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類航天史上有兩個名字,一個叫馮.布勞恩,一個叫科羅廖夫。他們是人類進入宇宙的絕對先驅者,也是美蘇爭霸時,兩國搞太空競賽的扛鼎之將。

同是研究登月計劃的兩人,馮.布勞恩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使美國在太空競賽中成功扳下重要一局;而科羅廖夫卻先蘇聯登月計劃一步,離開人世。兩人的命運唯一相同的轉角,可能就是他們最後都死於大腸癌。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關於他們的成就和榮譽,可能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所以,先挑一個悲劇色彩比較濃的說起。我們來說說蘇聯這邊的第一人——一個讓西方人迷惑不解、讓美國人頭疼不已的隱形英雄。

在他去世之前,他的身份一直被斯大林和繼任者列爲當時的最高機密,他們擔心美國玩陰的,刺殺這個國家棟梁。直到厚葬的那一天,全世界才恍然大悟:蘇聯之所以能在太空競賽一直保持領先,都是因爲擁有一位航天巨擎,他叫科羅廖夫。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2張

科羅廖夫,中文全名叫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1907年1月12日出生在烏克蘭。自幼愛看書、尤其喜歡數學和電器。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3張

5歲的科羅廖夫,拿着槍

16歲時他加入烏克蘭和克里米亞航空協會,第一次得到駕駛水上飛機的機會。17歲自己設計一款滑翔機。18歲在一次滑翔機訓練時折斷兩根肋骨。其實,直到23歲他纔拿到飛行駕照。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4張

▲科羅廖夫坐在自己設計的滑翔機裏

1925年,18歲的他考上基輔理工學院空氣動力學專業,兩年後轉學到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與莫斯科大學齊名的、蘇聯/俄羅斯最具歷史和學術影響力的大學之一,建校至今已培養16萬名科技人才,甚至包括一大批中國兩院院士和技術高官)。

畢業後,科羅廖夫進入蘇聯第4實驗飛機設計局工作,承擔着圖波列夫(圖波列夫設計院的創始人,代表作Tu系列各種)TB-3轟炸機的部分設計工作,但表現平平。而他跟圖波列夫真正有交集,還是在1930年代初。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5張

▲飛機設計大師圖波列夫

其實,歷史如果真的按照這個軌跡走下去,科羅廖夫應該會成爲一名傑出的飛機設計師。不過就在這時,他遇到了另一位大神級人物——齊奧爾科夫斯基,這位“人類宇航學之父”徹底改變了科羅廖夫的事業軌跡,從此以後,蘇聯少了一個傑出的飛機設計師,卻無可取代地出現一位航天巨擘。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6張

▲人類宇航學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

齊奧爾科夫斯基不僅是科羅廖夫的人生導師,授業恩師,更是事業燈塔,智慧源泉,日後由科羅廖夫主持創造的一個個人類航天紀錄,背後的理論基礎和設計原型,大都來自這位宇航之父的最強大腦。宇航學最強大腦 + 航天界最強實幹家,蘇聯已在人才儲備上領先於美國。

命運的拐點

但凡英雄都有命運拐點時,科羅廖夫也不例外,1931年正是他的拐點。他從飛機設計轉向火箭推進,加入蘇聯最早一個由國家資助的火箭研發中心(GIRD)。同一年,追求7年的大學同學齊妮亞·溫琴蒂尼終於同意跟他結婚。第二年他又被任命爲GIRD中心主任,首次試射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第三年他被調任到位於列寧格勒的蘇聯噴氣推進研究所(RNII),擔任副主任,這一年他26歲。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7張

1935年4月,科羅廖夫的女兒出生。同年9月,恩師齊奧爾科夫斯基辭世。1936年,29歲時他成爲RNII研究所總工程師,並贏得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的信任和支持。這一時期,他就像坐上火箭一樣。爲軍方研發巡航導彈,甚至是載人火箭動力滑翔機,他還相繼出版不少著作。

但火箭也有墜落的時候。1937年斯大林一手策劃的蘇聯大清洗開始了,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被迅速處決後,厄運也降臨到科羅廖夫頭上,他被扔進西伯利亞古拉格集中營,直到6年後的1942年,蘇聯遭遇二戰最艱難時期,快速重建軍用火箭這類利器成爲當務之急。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8張

▲被扔進西伯利亞古拉格集中營的科羅廖夫

頗爲諷刺的是,當年惡意指控他的手下格盧什科,不得不向當局打報告,研發火箭離不開科羅廖夫,於是“戴罪立功”的科羅廖夫變成了格盧什科的手下。忘我工作是他最好的療傷辦法,有時被炸得頭破血流,他還面帶微笑,說自己終於找到爆炸原因了。

