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核物理學家——于敏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核物理學家——于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于敏及妻子于敏,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求學生涯

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於河北省寧河縣蘆臺鎮(今屬天津市)。父親是當時天津市的一位小職員,母親出生於普通百姓家庭。于敏7歲時開始在蘆臺鎮上小學,中學先後就讀於天津木齋中學和耀華中學。

1944年于敏考上了北京大學工學院,1946年,他轉入了理學院去念物理,並將自己的專業方向定爲理論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畢業,考取了研究生,並在北京大學兼任助教。在張宗遂、胡寧教授的指導下,1951年于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後,他被錢三強、彭桓武調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這個所1950年才成立,由錢三強任所長,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長。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核物理學家——于敏

于敏研究生涯

1960年底,在錢三強的組織下,以于敏等爲主的一羣年輕科學工作者,悄悄地開始了氫彈技術的理論探索。這次從基礎研究轉向氫彈研究工作,對於敏個人而言,是很大的損失。于敏生性喜歡做基礎研究,當時已經很有成績,而核武器研究不僅任務重,集體性強,而且意味着他必須放棄光明的學術前途,隱姓埋名,長年奔波。從此,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嚴格保密的。

于敏沒有出過國,在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他幾乎是惟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進行理論探索。從原子彈到氫彈,按照突破原理試驗的時間比較,美國人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英國四年零三個月,法國八年零六個月,前蘇聯四年零三個月。主要一個原因就在於計算的繁複。而當時中國的設備更無法可比,當時僅有一臺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並且95%的時間分配給有關原子彈的計算,只剩下5%的時間留給於敏負責的氫彈設計。于敏記憶力驚人,他領導下的工作組人手一把計算尺,廢寢忘食地計算。四年中,于敏、黃祖洽等科技人員提出研究成果報告69篇,對氫彈的許多基本現象和規律有了深刻的認識。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核物理學家——于敏 第2張

于敏攻堅克難

1965年,于敏調入二機部第九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9月,于敏帶領一支小分隊趕往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抓緊計算了一批模型。但這種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變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總結經驗,帶領科技人員又計算了一批模型,發現了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關鍵,解決了氫彈原理方案的重要課題。10月下旬,于敏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研究中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解決了熱核武器大量關鍵性的理論問題。于敏向在上海出差的全體同志作了系列的“氫彈原理設想”的學術報告,引起了大家的很大興趣,普遍認爲通過這個階段的工作,研究者們抓緊時間試算了兩個模型,得到很好的結果。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核物理學家——于敏 第3張

氫彈與死神三次擦肩而過

1969年初,因奔波於北京和大西南之間,也由於沉重的精神壓力和過度的勞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試驗和大型空爆熱試驗時,他身體虛弱,走路都很困難,上臺階要用手幫着擡腿才能慢慢地上去。熱試驗前,當於敏被同事們拉着到小山岡上看火球時,已是頭冒冷汗,臉色蒼白,氣喘吁吁。大家見他這樣,趕緊讓他就地躺下,給他喂水。過了很長時間,在同事們的看護下,他才慢慢地恢復過來。由於操勞過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現場幾至休克。

直到1971年10月,考慮到于敏的貢獻和身體狀況,才特許已轉移到西南山區備戰的妻子孫玉芹回京照顧。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體很難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見他氣喘,趕緊扶他起來。不料于敏突然休克過去,經醫生搶救方轉危爲安。後來許多人想起來都後怕,如果那晚孫玉芹不在身邊,也許他後來的一切就都不存在了。

出院後,于敏顧不上身體未完全康復,又奔赴西北。由於連年都處在極度疲勞之中,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車上開始便血,回到北京後被立即送進醫院檢查。在急診室輸液時,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牀上。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核物理學家——于敏 第4張

于敏構型說明

注意,于敏構型說法只存在於部分網站論壇中,由於氫彈技術絕對保密性,截止到2015年11月,沒有任何資料證明有所謂“于敏構型”存在,也沒有資料證明“于敏構型”與所謂美國“T-U(泰勒·烏拉姆)構型“有任何不同之處。並且官方也沒有承認過於敏構型(唯一提到過”于敏構型“的媒體皆是非專業非權威的網絡媒體)。“于敏構型”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應用型,誕生即可用於實戰,接近甚至完成了小型化的應用,可使用轟炸機投射或者彈道導彈發射。在這點上,“于敏構型”完全超越了他國。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核物理學家——于敏 第5張

于敏報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