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有關遂作的歷史百科

辛棄疾由西湖景物觸動思鄉之情,遂作《滿江紅·題冷泉亭》

辛棄疾由西湖景物觸動思鄉之情,遂作《滿江紅·題冷泉亭》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
2022-04-18
岑參兩次出塞,對邊塞生活有深刻的體會,遂作《磧中作》

岑參兩次出塞,對邊塞生活有深刻的體會,遂作《磧中作》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那麼下......
2022-04-07
史達祖前赴金國恭賀金主生日途中,遂作《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史達祖前赴金國恭賀金主生日途中,遂作《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史達祖(1163~1220?年),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冑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受黥刑,死於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爲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
2022-03-19
杜甫當時因成都叛變而避亂流寓梓州,遂作《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當時因成都叛變而避亂流寓梓州,遂作《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2022-04-06
辛棄疾已經五十五歲,加上秋天又被罷官,遂作《水龍吟》

辛棄疾已經五十五歲,加上秋天又被罷官,遂作《水龍吟》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
2022-04-15
王維就眼前事物抒寫自己頃刻間的感受,遂作《書事》

王維就眼前事物抒寫自己頃刻間的感受,遂作《書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精通詩書音畫,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篤誠奉佛,有“詩佛”之稱。......
2022-04-13
杜甫爲了寫出“好雨”的高尚品格,遂作《春夜喜雨》

杜甫爲了寫出“好雨”的高尚品格,遂作《春夜喜雨》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2022-04-07
辛棄疾當時已隱居上饒帶湖達十年之久,遂作《踏莎行》

辛棄疾當時已隱居上饒帶湖達十年之久,遂作《踏莎行》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
2022-04-15
杜甫當時仍留滯潭州,以舟爲家,遂作《燕子來舟中作》

杜甫當時仍留滯潭州,以舟爲家,遂作《燕子來舟中作》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2022-04-08
辛棄疾當時因官場上的失意,打算辭官,遂作《最高樓》

辛棄疾當時因官場上的失意,打算辭官,遂作《最高樓》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
2022-04-18
杜甫聽聞朝廷在洛陽一帶到處徵丁,遂作《垂老別》

杜甫聽聞朝廷在洛陽一帶到處徵丁,遂作《垂老別》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2022-04-11
辛棄疾當時離開揚州溯江上行,遂作《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辛棄疾當時離開揚州溯江上行,遂作《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
2022-04-18
戴復古正在鄂州、黃州一帶漫遊,遂作《滿江紅·赤壁懷古》

戴復古正在鄂州、黃州一帶漫遊,遂作《滿江紅·赤壁懷古》

戴復古(1167年-約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台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詩派詩人。後裔有清尚書戴聯奎。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
2022-04-20
杜甫爲了深刻地反映人民的苦難生活,遂作《兵車行》

杜甫爲了深刻地反映人民的苦難生活,遂作《兵車行》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2022-04-06
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作,遂作《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作,遂作《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爲“孟山人”。其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爲“王孟”......
2022-04-12
辛棄疾閒居上饒時與朋友餘叔良相和,遂作《清平樂·憶吳江賞木樨》

辛棄疾閒居上饒時與朋友餘叔良相和,遂作《清平樂·憶吳江賞木樨》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
2022-04-15
孟浩然只能懷着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遂作《宿建德江》

孟浩然只能懷着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遂作《宿建德江》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爲“孟山人”。其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爲“王孟”......
2022-04-12
王維爲了與賈至相和,遂作《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王維爲了與賈至相和,遂作《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精通詩書音畫,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篤誠奉佛,有“詩佛”之稱。......
2022-04-13
辛棄疾正逢韓元吉六十七歲壽辰,遂作《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辛棄疾正逢韓元吉六十七歲壽辰,遂作《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
2022-04-15
劉克莊借梅谷來抒發自己的情懷,遂作《滿江紅·題範尉梅谷》

劉克莊借梅谷來抒發自己的情懷,遂作《滿江紅·題範尉梅谷》

劉克莊(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詞人,江湖詩派詩人。劉克莊的詩屬江湖詩派,作品數量豐富,內容開闊,多言談時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學晚唐體,晚年詩風趨向江西......
2022-04-20

 316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