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宮廷野史 > 劉文靜被殺事情結束了嗎?其實這纔是父子反目的開始!

劉文靜被殺事情結束了嗎?其實這纔是父子反目的開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文靜被殺事情結束了嗎?其實這纔是父子反目的開始!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1

武德二年(619年)十月,正是“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時,一位頭髮凌亂的中年男人在一片蕭瑟肅殺的氛圍中,人頭落地。

死前,他撫膺長嘆道:“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

他,就是太原起義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大唐開國功臣劉文靜。

兩年前他曾經縱論天下勢,儘管身爲階下之囚,卻神色從容,侃侃而談,意氣風發。一年前他封公拜相,甚至被當朝皇帝李淵賜予“特恕二死”的權利。然而,這樣的風光只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就以劉文靜的身死爲結局,讓人不勝唏噓。

堂堂開國功臣,爲何一夕之間從天堂跌落地獄?

事情還要從劉文靜的生平說起。

劉文靜的父親劉韶在隋朝是爲國捐軀的功臣,所以劉文靜憑藉着餘蔭承襲了儀同三司,又在大業末年擔任了晉陽縣令。

衆所周知,大業末年,流民四起,烽火連年不息,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動亂的時代之一。

正在許多人都感嘆“寧爲太平犬,不爲亂離人”之際,劉文靜卻絲毫不見憂懼,反而高興地說這正是英雄豪傑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在擔任晉陽令的幾年裏,劉文靜一直不遺餘力地結交各路豪傑,時任晉陽宮副監的裴寂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結交了許多人才,不過劉文靜知道,他還缺少一位真正能統領全局、一呼百應的濟世英雄。

直到大業十三年(617年),一個人的到來,讓劉文靜眼前一亮。

是了,就是他!

讓劉文靜興奮激動的那個人,叫李淵,是隋煬帝楊廣的親表哥,爵封唐國公。

這一年,李淵被任命爲太原留守,成爲帝國北方重鎮太原郡的最高軍事長官。

劉文靜被殺事情結束了嗎?其實這纔是父子反目的開始!

李淵在隋朝的地位相當之高

據《舊唐書劉文靜傳》載:“及高祖鎮太原,文靜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結托。”於是,渴望建功立業的劉文靜和志在天下的李淵就此一拍而合。與此同時,劉文靜還將自己在晉陽經營多年的人脈資源都提供給了李淵。

當年五月,在經過周密的謀劃後,劉文靜和劉政會一起出面狀告太原兩位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謀反,協助李淵處理了楊廣派來監視他的細作。隨後,李淵以匡扶社稷的名號正式宣佈起義,目標直指大隨帝國的首都——大興。

喊完口號接着幹嘛?李淵親自率領劉文靜等一衆將士直接從太原殺到大興?事情顯然沒有這麼容易。

李淵和他的僚屬們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後方的安定。

太原固然是陶唐故地,兵馬錢糧充足,讓李淵“因私喜此行,以爲天授”,成爲其起兵的資本。不過,也正是如此,太原這塊寶地引起了很多人的覬覦。

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估計還不等李淵到達長安,太原就要落入他人之手,那麼等待李淵等人的命運就是進退維艱、死路一條。

關鍵時刻,劉文靜勸李淵跟突厥人連和,以確保太原這個“王業基地”安全無虞。卑辭臣事異族蠻夷,歷代都認爲是一件很屈辱的事,當然那是對知識分子而言,對於要當皇帝的人來說更沒下限的事都要做,這就不算什麼事了,故而這個主意卻被李淵欣然採納。

劉文靜再次被委以重任,作爲李淵的私人代表北上與突厥人談判。

事實證明,李淵沒有看錯人。

劉文靜機敏多謀,出色地完成了這次使命,並充分領會李淵的意圖,向突厥人多要戰馬,而以少量的突厥士兵充門面。

當李淵率軍到達龍門時,劉文靜與突厥使者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馬二千匹也恰好趕到,解決了軍中缺馬的問題。並且,兵少馬多,正中李淵下懷。他高興萬分,對劉文靜讚不絕口:“非公善辭,何以致此?”

