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宮廷野史 > 如何看待“八王逼宮”事件?爲何說這是雍正的“苦肉計”?

如何看待“八王逼宮”事件?爲何說這是雍正的“苦肉計”?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看待“八王逼宮”事件?爲何說這是雍正的“苦肉計”?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當年一部《雍正王朝》紅遍大江南北,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劇中雍正皇帝被演繹成一位空前絕後的開明君主:關心民生、勵精圖治!這些並非虛構,哪怕在正史中,雍正八年之前的雍正皇帝也都算得上一個好皇帝,可是,劇中將雍正帝的喜怒無常和近乎殘酷的排除異己描繪成“不得已而爲之”,這就有點“誤導”之嫌了。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和正史之間永遠都隔着一個喜馬拉雅山,太認真的話,咱們就輸了

《雍正王朝》的劇情銜接和人物演繹都可圈可點。在劇中,雍正帝雖然多次身陷絕境,但是,畢竟是主角,吉人自有天相,每每遇到困難,也總能化險爲夷。在前期,有聖明的康熙帝庇護;到了後期,又有一羣良臣輔佐,總體來說,也算是波瀾不驚。可是,八王一黨推翻雍正的野心從未消失,時不時就會在背後製造一些麻煩出來,而到了“八王逼宮”時,雙方徹底撕破臉。八爺黨孤注一擲,要麼魚死、要麼網破,這應該也是劇中最有威脅的一次,如果不是病懨懨的老十三突然出手,雍正帝還真可能就被逼下臺了。這是大家的第一感官,可如果仔細分析當時的情節,就會發現,“八王逼宮”也許只是雍正的一場“苦肉計”而已

如何看待“八王逼宮”事件?爲何說這是雍正的“苦肉計”?

逆向思維

爲什麼這麼說?咱們反其道而行,先來看這場政變的最終結果:八王一黨盡數被滅!這是什麼概念?這是雍正帝做夢都能笑醒的概念。從雍正帝繼位那一夜開始,雍正和八爺等人之間的關係就劍拔弩張。康熙帝去世時,如果不是老十三及時復出、控制了軍營,雍正帝能否坐上那個皇位還真不好說,連處事不驚的張廷玉在得知十三爺控制軍營後才長長鬆了一口氣,癱坐在椅子上,可見當時的形勢是十分危急的。

按說,雍正帝登基之後完全可以處決這幾位“不尊遺詔”的皇子,可雍正帝爲什麼沒有這麼做?因爲通過“遺詔之爭”,他明白“八爺黨”一派盤根錯節,黨羽衆多,稍有不慎,可以就會危及到自己的統治,與其打壓,不如安撫。於是,“總理王大臣”的帽子就賜給了老八,在一些政事的處理上,雍正對於老八的信任甚至比老十三還多。然而,這一切都是一種籠絡手段而已,屬於暫時性的。雍正帝知道有這麼個“八爺黨”,但他實在不知道到底都有誰是“八爺黨”的人,怎樣才能讓這些人全部浮出水面、將其一網打盡呢?康熙時期的最大動盪——推舉太子,無疑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如何看待“八王逼宮”事件?爲何說這是雍正的“苦肉計”? 第2張

康熙第一次廢除太子後,各方勢力都是蠢蠢欲動,康熙順水推舟,當時利用推舉新太子的藉口,拋磚引玉,將包括大學士佟國維在內的不少“八爺黨”人一併消除,爲下一任鋪路的同時,也已經將老八排除在皇位之外。如果把這場動盪看做是一場“釣魚”的話,那“餌”就是“太子之位”,那是皇位繼承人,份量是真大,所以,纔有那麼多人鋌而走險、自願上鉤。

如今雍正同樣想把“八爺黨”一網打盡,可他卻沒有“太子位”可供操作,那什麼才能讓八爺等人再次“奮不顧身”、孤注一擲一把呢?皇位!這個“餌”的份量比“太子”之位還要大,足以激發人們的所有野心。所以,當八爺等人建議關外王爺入京覲見的時候,雍正帝察覺到時機的來臨,已經在悄無聲息中布好了這個局。如果這些還不算,再看看這個鏡頭:一向穩重的張廷玉聽說關外王爺帶兵入京時還專門提醒雍正:“他們都帶了不少兵馬”,換在以前,雍正帝肯定會格外留意這個警示,可這次,雍正輕描淡寫“那是我同意的”,言外之意就是——一切盡在掌握!

