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間冷暖 > 歷史劇 > 歷史劇中氾濫的武裝帶:官兵制服根本分不清國家

歷史劇中氾濫的武裝帶:官兵制服根本分不清國家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裝帶我也不知道如何定義,但今天並不難見到,只要走在大街上,你看所有各單位大門口站崗的保安,他們多數系的就是武裝帶。

武裝帶爲軍官專用,因舊時軍官佩軍刀於腰帶左側,爲防較重的軍刀將腰帶墜斜影響軍容,故置一肩帶右肩左斜地吊住腰帶,這加了肩帶的腰帶就是武裝帶。後來軍常服很少再佩軍刀,但武裝帶卻並沒有跟着軍刀一起從軍官的身上解下,因軍人扎武裝帶比扎腰帶更顯英武,因而得以保留。

有些人將今天我軍用的外腰帶稱作武裝帶,是錯誤的。武裝帶與外腰帶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有肩帶而後者沒有肩帶。還有,腰帶有寬有窄,而武裝帶中的腰帶部分全是寬的,如果是釦眼式的,則全部都是雙排扣的。國民政府時期的武裝帶又俗稱斜皮帶。在當時如果說:這小子有出息,紮上斜皮帶了。就意味這個人由士兵提拔爲軍官了,因爲一般只有軍官纔能有資格扎武裝帶,而士兵通常只能扎腰帶。

中國軍人扎武裝帶始自一九二二年奉軍的整軍經武。奉軍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戰敗後,開始實行一系列軍事改革,不僅其軍事思想,組織編制,軍需制度等有別於北洋舊制,就連軍服軍飾也是另搞一套,其中就有武裝帶的採用,開創了中國軍人系武裝帶的先河。而關內的北洋直系皖系及西南軍閥的川滇粵桂等軍系從始至終都採用的北洋舊制,北洋軍服又是從日軍移植而來,軍刀直接掛於內腰帶上,故沒有武裝帶的配置。至於電視劇中比如中央臺正在熱播的《啼笑因緣》中北洋軍人系的武裝帶,還有前幾年看到的一部反映李烈鈞討袁的電視劇中反袁軍系的武裝帶,都只能歸功於導演們想當然的臆造。

歷史劇中氾濫的武裝帶:官兵制服根本分不清國家

黃埔建軍時,由王伯齡主持的軍服設計,也採用武裝帶作爲師生軍常服的一個組成部分,併成爲大革命時期很是風光的一個亮點。後來軍服雖有改動,但武裝帶仍舊保留下來,直到抗戰勝利後,武裝帶纔在中國軍人的腰上解脫下來。

武裝帶源自西方軍隊,上個世紀前半葉比較流行,二戰結束後基本廢止。今天,除朝鮮等極少數國家的軍隊和中國極多數單位的保安仍舊使用外,軍隊中已經很少見。

但我們擅長戲說的導演們似乎卻並不甘心,不管歷史上中國軍人的武裝帶是什麼時候開始扎的,什麼時候開始不扎的,而只憑着好看,就將其無限地前後延長。從辛亥起義的民軍到四九年仍舊與新中國對抗的國軍殘軍,都硬性地給他們紮上一條,反正紮了比不紮好看,管他歷史真實不真實呢。不僅如此,許多影視中還給壓根就沒扎過武裝帶的侵華日軍也紮上一條,似乎不這樣就顯不出小日本的威風和俊美。於是便有了如《啼笑姻緣》中那樣的佩着北洋軍的肩章,扎着國軍時期的武裝帶,張口閉口“北平”“北平”(北平是北洋軍閥滅亡後才使用,北洋時期北京就是北京)的怪物;於是纔有了象《亮劍》中楚雲飛那樣的戴着不知哪一國的軍帽,穿着似乎是美軍式樣的開領軍常服,佩着國軍抗戰勝利以後纔有的帽薇和領章,扎着國軍抗戰勝利以前使用的武裝帶的怪物;於是纔有了象《東寧特遺隊》、《亮劍》中那樣的不知穿的是哪一國軍裝的日本鬼子。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