在大軍渡河後,劉文靜又奉命在潼關牽制河東的隋朝守軍,隨後擊敗隋將桑顯和,擒拿名將屈突通,攻城略地直達新安,切斷東都洛陽對大興的支援,確保李淵無後顧之憂。

憑着這些功勞,在李淵入主大興後,劉文靜被任命爲大丞相府司馬,進授光祿大夫,封魯國公。隨着李淵登基,劉文靜的地位再次水漲船高,擔任門下省的長官納言,成爲大唐帝國新任宰相之一。

不過一年,便從小小的晉陽令一躍成爲大唐朝廷的新貴之一,堪稱是一步登天了,然而,劉文靜心中並沒有感到有多大的喜悅。相反,因爲李淵的差別待遇,他心理越發不平衡。而讓他心理不平衡的那個人,就是昔日共同奮鬥的好友裴寂。

文武全才與佞幸之徒的矛盾

2

李淵和裴寂有舊,私交一直不錯。在太原時,兩人就時常一起賭博嬉戲,玩個通宵達旦也是常有的事。唐朝建立後,裴寂便被拜爲從二品的右僕射,位高權重,並受天子李淵信任隆寵,舉朝莫與爲比。

拜尚書右僕射,賜以服玩不可勝紀,仍詔尚食奉御,每日賜寂御膳。高祖視朝,必引與同坐,入閣則延之臥內,言無不從,呼爲裴監而不名。

不吝賞賜、上朝拉着裴寂同坐御榻還不夠,李淵甚至經常帶着幾名嬪妃駕幸裴寂的府第,跟裴寂一起宴樂,經宿才離去。還給予裴寂自行鑄錢的權利,當真比寵臣還寵臣。

不過很遺憾,裴寂的表現實在配不上李淵對他的寵遇。

除了在起義時獻了大量的物資,跟衆人一起對李淵進行過幾次勸進,以及跟其他幾位宰相一起監修律法,史書並沒有記載裴寂有什麼特殊的大功績。雖說他進獻的那批物資對起兵至關重要,但那些東西本來就是屬於晉陽宮的,而晉陽宮宮監正是李淵本人,裴寂連借花獻佛都算不上。

不僅如此,在武德二年劉武周作亂時,裴寂自請掛帥出征,打算撈點軍功。結果,在兵力完全佔優勢的情況下,裴寂被劉武周打得丟盔棄甲,喪師失地。李淵表面上把裴寂關進大牢,讓有司秉公處理,可沒過幾天就把人放出來了,寵遇更勝從前。

劉文靜被殺事情結束了嗎?其實這纔是父子反目的開始! 第2張

裴寂就是靠與皇帝私人關係發家的佞幸

因此,史書評價李淵“酬裴寂則私恩太過”並非沒有道理。李淵的偏心,裴寂若有若無的炫耀,深深刺激了旁觀者劉文靜。

文靜自以才能幹用在裴寂之右,又屢有軍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

劉文靜看着裴寂人前人後風光無限,再看看自己,怎一個心酸了得?

納言雖然也是宰相,卻是正三品,比起手握實權的從二品僕射顯然矮了一截。而且,自武德元年八月,因討伐薛舉輕敵致敗,劉文靜一度還被李淵削去所有官爵。直到後來再次跟隨秦王李世民出征平定隴右,才復爵魯國公,授民部尚書。之前的納言好歹還是宰相,如今連宰相都排不上了。

所以,劉文靜的不滿不是沒有來由的。從太原起義開始,他就認爲自己表現比裴寂好,論軍功更是甩他十八條街,如今待遇卻遠遠不如他,想想就來氣。

每廷議多相違戾,寂有所是,文靜必非之,由是與寂有隙。

生氣的劉文靜開始看裴寂哪兒都不順眼,經常對他沒好臉色,甚至屢屢故意作對,藉此發泄着心中的不滿。

大概是怨念太深,劉文靜跟弟弟劉文起喝醉後,還拔刀擊柱,大聲嚷嚷總有一天要把裴寂的頭砍下來。

人一旦倒黴,連喝水都會塞牙。劉文靜接下來的遭遇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好巧不巧的,此時劉文靜家裏剛好發生了一些怪異的事,所以就找了個道士來做法。劉文靜府中有個小妾因爲失寵心生怨恨,就讓自己的哥哥向朝廷舉報劉文靜謀反。

歷朝歷代,謀反都不是小事,何況被舉報的人還是劉文靜這樣有巨大影響力的開國功臣。在接到奏報後,李淵立刻將劉文靜下獄,並派兩位宰相裴寂和蕭瑀審理此案。

可是滿朝文武誰人不知,裴寂和劉文靜有過節。李淵居然派他來主審此案,心思可見一斑。

劉文靜本來也就說了幾句怨言,謀反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結果自然是查無實據。

蕭瑀和李綱都是厚道人,皆向李淵表明劉文靜並非謀反,秦王李世民更是極力助劉文靜脫罪。而裴寂因爲與劉文靜已生嫌隙,自然是堅決把謀反這頂大帽子扣在劉文靜頭上,力勸李淵誅殺劉文靜。