太空競爭拉開序幕

1946年,科羅廖夫被任命爲蘇聯彈道導彈總設計師,成功研製出蘇聯第一枚彈道導彈。1947年至1953年間,他的團隊成功仿製及自行設計近程、中程、遠端和戰術導彈。

從1953年起,他開始主持研製R-7洲際彈道導彈,並敏銳地意識到這種導彈可以改裝成發射人造衛星的運載火箭,所以向蘇聯科學院提出將狗送入太空的實驗,但遭受拒絕。此時正值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上臺之際,政治緊張局勢壓倒了一切。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9張

直到兩年後,1955年美國宣佈“將在1957年國際地球物理年發射人造衛星”,短短4天后的1955年8月2日,在好大喜功的赫魯曉夫親自指示下,蘇聯宣佈也要發射自己的衛星。美蘇太空競賽就此拉開帷幕。

於是,科羅廖夫此前的提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可以說在美國刺激下,這位航天巨擘終於有了大顯身手的擂臺。

1956年,他領導的團隊將R-7導彈改裝成能夠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

1957年8月3日,由他主導設計的R-7導彈試飛成功,這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洲際導彈,而且航程高達7000公里、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

1957年10月4日,蘇聯率先發射全長近30米的R-7改進型運載火箭,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1成功進入近地軌道。儘管除了測量溫度和有節奏的發射電波之外,並沒有做出什麼自然科學上的貢獻,但是這顆小小衛星確實開啓了人類的太空時代。

赫魯曉夫終於點頭認可了科羅廖夫的價值。沒過不久,19年前對他莫須有的指控正式被撤銷。此時他恰好50歲。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10張

緊接着,科羅廖夫繼續拼了命似的創下一連串的宇航第一:

1957年11月3日發射了第一個太空狗萊卡;

1959年1月2日發射了第一個月球探測器;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搭載着第一個載人航天器東方一號Vostok-1,成功繞地飛行108分鐘,成爲人類史上第一個太空人。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11張

▲科羅廖夫與加加林,既是伯樂千里馬,又是良師益友。他對加加林視如己出。

但贏得第一的同時,往往代價更大。赫魯曉夫貪得無厭地不斷要求科羅廖夫刷新更多個第一:第一個載人長期太空飛行,第一個多人宇宙飛船,第一個太空行走,第一個航天器對接,第一個太空站,第一個載人登月……如果他做不到的話,就會把位置和任務交給科羅廖夫在團隊中的競爭對手。

人高馬大的科羅廖夫對此只能死磕自己,憑着工程管理、科技攻關能力以及個人魅力率領團隊全部賭上,終於換來——1964年10月12日三名宇航員搭載多個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短短兩天後,赫魯曉夫就被勃列日涅夫逼宮退休,但這並沒給科羅廖夫帶來任務上的鬆綁。

英雄之死

此時的科羅廖夫已經病魔纏身,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不管是爲了航天夢想,還是最高指示,他只能最後一搏。

1965年3月18日,蘇聯宇航員列昂諾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隨後不久科羅廖夫就臥牀不起,1966年1月14日,在剛剛度過59歲生日僅兩天後,科羅廖夫沒能撐過癌症手術,在開刀過程中去世。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12張

▲科羅廖夫的葬禮

很遺憾,他沒有看到自己設計的宇宙飛船聯盟者號和禮炮號空間站成功對接——那時科羅廖夫已經長眠於地下四年多了。

一代航天巨擎,生前隱姓埋名,身後榮譽無數,蘇聯給予了科羅廖夫國葬待遇,國際天文界也將月球和火星上的兩個隕石坑以他命名。

美蘇爭霸時期的兩名大將 馮.布勞恩和科羅廖夫 第13張

當馮·布勞恩知道已故的科羅廖夫就是前蘇聯航天事業的總設計師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原來,他一直都是一個人。”

儘管科羅廖夫身後的太空競賽還在持續,他的繼任者瓦西里·米申卻沒有他那樣的影響力和魄力。雖然米申在很艱難的情況下完成了N1火箭的研製,但是該火箭四射四敗。再加上不斷的航天事故,尤其是宇航員的喪生,導致前蘇聯登月計劃的整體失敗,並且最終被放棄了。

科羅廖夫的逝世,使蘇聯的太空計劃陷入迷茫,而另一邊,美國宇航局的優勢卻開始綻放。馮·布勞恩開始迎頭趕上,美國宇航局“水星計劃”、“雙子計劃”圓滿完成,隨後,“阿波羅11”號實現了美國人的夢想,也代爲實現了科羅廖夫的夢想。

失去了對手的馮·布勞恩認爲已經沒有新世紀可以征服,於1972年離開了的美國宇航局。美蘇太空的競賽,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科羅廖夫與馮·布勞恩之間的競賽。

現在回過頭來再想想,蘇聯如果沒有科羅廖夫,人類宇航事業將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