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間冷暖 > 科學探索 > 爲何早在19世紀中期時,喜馬拉雅鵪鶉就鮮爲人知了?

爲何早在19世紀中期時,喜馬拉雅鵪鶉就鮮爲人知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自然界的生物中,有這樣一種高山鶉,它的名字叫做喜馬拉雅鵪鶉。雖說雌雄兩性有着非常大的外形差異,但它們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尾巴相比其他鵪鶉來說普遍要長一些。那麼它有哪些特徵與生活習性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爲何早在19世紀中期時,喜馬拉雅鵪鶉就鮮爲人知了?

喜馬拉雅鵪鶉的顏色並不鮮豔,它們的大部分羽毛都非常暗淡,雌雄存在明顯的兩性差別,雌性大多以黃褐色羽毛爲主,上面帶有無數個黑色的小斑點,而雄性則以灰黑色打底,零星長有白色紋路,但是沒有雌性多。雌性和雄性的面部花紋也非常不同。

雌性喜馬拉雅鵪鶉多是眼睛上方長有一條白線,而眼睛下的半張臉也都是白色,眼睛的部位則長有白色下眼線,而雄性的眼睛上雖然也長有白線,但是臉頰大多呈現黑色,並且只在臉頰的中心長有一個兩到三個白斑點。不過兩性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它們的腳爪和鳥喙幾乎都是鮮豔的明黃色或者橙紅色,且尾巴都是差不多的修長,尤其是與其他的鵪鶉相比長太多。

爲何早在19世紀中期時,喜馬拉雅鵪鶉就鮮爲人知了? 第2張

喜馬拉雅鵪鶉常年生活在印度和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脈以西地區,這也是它們名字的由來之一,它們平時的生活習性其實和阿薩姆叢鶉非常類似,據說它們都喜歡在清晨和黃昏時分出來覓食,平時以雙腳行走和奔跑更多,因爲它們短小的翅膀只能支撐飛行一段非常短的距離,所以它們平時就只能在草叢中尋找一些昆蟲和草籽爲食。

早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喜馬拉雅鵪鶉就鮮爲人知,直到19世紀後它才慢慢的出現在部分人的視野中,但無奈的是喜馬拉雅鵪鶉的數量實在太少,加上喜馬拉雅山附近地區天氣寒冷,環境惡劣,基本上很少有人見到它,目前也很難確定它準確的種羣棲息地,只能預估它們的數量可能還不足五十隻,據說主要是因爲當時殖民地的狩獵活動頻繁,且尼泊爾的政局動盪導致了它們的棲息地被破壞,數量纔開始下降的。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