然而,最終的生殺大權畢竟還是在李淵手上。劉文靜始終是太原元從功臣,影響非同一般,究竟是殺還是不殺,對李淵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考驗。

這時,裴寂再次向李淵進言:

文靜才略,實冠時人,性復粗險,忿不思難,醜言悖逆,其狀已彰。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敵,今若赦之,必貽後患。

裴寂此言,一錘定音。最終,李淵聽從了他的建議。劉文靜的命運就此註定,他與弟弟劉文起一起被殺。

劉文靜背後的李世民

3

這件事看起來像是因爲裴寂進讒,而李淵最終聽信了讒言才冤殺劉文靜。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如此麼?若真是這麼想,那就太低估了李淵。李淵之所以對劉文靜痛下殺手,是有着極深的政治考量。

裴寂勸說李淵誅殺劉文靜的那段話雖然有他個人的私心,卻也道出了一個事實。若是釋放劉文靜,誰能保證經此一事後他不會對李淵心懷怨恨,從而投靠敵人與李唐作對呢?尤其是北方還面臨着突厥的威脅,而當年代表李淵與東突厥連和的人正是劉文靜。

既然已生嫌隙,那就乾脆斬草除根好了。將危險扼殺於萌芽之中,這是李淵的第一重考量。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一點,李淵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殺劉文靜,重中之重則是爲了敲打李世民。

早在大業末年,劉文靜其實就與當時還是唐公次子的李世民一見如故,並對裴寂稱讚他有漢高、魏武之風,堪稱命世之主。

而李世民對劉文靜亦是傾心結交。在劉文靜因爲與李密聯姻受牽連時,李世民毫不避嫌,親自去監獄探望他,與他一同商議大事

唐朝建立後,劉文靜又多次擔任行軍長史,跟隨主帥秦王李世民出征。武德二年,李世民領陝東道行臺鎮守長春宮時,劉文靜又擔任他的副手行臺左僕射。戰場上培養出來的過命交情,自是非同一般。

所以,劉文靜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秦王死黨,甚至是當時秦王麾下僅次於李世民的二號人物。

作爲皇帝,李淵是絕不可能容忍朝臣把本該獻給自己的忠心給別人,哪怕這個人是他的兒子。劉文靜的所作所爲,顯然是觸犯了李淵的忌諱。

再者,長期以來,李世民一直藉着在外征戰的機會,四處網羅人才,利用特權培植私人黨羽,充實自己的秦王府,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李世民爲核心、獨立於李唐朝廷外的秦王府小集團。這個集團不僅威脅着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同時也在隱隱挑戰着李淵本人的皇權。

李淵後來對重臣裴寂說:

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爲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可以肯定的是,秦王勢力日益膨脹,除了讓太子李建成感到壓力山大,同樣也引起了李淵對這個兒子的忌憚。如果李世民只是個普通人,說不定早被李淵“兔死狗烹”了。正因爲他是李淵的兒子,而李淵一來由於自小的經歷比較顧念親情,二來還需要李世民幫他打天下,故而左右爲難。

從某種程度上說,劉文靜其實是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之間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李淵不忍心對自己的親兒子怎麼樣,只能挑別人下手來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而作爲秦王集團的第二號人物,劉文靜來當這隻雞顯然再合適不過了。

劉文靜被殺事情結束了嗎?其實這纔是父子反目的開始! 第3張

劉文靜與李世民關係匪淺

所以,李淵誅殺劉文靜,不僅是在剪除秦王李世民的羽翼,防止李唐朝廷內部出現一個分裂的小集團,同時也是在敲山震虎,警告兒子李世民,讓他安安分分做他的秦王,斷絕非分之想。

劉文靜死了,在李淵看來,這件事應該到此爲止了。秦王被敲打後,會洗心革面,從此老老實實地做他的乖兒子,太子李建成的好弟弟。

然而,李淵想錯了,這一切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劉文靜的死,實際已經爲武德九年的玄武門兵變埋下了一個幽遠而深邃的伏筆。只是,要等到多年以後,當李世民踏着兄弟的鮮血逼宮奪位時,李淵才能明白這一點。

無論從哪方面看,劉文靜都死得十分冤枉。

貞觀三年(629年),李世民正式下詔爲劉文靜平反。而裴寂則被一貶再貶,最終死於征途,再也沒能回到長安。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