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宮廷野史 > 川軍明末的一場血戰 渾河大戰

川軍明末的一場血戰 渾河大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野戰之壯莫如黑山(即渾河)”的明末渾河之戰

川軍明末的一場血戰 渾河大戰

時間:公元1621年

地點:渾河

兵力:明軍四川秦良玉部土司兵數千及浙兵等明軍共萬人

後金右翼固山兵約數萬人

戰況:

公元1621年,明天啓元年

自起兵攻明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努爾哈赤,趁明朝遼東經略熊廷弼去職,巡撫袁應泰舉措失當的機會,於是年三月直逼瀋陽,隨即在十三日揮兵猛攻。(朝鮮《李朝實錄。光海君日記》稱此役“虜騎十萬”當有誇大)

就在瀋陽戰況垂危之際,城外渾河之畔一支由明末著名女將秦良玉派來的數千忠州石柱土司兵躍躍欲試。

《明史》載秦良玉部歷經沙場,戰無不勝,“馭下嚴峻”,所部號稱白桿兵,“素爲遠近所憚”。

時秦良玉派遣其兄秦邦屏統帶此勁旅赴遼,與明軍總兵童仲癸、陳策兩部共計約萬人屯於瀋陽城南三十里處。後金大軍專注攻沈,袁應泰驚慌失措,竟然忘記調動這支勁兵援救。

瀋陽經激戰於發起攻城的當日即告失陷,頓時激起明軍血性,諸將都憤然求戰,偏將周敦吉請戰最急,於是總兵童仲癸令他先與秦邦屏帶土司兵渡過瀋陽渾河,這支川兵皆強悍能戰,裝備川東少數民族特有的利劍大刀和鋒利的長柄竹矛,身披鐵甲外又再套一層厚棉,刀、箭不入。軍容壯整,意氣昂然。

努爾哈赤驟逢異敵,急令右翼四旗兵出擊。想趁上岸明軍結營未就一舉殲滅,卻沒料到被迎頭痛擊。

八旗驍騎的衝鋒不勝於川東土司兵之鋒銳,數衝未果,這些土司兵雖人數少於八旗,卻都殊不畏死,組織嚴明,使用的又是上帶長刃下配有鐵環的奇怪兵器,殊異平時明軍,使八旗軍極不習慣,打頭的精銳紅巴甲喇軍經惡戰被擊敗,當即退卻下來,八旗軍上下震驚!

騎兵不敵,努爾哈赤急以“後軍往助”(《清太祖實錄》卷 7),川兵也不畏生死寸土不讓。據《全邊略記》和《山中聞見錄》的記載,土司兵連續擊退八旗強勁的步騎猛攻,挾着攻佔瀋陽之勝利餘威的八旗勁旅,竟在四川步兵抗擊下“死於槍弩者數千人”,後繼騎兵也被打得“紛紛墜馬”。

身經百戰,並經受過嚴酷訓練的八旗軍也是相當頑強,“卻而復前,如是者三”雙方激戰多時,儘管土司兵們非常飢餓,而八旗雖以衆擊寡,卻仍然難分勝負。

連後來清人史料也記載道:“明之步兵,皆系精銳兵,驍勇善戰,戰之不退,我參將一人、遊擊二人被擒。”(見《滿文老檔》上,第117頁)“川兵營甚堅”(清人谷應泰《明史記事本末》

“諸將奮勇迎 擊,敗白標兵(即白旗),又敗黃標兵(即黃旗),擊斬落馬者二三千 人”(皆見:清人 谷應泰《明史記事本末》)

就在雙方勢均力敵的關鍵時刻,已投降後金的原明朝撫順降將李永芳利用瀋陽城中的大墩臺以千金急招明軍敗兵當炮手,居高臨下猛轟正在驍勇血戰的川兵,“李永芳得中國炮手,親釋其縛,人賞千金,即用以攻川兵,無不立碎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補遺》)再調援兵後續攻上,並以鐵騎從兩翼圍殺,可憐川軍終於在五倍於已的八旗兵又配有火炮的明降軍射殺下失敗,白桿兵統帥秦邦屏和明將周敦吉、吳文傑、守備雷安民以下數千人殉於陣前。剩下的殘部只得重新過河與童促癸的明軍匯合。