親信的特殊安排

另外,我們看一下雍正對另外幾個重要人物的安排:

其一:弘曆

弘曆當時已經是雍正帝心裏的接班人,連弘時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早早就閉門謝客,準備遠離皇位之爭,只可惜,他八叔憑着三寸不爛之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再以自身處境爲警示,才勸得弘時重新加入到爭鬥的行列,而且,弘時還在老八命人接管西山大營、豐臺大營時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說,弘時是直接參與八爺主導的這場政變

按照慣例,像關外王爺悉數進京議事這種大事,作爲“儲君”的弘曆絕對應該參與,而此時的弘曆呢?他被雍正遠遠派到地方去探查民情,這個不尋常的舉動也表明雍正在劇中的一句話“多少罵名,都由我來背”。看來,當時的雍正已經決定動手了,所以,故意找個理由支開了弘曆;

如何看待“八王逼宮”事件?爲何說這是雍正的“苦肉計”? 第3張

其二:十三爺

十三爺當時身體並不好,但是他在雍正帝的權利中樞中還是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關外王爺們集體覲見,哪能缺了十三爺在場?而雍正帝邪了門,破天荒地在十三爺不在場的情況下就開始與衆位王爺探討新政的實施,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這場討論,雍正像是要把十三爺排除在外

另外,當弘晝向雍正說明老十三臨時掉頭的時候,雍正帝十分關切,一連問了好幾句“你十三叔呢?”、“要不要緊?”等話,後來又說“該不會被挾持了吧?”表面看,這是對老十三的關心,其實,雍正是害怕老十三的介入會打亂他的全盤計劃,也許是在擔心老八他們會拿老十三來要挾雍正,畢竟雍正和老十三的身後情意絕非他人可比

那爲什麼要避開老十三呢?雍正帝曾經說過,十三爺的府中到處都是別人的眼線,所以,這件事要想“一瞞到底”就必須繞開老十三!

如果說支走弘曆是爲了“一個人背鍋”的話,那瞞着十三爺除了“保密”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老十三是個性情中人,素有“俠王”的稱號,而且老十三向來反對兄弟相殘,即使在太子被廢之時,他也不離不棄,說明他對衆兄弟還是有感情的,如果他到時開口求情,會給雍正徒增不少麻煩。

圖裏琛“放線”

在把弘曆和老十三這兩個人都排除在外之後,雍正帝就可以實施自己的“釣魚”計劃了,但是這根魚線由誰拋出去呢?圖裏琛!

千萬別小看這個五大三粗的侍衛,當時的侍衛分爲很多種,圖裏琛能做到最牛掰的“御前侍衛統領”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尤其在朝代更迭後,往往會出現“一朝皇帝一朝臣”的現象,可圖裏琛呢?在康熙帝去世之後,依然是雍正皇帝身邊的紅人。你說他屬於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誰也不信!看完下面這兩件事,我們可能還得給圖裏琛大大一個“服”字

事件一:

康熙帝準備廢太子時心情鬱悶,晚上讓圖裏琛和李德全等人陪着散步,不想,在鹿場撞破了太子和鄭春華的醜事。當時咱們的土統領在哪?他裝作尿急躲一邊去了,結果,本該他挨的那個耳光打在了另外一個侍衛的臉上;

事件二:

