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歷史上薄太后是什麼出身?她的一生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歷史上薄太后是什麼出身?她的一生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歷史上,功成名就大多是屬於男人的,而他們背後的女人卻會常常被人們忽略,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薄姬的出身其實很低微,她是一個私生女,父親是吳郡人(今江蘇一帶),史書只記載姓薄,母親是以前魏國的宗室之女魏媼,私通生了薄姬,後來魏豹做了魏王,所以她母親就把他獻給魏豹,後來魏豹背叛劉邦被幹掉,薄姬作爲戰利品被劉邦納入了後宮。

可能由於薄姬出身低微,一開始又是魏豹的妃子,後來才成爲劉邦的妃子,所以薄姬一直謹小慎微、低調本分。薄姬入宮一年多,也沒有得到劉邦的寵幸,估計劉邦早忘了有這個人了。然而,冥冥中自有安排。薄姬和劉邦此時寵幸的管夫人、趙子兒小時候關係很好,曾經許願:“先貴無相忘”。有一次這兩位提起這件舊事說笑,結果正好劉邦聽到了,所以可憐薄姬,於是召而幸之,然後就生下了了漢文帝劉恆。然後劉邦好像又把薄姬忘了,很少得見。

歷史上薄太后是什麼出身?她的一生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劉邦死後,惠帝劉盈即位,然而實權掌握在呂后手中,呂后開始清算劉邦之前所寵幸的其他妃子,最慘的是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而且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劉邦曾想立其爲太子)也被毒死,其他的妃嬪也都囚禁起來。結果薄姬因爲不受劉邦寵幸,所以沒有遭到呂后的迫害,能夠跟隨劉恆到代國,這是對低調本分、無慾無求的薄姬第一次回報。

劉盈死後,呂后臨朝稱制,開始謀立諸呂爲王,而且殘害劉氏宗族子弟,呂后也曾想讓劉恆去做趙王(前幾任趙王都死翹了),可是薄姬和劉恆母子謝絕了,表示願意堅守邊境(代王謝,願守邊)。要知道代國基本上就是西漢初期的最北邊了,環境惡劣,而且靠近匈奴,所以沒人願意待在這種地方,可是薄姬和劉恆不願意和別人爭名奪利,所以但求清淨、安穩。

然而正是由於薄姬的低調本分、無慾無求,當週勃、陳平平定諸呂之亂後,大臣們商議迎立新皇帝之時,有人提議立劉襄(劉肥的兒子),可是由於劉襄母家名聲不好,擔心劉襄即位後,會出現下一個呂氏,所以否決了。而劉恆因爲母親爲人謹慎低調(太后家薄氏謹良),獲得了榮登帝位的機會,劉恆即位後和兒子劉啓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爲大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薄太后出身低微,前半生經歷坎坷,進入劉邦後宮後也不受重視,其實也磨練了這位母親低調本分、無慾無求的人生哲學,西漢初年宮廷都重視黃老之學。或許薄太后正是從老子《道德經》中汲取了自己爲人處世的人生哲學,而且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兒子漢文帝劉恆。比如“處衆人之所惡”,代地就是大家都厭惡的地方;“夫唯不爭故無憂”,薄姬不爭寵,所以不遭呂后報復,劉恆不爭,能躲過呂后殘害。

而當劉恆即位後,母親薄太后對他人生的教育、影響也深深體現在他的各項爲政舉措之上。無爲而治正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漢初社會確實需要休養生息;帶頭勤儉節約,天下風氣爲之一變,這也許是他們母子終生堅持的習慣;寬仁愛民,減租省賦,廢除嚴刑苛法等等都體現了一位母親對於孩子從小教育的根深蒂固。因爲薄姬是經歷過各種磨難的,他們身處代地也更能瞭解普通百姓的疾苦,所以漢文帝更懂得慈惠愛民。

西漢以孝治天下,除了高祖劉邦,每位皇帝的諡號都帶有孝字,比如孝惠、孝文、孝武。漢文帝可以說是真正的以身作則,漢文帝劉恆和母親薄太后的一段事蹟還被後世列入二十四孝當中,就是親嘗湯藥(母長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意思是說漢文帝母親薄太后生病,三年時間裏漢文帝一直細心照料,親自煎藥而且必須替母親嚐嚐熱不熱、苦不苦,仁孝之名天下傳聞。

歷史上薄太后是什麼出身?她的一生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第2張

薄太后還曾經救過周勃,有人誣告周勃謀反,薄太后知道後,認爲周勃沒有謀反的事。文帝臨朝時,薄太后抓起頭巾向文帝擲去,說:“絳侯身掛皇帝賜給的印璽,在北軍率領數十萬大軍,不在那時謀反,如今身居一個小縣,反倒要謀反嗎!”說明她深明大義,堅持正義公道。

薄太后在漢文帝去世兩年後也去世,當時正是他的孫子漢景帝劉啓即位第二年。由於漢文帝早於自己的母親去世,劉恆要求將自己的陵墓照“頂妻背母”的方式安葬,死後繼續對這個爲了他奉獻一生的母親盡孝。

薄姬前半生歷經坎坷、磨難,一直謹慎低調、無慾無爭,既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自己的兒子劉恆,而且正是因爲她的這種處世哲學,讓大臣們可以放心的迎立漢文帝而不擔心會出現下一個呂后,她把她處世哲學、人生感悟原原本本的傳遞給了自己的兒子。在文帝即位後,薄太后沒有改變自己,在幕後默默的支持幫扶着的自己的兒子,不專橫不跋扈,爲後世所稱讚。

她是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謹慎低調、無慾無爭。失意時不悲,泰然處之,處衆人之所惡;得意時不喜,不張揚跋扈,默默扶持自己的兒子。雖然她從來沒有站到朝堂之前,但是文景之治的盛世開創與她有分不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