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孝文帝改革軼事:最初的改革是馮太后主導的

孝文帝改革軼事:最初的改革是馮太后主導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魏孝文帝改革從公元477年開始,一直延續到499年孝文帝駕崩。其中477年到490年馮太后垂簾聽政,實質上是在馮太后的主持下進行的。改革的核心是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組織方面學習漢族朝廷的官員俸祿制度,經濟方面實行均田法,行政方面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三長制,還提倡漢族習俗和服裝。

爲什麼北魏建都大同已近80年,統一北方也幾十年了,才推出改革舉措呢?我分析,一個根本原因是北魏建國幾十年,經濟雖然得到長足的發展,但許多問題也顯現出來了。如:官員貪腐蔓延,呈現塌方式腐敗;社會兩極分化嚴重,窮苦百姓民不聊生,少數皇親國戚聚斂了大量社會財富;地方豪強組成黑社會勢力,欺壓百姓,還鑽政策的空子,逃避賦稅;首都設在氣候寒冷、靠近沙漠、水源不足的城市等等。這些問題倒逼北魏朝廷進行改革。第二個原因是當時執掌朝廷大權的是垂簾聽政的馮太后,而馮太后是漢族人,還是源於堯舜禹的故鄉,山西南部的漢族人,博大精深的漢文化的薰陶必定對她有影響。面對國家的困境,她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學習漢文化,採用漢族朝廷的經驗解決問題。

北魏官員貪腐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體制問題。北魏的官員一直沒有俸祿,他們靠掠奪百姓,權錢交易、權力尋租就可以大發橫財,那點朝廷俸祿對他們來講真的無所謂。而且,沒有俸祿,他們更可以理直氣壯地貪腐。於是,馮太后學習漢族朝廷的治吏經驗,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官員俸祿制度。配合俸祿制度,制定了嚴酷的懲罰貪腐的辦法。而且懲罰從皇親國戚開始,首先因貪腐處死了孝文帝的舅舅,使官員貪腐得到了根本遏制。

孝文帝改革軼事:最初的改革是馮太后主導的

給官員發俸祿需要錢,錢從哪裏來?實施均田法,能夠增加朝廷賦稅收入。原來北魏建國以來,一直是以戶爲單位收賦稅。許多豪門大戶、皇親國戚、官僚貴族都僱用了大量無地農民,把這些農民納入他們的“戶”中。這樣一來,有些戶居然有幾千人,也和一般平民小戶繳納一樣的賦稅。如果能夠把這部分流失的稅源追回來,對解決官員俸祿問題當然大有裨益。於是,馮太后聽從大臣李安世的建議,頒佈了均田令。具體內容是將朝廷控制的無主荒地分給無地農民,每戶40畝。這樣一來,依附豪門的無地農民都成了納稅的農民。

均田法解決了朝廷稅源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無地農民的溫飽問題,維護了社會的穩定,甚至惠及後來幾百年的隋唐。均田法不是鬥地主分田地式的土改,更像改革開放初期那種包產到戶式的改革。孟子說:“有恆產者有恆心”,均田法至今對我們仍然有借鑑意義。

馮太后有一個非常寵愛的情人叫李衝,他爲馮太后主持的改革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實行“三長制”的建議就是李衝提出的。“三長制”就是參照漢族農村的組織形式,建立北魏的地方基層管理機構。規定五家爲一鄰,五鄰爲一里,五里爲一黨,鄰、裏、黨各設一長,合稱三長。三長負責查戶口,徵賦役,管理生產,維護治安。選爲三長,可以免除一至二人的官役。

三長制建議提出後,引起朝廷大臣的極大爭議。最後還是馮太后制止了爭論,毅然宣佈:“立三長,則課有常準,賦有恆分,庇廕之戶可出,僥倖之人可止,如此看來,又有何不可?”由此一錘定音。

這些改革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此外,馮太后還大興教育,尊崇儒法,禁斷卜筮、讖緯之學,開始了鮮卑族的漢化過程。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馮太后成功地培養了她的接班人。孝文帝拓跋宏並非她的親孫子,而且拓跋宏的父親還是她毒死的。在這樣不利條件下,馮太后能夠做到使孝文帝始終不渝地貫徹她的改革主張,確實很不容易。遷都洛陽這一重要舉措,就是孝文帝在馮太后薨後四年完成的。孝文帝改革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