雍正帝派田文鏡到山西查諾敏的賬目,知道文官出身的田文鏡未必是諾敏的對手,於是派了圖裏琛去協助。後來諾敏情急之下抓狂暴走,讓府兵闖入,以爲會迫使圖裏琛就範。沒想到圖裏琛直接扒去衣服、露出在戰場上留下的刀疤,聲色俱厲,才震懾了諾敏;

如何看待“八王逼宮”事件?爲何說這是雍正的“苦肉計”? 第4張

從這幾件事就可以看出,圖裏琛不僅不是粗人,儼然一個小型“老狐狸”般的存在,要文能文、要武能武,鬼着呢!長期的“御前”生涯讓他對宮中所有風吹草動都極爲敏感,試問,這麼一個人,怎麼會在雍正帝發火的時候纔去報告“御林軍都被隆中堂步兵統領衙門的人給換了”呢?面對衆多真刀真槍他都沒怕過,如今面對隆科多,他真的怕了?不可能,這種失誤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已經得到雍正的授意;而他在衆人面前的“失誤報告”也只不過是爲了讓八爺等人放鬆警惕、繼續深入“逼宮”程度而已。逼的越狠,雍正就有足夠的理由來興師問罪。

無心插柳

在這段,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人,那就是以前堅決贊同“八王議政”,但是當八爺等人開始發難的時候就開始沉默不語的睿親王。相比其他人的咄咄逼人,睿親王始終都是靜觀其變,沒有發表任何“不當”言論,而後來,在八爺等人逼的正歡的時候,雍正還特意點名表揚了睿親王,這就不得不讓人深思......(先思着,一會評述)

如何看待“八王逼宮”事件?爲何說這是雍正的“苦肉計”? 第5張

八爺等人逼宮的過程中,有個很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對雍正的態度。拿八爺來說,剛開始一直靜坐,看其他人指責雍正;後來坐不住了,也要說話,可雍正不讓他說,他卻寧可跪下也要說。結果,雍正讓圖裏琛調御林軍前來,圖裏琛說御林軍都被隆科多給換了。這時,八爺不跪了,而是挺直了腰板說話,並且還不斷質問雍正帝。起初,是因爲沒有十足把握,現在從圖裏琛嘴裏得到證實,也許八爺覺得勝券在握了,就一掃剛開始的“低調”,變得“高調”起來。宮內宮外的軍隊都已經掌握,雍正下臺也成爲順理成章的事了。可這時老十三又回來了,不但接管了軍營,還把他們安插的統領都給抓了。這情形和當年“遺詔風波”時的情形何其相似,力挽狂瀾的依然是老十三

結語

如果單從劇情來看,老十三的介入纔是雍正的“救命稻草”,可是我們忽略了一個細節,那就是八爺親口提出要執行“八王議政”時,雍正的那句話“你們真以爲這樣就能逼朕就範嗎?”,之後,由於張廷玉的出場讓大家忽略了這個細節,現在想想,雍正在那種情況下還能說出這句話,難道不是在暗示老八他們嗎?雍正還說“如果十三弟有什麼三長兩短,你們將自絕於天”,這也許是對八爺等人最後的警告了

如何看待“八王逼宮”事件?爲何說這是雍正的“苦肉計”? 第6張

如果把睿親王的前後不一、圖裏琛的反常失誤、雍正的臨危不亂綜合起來的話,那就只有一種可能——睿親王已經提前將一切計劃告知了雍正,而雍正也完全做好了應對準備。雍正剛開始的驚慌只是在演戲,爲的就是讓總是躲在幕後的老八“現身”。果不其然,一直按捺的老八在圖裏琛說出“失職”後,也開始“飄”了,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進行訓話,至此,八王一黨幾乎全部浮出水面,雍正的目的已經達到,該收網了,只不過,收網的人從雍正變成了十三爺。

所以說,“八王逼宮”只不過是雍正爲了徹底清除“八爺黨”而自導自演的一場“苦肉計”而已,也許,從八爺提出關外親王覲見時,雍正已經布好一個局,待君入甕!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