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義和團首領趙三多簡介 趙三多最後死在了什麼地方

義和團首領趙三多簡介 趙三多最後死在了什麼地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三多,義和團首領。又名洛珠。字祝三、祝盛。人稱“趙老祝”。世代務農,少年時家境貧寒,扛過活,青年時曾以販碗爲生,早歲即習“梅花拳”。在與教會勢力對抗時,因門規“梅拳弟子,不得以武犯禁、滋事”,同時也爲避免連累師門,改稱“義和拳”(後稱“義和團”)。在山東直隸兩省交界地區各村鎮廣設拳場,收徒先後達兩千餘人。

義和團首領趙三多簡介 趙三多最後死在了什麼地方

人物簡介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冠縣黎園屯(今屬邢臺市威縣)發生外國教會勢力勾結官府,強拆“玉皇廟”改建爲教堂事件,他被當地人民邀請率卒衆聲援。

1897年3月24日,率徒弟至梨園屯比武“亮拳”三天。周圍拳衆聞訊前來參加者達三千餘人。迫使清軍不敢動手拆廟。次年冠縣署任曹倜出面談判,表示放棄拆廟另建教堂。他亦率衆撤離梨園屯。

1898年清政府又推翻前議偏袒教會勢力,10月他再次受梨園屯人民的邀請,在冠縣蔣家莊(今邢臺威縣蔣家莊)集聚三千餘人祭旗起義,攻打當地桃園等教堂武裝據點。起義軍樹“助清滅洋”旗幟,不久遭山東清軍五營圍攻,起義軍突圍走散。他帶領餘部到臨清(今冀魯邊界,分屬河北臨西與山東臨清市)隱藏多日,潛回老家。

義和團首領趙三多簡介 趙三多最後死在了什麼地方 第2張

1900年5月和7月,又在直隸阜城(位河北省武強縣西南)和臨清等地多次帶領“義和團”攻打教堂。11月被山東巡撫袁世凱部包圍於威縣(位今邢臺市威縣)起義軍死傷慘重,他仍率殘部突圍,轉移到直隸廣宗(位邢臺廣宗縣)。

1901年,參加景廷賓起義。次年7月,起義失敗後被捕,後在南宮縣獄中絕食而死。

大事年表

1842年,趙三多出生於邢臺威縣沙柳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年他拜梅花拳傳人張如純爲師,學得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後來當了拳師,很受人擁戴,在各地設場授徒,先後招收弟子二千多人,成爲遠近聞名的梅花拳首領。

1897年春,趙三多與閻書勤等二千多人在梨園屯“亮拳”三天,藉此向教會勢力和官府示威,也是義和拳開始轉向武裝鬥爭的標誌。此後,梨園屯教會勢力尋釁,趙三多則率領義和拳攻打梨園屯教堂,殺死教民2人,使義和拳的聲勢大振。趙三多加緊聯絡拳衆準備起義,各地拳衆紛紛向沙柳寨一帶集合,起義遂成一觸即發之勢。

義和團首領趙三多簡介 趙三多最後死在了什麼地方 第3張

1898年10月25日趙三多與閻書勤、姚文起(也稱姚洛起)、朱九斌、劉化龍、項得勝等人集合義和拳衆3000餘人,在冠縣蔣莊(現屬威縣)馬場祭旗起義,豎起“助清滅洋”大旗。接着率領起義隊伍先後攻打本村及紅桃園、小裏固等村教堂,隊伍逐漸發展壯大。11月上旬,趙三多率部衆在威縣魏家村、侯家村一帶迎戰清軍,拳民隊伍嚴重受挫,趙三多怕造成更大損失,決定化整爲零分散活動,以圖再舉。

1899年5月17日,趙三多等人決定將義和拳改名爲“神助義和團”,增強了迷信色彩。1900年5月2日趙三多、閻書勤等人在直隸棗強縣卷子鎮再度舉起義旗,宋赤子率領的神拳民衆也趕來參加,並開展均糧鬥爭,強令富戶將糧食分給農民。無以餬口的廣大饑民紛紛參加,隊伍迅速發展到萬餘人。趙三多帶領團民攻打景州朱家河教堂,殺死了許多教民。

1901年屈辱的《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將鉅額的賠款負但轉稼到了廣大勞苦大衆身上。人民羣衆掀起了抗捐鬥爭。廣宗縣景廷賓於1902年4月23日在鉅鹿縣廈頭寺宣告起義,提出了“掃清滅洋”,“官逼民反”的口號。趙三多率義和團餘部加入起義隊伍,被推爲主將,攻打威縣。袁世凱派段祺瑞率兵前來鎮壓,趙三多突出重圍至鉅鹿縣姬家屯遭武舉樊炳綱出賣被俘,在南宮監牢絕食7天而死,終年62歲。由於趙三多最早舉起義旗,威縣便成爲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