舊唐書》記載,唐玄宗驪山泡溫泉的時候,就要求楊玉環一同前往,楊玉環並沒有推辭,當然也不敢推辭,對於這樣的不齒之事,李瑁也只能忍者

但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尤其是公爹要娶兒媳婦,這自古以來都是違揹人倫的,所以唐玄宗想了一個辦法。他以替武惠妃守孝爲藉口,把楊玉環送到尼姑庵出家,一段時間“修行”之後,唐玄宗再把楊玉環接入宮中,這樣便可名正言順地娶她了。

就這樣,楊玉環與壽王李瑁的5年婚姻,因唐玄宗的橫插一腳,而宣告結束。楊玉環自然不敢抗拒,而兒子李瑁也只能打下牙齒往肚子裏吞,並不敢提出半點異議。說到底,在封建王朝,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都說唐玄宗癡情三人,而專情一人,此話原也不假。

楊玉環入宮後,唐玄宗在她的陪伴下,很快忘記了傷感,找到了新歡摯愛。唐玄宗看到楊玉環對音樂的極高造詣,讓同愛音樂的自己深感共鳴。自此之後,兩人的愛情得到了堅實的默契,開始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專寵。你可以觸摸到,如今的華清池邊,兩人琴瑟和鳴,共譜《霓裳羽衣曲》的場景,你甚至還可以聽到,兩人在華清池裏許下了生生結爲夫妻的感人誓言。

楊貴妃最後是什麼結局?她的墓真的只是衣冠冢嗎? 第2張

都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古代尤其如此,集唐玄宗“三千寵愛在一身”後,楊玉環開始恃寵而驕,非但如此,楊貴妃背後的楊家也跟着得了勢,甚至當朝宰相都是選任於楊家。在楊貴妃最得寵的那段時間裏,楊家在朝廷中也是無人敢惹。

有道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唐玄宗這般寵溺楊貴妃,其實朝廷上下已經暗流涌動,而李隆基卻渾然不知。

馬嵬坡下,一段佳話終成絕響

一時擁有可不等於一世擁有。隨心所欲且肆無忌憚的愛與被愛,始終會招致禍患。

李隆基,從小就很有大志,在宮裏自詡爲”阿瞞“,彷彿就是告訴別人說,我就是當世曹操。生活在複雜的宮廷環境之下,使得李隆基從小便對權力有着非常大的渴望,同時也造就了他堅毅的品格。

武周之後,又出現了韋氏集團,25歲的李隆基果斷下手,與太平公主一起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一舉誅殺了韋后集團,最終奪得了整個天下。

從李隆基登上皇位不難看出,他不甘屈居於人下,對於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就一定要佔爲己有,除了逼迫父親李旦退位,在楊玉環這件事上,也是我行我素,甚至不顧大臣的反對和兒子的憤恨。這種性格,果真與昔日的“阿瞞”曹操類似,甚至有拼命“三郎”的熱血潮涌。

這樣看來,唐玄宗倒是個不尊禮教,背心離德的人。其實這在歷史上也不是稀缺之事,自古以來,在皇權的威嚴下,親情又算得了什麼?君不見那些君臣相隙、父子反目、骨肉相殘的例子還少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李隆基十分享受與楊玉環的這段愛情,他欣賞楊玉環的才貌俱佳,更鐘情她帶給自己的身心愉悅。

《古今宮闈祕記》載玄宗言:“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自從唐玄宗見到楊貴妃,便把他所有的愛都給了楊貴妃。世人皆知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溺愛已無法自拔。

想必大家都知道,恃寵而驕是極其危險的一件事。李隆基雖然寵信楊貴妃,但對於皇權的威嚴,是不允許任何人挑釁的,包括寵妃。

再保真的愛情,也會隨着蒼白的時間而褪去鮮豔的光澤。因爲楊貴妃兩次惹怒唐玄宗李隆基,被皇帝遣回了兩次孃家。要知道,皇室的婚姻根本就沒有回孃家的先例,在惹到皇帝后,都是被打入冷宮或者無緣再見到皇上,可偏偏楊玉環是個例外。由此可見,兩人的感情超脫了皇室規矩。

但“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楊貴妃怎麼也不會想到,在皇帝溫柔鄉里待慣了之後,外面竟會發生一場軒然大波,而更讓他悲愴的是,自己將迎來一場腥風血雨。

楊貴妃得寵,楊家得勢,且成了李氏之外的第一大族。自古以來,外戚專政,又哪有善終。任人爲官不以才能,以親疏,這無疑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唐玄宗愛了美人,荒廢了江山,這也間接觸發了楊貴妃的悲慘命運。

內憂外患、宦官誤國,朝臣追名逐利,李隆基此時已經脫離了政治中心,無法掌控局面,最終經過安祿山和史思明的背叛,導致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中失去了政權。

楊貴妃最後是什麼結局?她的墓真的只是衣冠冢嗎? 第3張

李隆基迫不得已帶上楊玉環逃往蜀中。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唐玄宗了,他已經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玄宗早年的開元治世已經隨風遠去。

打開墓穴,千年之前的“謠言”或許被證實

此刻,馬嵬驛的軍隊已然將李隆基和楊玉環層層包圍,高喊楊貴妃乃是禍國紅顏,如那蘇妲己一般,望皇上將其誅殺,以振朝綱,以平百姓士兵之憤恨。如若不殺禍國妖女,便只得順天命,而反朝綱。

一陣陣憤怒刺耳的嚎叫,此起彼伏。

安史之亂這個“鍋”,楊玉環註定背在身上了。在一棵梨樹下,楊玉環被一條白綾帶走了盛世容顏,與此同時也揹負了千古罪名。一代美人從此香消玉殞,一對“苦命鴛鴦”就此天各一方。

據《新唐書》與《舊唐書》記載,大都認爲楊玉環確實死於馬嵬坡。那麼,楊玉環真的命喪於此嗎,還是如同坊間的謠言,她已經假死脫身,遠離朝堂漩渦了呢?

對於這件事的真僞已經無從考證,隨着一千多年以來,陸續有人來到咸陽馬嵬坡探索真相,楊貴妃的墓地裏的金銀珠寶早已經被盜空。而在專家對墓地開館驗證之時,只見到了楊貴妃的衣冠,墓中零星的碎片,似乎是腐敗後的屍骨殘渣。這不禁讓專家學者們紛紛展開猜想,是否當年楊貴妃確實像人們所說,根本沒有被賜死,而是避人耳目,逃出生天,定居在異國他鄉了?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假設。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我只想說,楊玉環能逢盛世得到一代帝王的獨愛,是無比幸福美好的,她的這一生知足了,而其他一切已無關緊要。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