就在北岸血戰之際,南岸以童仲癸、陳策率領的浙江兵三千人也在離渾河五里處佈列戰車銃炮,紮營響應。

努爾哈赤深感川兵之勁厲,再三告誡剛剛慘勝的八旗兵“勿輕敵”,並故意強調“仲癸所將皆川兵”以警醒部下。(錄自《三朝遼事實錄》)

八旗軍渡河強攻,迅速把明軍包圍數重。浙江兵與北岸撤下來的川兵一道奮起迎戰。

八旗兵以精銳騎兵猛衝,明軍則以火器迎擊,致後金慘遭重大殺傷,墜馬者多達三千餘衆。而八旗軍也毫不畏縮,繼續強攻,明軍終於彈藥打光,兩軍短兵相接,總兵陳策惡戰殞身,川浙兵少不敵衆,只得奮力殺出重圍。

此時,奉集堡總兵李秉誠、虎皮驛總兵朱萬良等三萬人進至白塔鋪,童總兵急派人求援,明軍卻在前鋒擊潰雅鬆率領的二百八旗偵騎後就不再進兵。使右翼皇太極及嶽託的主力得以一邊圍攻川浙兵一邊趁機撲來。

朱萬良部明軍稍經交手即行潰退,沿途被皇太極一路追殺,傷亡三千多人。朱本人後來也身死於遼舊之役。

此時苦苦鏖戰多時的八旗軍與川浙兵仍然打得勝負難分,統帥童仲癸再派使者向袁應泰叩首求援。

袁已經嚇破了膽,竟以後金強大派兵也扭轉不了戰局爲由拒不答應。

雙方血戰到天色將晚,八旗援兵又趕到戰場!童仲癸見已方援兵遲遲不至,遂與部衆將士都抱成仁之心,決死回馬殺向數倍於已的後金軍,最終除極少官兵倖免回遼陽外,童仲癸與副將戚金、將領袁見龍、鄧起龍、張名世、張大斗等大小將校共120多人全部義無反顧、悲壯殉國。

渾河南北大戰,令輕取瀋陽的後金軍意外遭逢勁敵,連續多次惡戰,多次失利,險像環生,倍極艱苦。

後來的清人魏源也感慨其爲:"是役,明以萬餘人當我數萬衆,雖力屈而覆,爲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而明人倍感自豪,《明熹宗錄》稱之爲“凜凜有生氣”“時鹹壯之”。

尤其是秦樑玉所派川東土司兵面對數倍強敵的壯烈表現,極其令人敬仰。後來的兵部尚書張鶴鳴曾經評說此戰:"渾河血戰,首功數千,實石柱、酉陽二土司功”。其他明軍也大多都英勇剛烈,爲人所不齒的貪生怕死者少之又少。

這場驚天動地之戰,也引起當時朝鮮人的極大觀注,時任滿浦僉使的鄭忠信向李朝報告中說“虜中言守城之善莫如清河,野戰之壯莫如黑山(即渾河)《李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後來也讚道“虜之死傷亦相當,虜至今膽寒”。

而根據後金自己的史書,八旗所部確實受到極其沉重的打擊,傷亡慘重。

尤其是紅甲喇軍、白旗軍、連努爾哈赤最精銳的黃旗軍都曾在堅強的川軍面前敗下陣來。

八旗軍多名將領甚至在激戰中被明軍活捉。

爲了穩定軍心士氣,禱唸在此役衆多的陣亡者,努爾哈赤還在十六日專門舉行了祭奠亡靈的大會。

八旗戰亡將領見於史料的有:雅巴海、布哈、孫扎欽、巴顏、雅木布里、實爾泰、郎格、杜木布、大哈木布祿、旺格等共九人。

根據《滿文老檔》之太祖卷19裏的記錄,努爾哈赤對渾河北岸八旗步兵敗於川東土司兵之事極爲憤恨,進行追查,革去了參將拜音達裏、遊擊伊郎阿之職。

主要罪狀是與川兵相遇時“不戰而敗走”,批評雅鬆“率吾常勝之軍,望風而走,以失銳氣”(見《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三)

渾河之戰,是薩爾滸戰後明軍最有聲色的一場野戰。

明軍以少抗多,以步抗騎,而有的八旗部隊竟被慘烈所懾不戰而敗逃,即使在整個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也是極其罕見的。

小子我在此不禁灑下一番熱淚!

竊竊私謂曰:明朝以客軍步兵敵數倍女真尚能如此壯舉

予謂明軍不能野戰,吾不信矣!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