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有關陳與義的歷史百科

陳與義《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行文意境清曠,抑揚跌宕

陳與義《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行文意境清曠,抑揚跌宕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11-10
陳與義《雨晴》:詩人感受雨後新涼的舒暢喜悅的心情

陳與義《雨晴》:詩人感受雨後新涼的舒暢喜悅的心情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08-28
陳與義《觀雨》:這首詩包含着詩人對時局的極大關注

陳與義《觀雨》:這首詩包含着詩人對時局的極大關注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08-30
陳與義《春寒》:詩人將風骨、品格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

陳與義《春寒》:詩人將風骨、品格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11-10
陳與義《清明二絕·其一》:音節流暢,表情達意淺白酣暢

陳與義《清明二絕·其一》:音節流暢,表情達意淺白酣暢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11-10
陳與義《對酒》:這首詩屬於拗體,顯得非常兀傲奇崛

陳與義《對酒》:這首詩屬於拗體,顯得非常兀傲奇崛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09-01
宋代詩詞之襄邑道中鑑賞,陳與義在詩中描繪了什麼景象?

宋代詩詞之襄邑道中鑑賞,陳與義在詩中描繪了什麼景象?

襄邑道中,宋代陳與義,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此詩通過對乘船東行,河兩岸上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等景物的描述,表達了詩人這次遠行,非......
2020-11-24
宋代詩詞之雨晴鑑賞,陳與義在詩中描繪了什麼景象?

宋代詩詞之雨晴鑑賞,陳與義在詩中描繪了什麼景象?

雨晴,宋代陳與義,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牆頭語鵲衣猶溼,樓外殘雷氣未平。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今宵絕勝無人共,臥看星河盡意明。這首七律描繪了酷暑雷雨......
2020-11-24
陳與義《渡江》:這首詩借景抒情,且又直抒胸臆

陳與義《渡江》:這首詩借景抒情,且又直抒胸臆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11-10
南宋詞人陳與義的一首《虞美人》,表達了什麼?

南宋詞人陳與義的一首《虞美人》,表達了什麼?

下面小編帶來陳與義的《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原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宋)陳與義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後卻匆匆。歌聲頻爲行人咽,記著樽......
2021-09-13
陳與義《詠牡丹》:對故鄉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

陳與義《詠牡丹》:對故鄉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09-06
陳與義《襄邑道中》:這首小詩通篇都貫串一個“風”字

陳與義《襄邑道中》:這首小詩通篇都貫串一個“風”字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11-10
陳與義《巴丘書事》:這首詩聲情跌宕,且氣韻雄深

陳與義《巴丘書事》:這首詩聲情跌宕,且氣韻雄深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11-10
陳師道與陳與義是什麼關係?他們有何聯繫?

陳師道與陳與義是什麼關係?他們有何聯繫?

在南宋時期,有兩位文學家的名字被人們傳頌千古,他們分別是陳師道和陳與義。陳師道,字無己,號潁濱,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陳與義,字公實,號石湖,也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那麼,陳師道與陳與義究竟是什麼關係呢?本文將......
2023-11-15
陳與義的《襄邑道中》抒發了什麼樣的心情?

陳與義的《襄邑道中》抒發了什麼樣的心情?

想知道陳與義的《襄邑道中》抒發了什麼樣的心情嗎?這首詩作於公元1117年(政和七年),作者任滿經襄邑入京,詩人此行是任開德府教授期滿,入京待選,因此志得意滿,心情舒暢。於是便寫下了這首即景抒懷詩。《襄邑道中》飛花兩岸......
2022-08-01
宋代詞人陳與義的作品:《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宋代詞人陳與義的作品:《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下面小編帶來陳與義的《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原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宋)陳與義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二十餘......
2021-09-01
江左三大家: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江左三大家: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在中國文學史上,江左三大家是指南宋時期的三位著名詩人: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他們的詩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探討江左三大家的詩歌特點。一、黃庭堅的詩歌特點黃庭堅......
2023-12-30
陳與義《送人歸京師》:作者送友歸京,心生憂國之愁

陳與義《送人歸京師》:作者送友歸京,心生憂國之愁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1-11-10
宋詞代表人物生平簡介:陳與義,其詞存於今者僅十餘首

宋詞代表人物生平簡介:陳與義,其詞存於今者僅十餘首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爲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
2021-11-18
陳與義《臨江仙·憶昔午橋橋上飲》:由青年之盛遊,到晚境之寂落

陳與義《臨江仙·憶昔午橋橋上飲》:由青年之盛遊,到晚境之寂落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