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朱克靖是是什麼樣的人?寧願忍受貧困,也不動搖革命信仰

朱克靖是是什麼樣的人?寧願忍受貧困,也不動搖革命信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95年出生,湖南醴陵人。

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7年朱克靖參加南昌起義並任第九軍黨代表。

1938年1月任新四軍政治部顧問兼直屬戰地服務團團長。

1940年任新四軍聯絡部部長。

1944年任蘇浙行政公署主任。

1946年1月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祕書長、聯絡部部長。

1947年初朱克靖在山東莒縣被捕,解來南京。

1948年秋犧牲後被敵人掩埋於雨花臺。

朱克靖是是什麼樣的人?寧願忍受貧困,也不動搖革命信仰

在北京香山路一棟居民樓裏,尋訪組見到了74歲的康青星,花白的頭髮,戴着一副眼鏡。這是一個典型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康青星畢業於清華大學,是中國科學院的退休幹部;老伴兒趙勤軒畢業於吉林大學,是軍事科學院的退休研究員。

記者注意到,書房裏滿滿當當的書中,有相當多的是紅色歷史題材書籍,特別是一本夫妻兩人合著的《朱克靖傳》更是顯眼,足見烈士精神對這個家庭的深遠影響。

寧可種田賣菜生活貧苦,也不改變共產主義信仰

“1926年,父親結婚後,就對妻子說:‘與我結婚,就不要希望能夠當官太太,也不要指望發財享福,而要準備吃苦’。”康青星說,“1927年4月,父親出任江西省政府祕書長,各商鋪聞風而至,送來名貴傢俱、金銀首飾、綢緞等。父親很客氣地請送貨的商人把東西全部帶走,並囑咐家人,這些東西不能收。”

“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組織轉入地下活動。1927年秋,父親帶着家人到了北京海淀區,租了一個葡萄園,兩間簡陋的農舍,自己種葡萄、種菜,再挑菜到城裏賣。他一邊自食其力,一邊尋找黨組織,還在清華、北大的學生中宣傳革命。由於生活窘迫,家中時常斷炊,年幼的孩子也跟着受苦,有一個兒子因此夭折。”康青星說。

“有一次,父親賣菜時,路遇白崇禧。之前北伐軍進入江西時,兩人同在軍中供職,彼此都認識。對方同情地說:‘克靖兄,何以淪落到這等地步?要做事儘管來找我。’父親婉言謝絕,他寧願忍受貧困,也不改變自己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康青星說。

朱克靖是是什麼樣的人?寧願忍受貧困,也不動搖革命信仰 第2張

讓同志先轉移,自己堅持到最後一刻

1946年1月,朱克靖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祕書長、聯絡部部長,策動國民黨淮海綏靖公署長官郝鵬舉率部起義。

郝鵬舉部被改編爲華中民主聯軍後,朱克靖被任命爲該部政治委員,領導對這支部隊的改編和民主改造。

全面內戰爆發後,郝鵬舉於1947年1月率部叛變革命,朱克靖被叛軍逮捕。“叛變發生前,岳父就有所覺察,他想法設法把很多同志都轉移了,自己堅持到了最後一分鐘。”趙勤軒說。

“在獄中,敵人軟硬兼施,百般恐嚇,企圖勸降,並3次大擺宴席,請岳父吃飯,許以高官厚祿。岳父不爲所動,寫下‘此身早許國,被賣作楚囚。壯士非無淚,不爲斷頭流。’一詩,慷慨赴死。”

“當時家人不知道岳父的情況,還盼着他有朝一日能夠出獄,並寄去衣物用品。岳父撫摸着寄來的衣物,肝腸寸斷,寫下‘風雨打牢牆,南冠客思長。寄衣人不見,日日依囚窗。’一詩,寄託對親人的思念。”

“1948年秋,敵人聽聞岳父已經在獄中絕食抗爭後,決定對他下手。他們將岳父押上預先停留在看守所大門口的救護車上,然後用繩索將他絞殺,將遺體掩埋在雨花臺的荒郊野外。”趙勤軒說。

歷時10年爲烈士寫傳記,足跡踏遍20多個城市

“我的岳父很偉大,作爲親人,我們想多瞭解一些他的生平,並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趙勤軒說,退休以後,他和妻子商量,決定寫一本《朱克靖傳》。

爲此,趙勤軒重走了一遍岳父的“革命之路”,足跡遍佈南京、南通、泰州、浙西、安徽、西安等地,總計20多個城市。“我們訪問了岳父當年的戰友,請他們回憶當年和岳父一起共事的情景;去了當地的黨史部門、紀念館查閱史料文物;參考了《鐵軍輕騎兵——新四軍戰地服務團》等著作,蒐集了大量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趙勤軒說。

在尋訪中,很多老戰士都已是八九十歲高齡。“印象最深是的尋訪我岳父當年的祕書科長,老人家已經躺在病牀上不能說話了,只能通過筆記本電腦打字交流。我問他,朱克靖被逮捕後,臨別時和同志們說的話你還記得嗎?老人家顫抖着雙手,在筆記本上敲下‘堅持鬥爭,永不叛黨’。當時我一下子就被震撼了,特別感動。”趙勤軒說,還有一位岳父當年的獄友,前後寫來了幾十封信,講述朱克靖在獄中和敵人做鬥爭的事蹟。

“信仰至關重要,我岳父堅持了一生,無論是在落魄街頭賣菜,和組織失去聯繫時,還是入獄後敵人用高官厚祿引誘,他都始終堅持信仰,永不變節。”趙勤軒說,他覺得岳父的所作所爲,是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最好詮釋。

朱克靖是是什麼樣的人?寧願忍受貧困,也不動搖革命信仰 第3張

“我們今天享受的,是他們用生命付出的”

康青星的家裏,有一張珍貴的合影:一對年輕夫婦,手上各抱着一個小女孩,一家4口親密相依,其樂融融。“這是我四五歲時,父親母親抱着我和妹妹拍的。印象中,他們都是很慈愛的。拍完照片後不久,父親就犧牲了。”

“父親這一生,爲國爲民,一輩子都在奮鬥。遺憾的是,他並沒有享受到奮鬥的成果。可以說是‘一生奮鬥,一無所取’。”康青星說。

“而我們是切切實實受惠了的,生活在和平年代,沐浴着新中國的陽光長大。可以說,我們今天享受到的一切,都是父親和千萬烈士用生命付出的。從六七歲起,我就有了一個清晰的信念,那就是好好學習,爲建設新中國出力。後來我考入清華大學,學無線電專業,妹妹也考上了軍醫大學。23歲那年,我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康青星說。

聽說話劇《雨花臺》正在全國巡演,康青星特別激動,“這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革命年代的腥風血雨,我們得把那段歷史告訴他們,打動他們。讓人們知道,中華民族能立於世界之林,是怎麼樣奮鬥過來的。烈士精神是我們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把這些‘正能量’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