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歷史上楊廣是怎麼死的?蕭皇后又是什麼下場

歷史上楊廣是怎麼死的?蕭皇后又是什麼下場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由於女人地位低,也就很容易淪爲權力棋子與玩物。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據《隋書·煬帝本紀》記載:“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武賁郎將司馬德戡、元禮,監門直閣裴虔通,將作少監宇文智及,武勇郎將趙行樞,鷹揚郎將孟景,內史舍人元敏,符璽郎李覆、牛方裕,千牛左右李孝本、弟孝質,直長許弘仁、薛世良,城門郎唐奉義,醫正張愷等,以驍果作亂,入犯宮闈。上崩於溫室,時年五十。”

當北方動亂四起之際,隋煬帝楊廣竟然打算不予治理,反而是逃到了江都,眼不見爲淨。但是,這場民情憤慨的起義可不是單單放任不管就能使其煙消雲散的。

因此,選擇逃避的楊廣其實是在走向滅亡之路。然而,楊廣最後卻不是因爲起義軍而死,而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歷史上楊廣是怎麼死的?蕭皇后又是什麼下場

皇帝非凡人,平民百姓見局勢不對可以躲起來過自己的小日子,可皇帝不一樣,天子責任重大,逃避是不會被允許的,但楊廣就是這樣做了,因此導致其身旁的禁衛軍,以及朝中的大臣們打算要發起叛亂將其推翻。

面對意志消沉的隋煬帝,叛軍沒用多久就反叛成功,因此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段。但是,這裏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爲何蕭皇后可以從這次的反叛行動中倖存下來?

據《北史·卷一十四》記載:後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煬帝甚寵敬焉。及帝嗣位,立爲皇后。帝每遊幸,未嘗不隨從。

可見隋煬帝每每出行必將讓蕭皇后跟隨,此次去江都躲避風頭也是一樣,但是爲何作爲皇后的蕭皇后沒有被叛軍所殺,甚至還得到了其優待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她沒有勸勉楊廣,導致其滅亡。

蕭皇后爲人聰慧,常常爲隋煬帝出謀劃策。然而在這最後的時刻,她卻沒有這樣做,反而是間接的幫了叛軍。

據《北史·卷一十四》記載:及帝幸江都,臣下離貳,有宮人白後曰:“外聞人人慾反。”後曰:“任汝奏之。”宮人言於帝,帝大怒曰:“非汝宜言!”乃斬之。後宮人復白後曰:“宿衛者往往偶語謀反。”後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勢去已然,無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憂煩耳!”自是無復言者。

對於楊廣的做法,原本蕭皇后是應該在其身旁勸諫,但她不僅沒有如此行事,甚至還任由其犯錯。當然,這也是因爲當時的楊廣變得不聽勸諫的原因。

據《北史·卷一十四》記載:時後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措言,因爲《述志賦》以自寄焉。

歷史上楊廣是怎麼死的?蕭皇后又是什麼下場 第2張

由此可見蕭皇后已經不太敢於直接的去勸諫楊廣了。不過,最後她不管不顧的做法,則是間接的讓叛軍得以成功反叛。因此這也可能是叛軍沒有殺害她的原因之一。

第二,李世民想要以優待她作爲自己的加分項。

要知道的是,經過了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對於世人的看法非常的看重,而蕭皇后作爲豪族之後,若是李世民能夠以禮待之,必然能夠得到民衆的讚譽,因此留下一個年老毫無威脅的皇后,給自己帶來好名聲,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第三,李世民對其遭遇感到痛心。

待到蕭皇后年紀高達八十一歲那年去世。之後,李世民以對待皇后的禮節將其厚葬,這對於一個亡君的皇后來說,也算是很好的結果了。

不過,李世民給蕭皇后追諡的諡號是“愍”,這個字的意思爲痛心的意思。給亡君之後這樣的一個諡號,確實會讓人對李世民所表達的含義產生猜測。或許只是字面上的含義吧,蕭皇后爲人聰慧,作爲一名皇后來說,她確實足夠的稱職,只不過到最後卻遇上了楊廣,使得她不得不寫出《述志賦》委婉的向夫君表達自己的勸誡之意。

如此女子卻落得這般結局,想必李世民也是感到痛心,因此他纔沒有選擇讓蕭皇后同楊廣一起在江都了結生命,讓蕭皇后年老而死,也算是李世民的仁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