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蔡文姬一生中遇見的六個男人,誰對她是真心的?

蔡文姬一生中遇見的六個男人,誰對她是真心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蔡文姬。

一提起蔡文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

其實,對其影響最深的,當屬其父親,文學家:蔡邕。蔡邕,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在書法、音律上都有極高的造詣。在董卓掌權之後,強召他來做“祭酒”(首席,主管之意)。而他被迫前去就職之後,居然在三日內連續升職,官至左中郎。

三國時,丁廙在《蔡伯喈女賦》中描述道:“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雲。 ”而在《後漢書·烈女·蔡琰傳》中,則稱蔡文姬,“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端操有蹤,幽閒有容。區明風烈,昭我管彤。”

可見,蔡文姬是一位實實在在的才女。

然而,蔡文姬在文學、書法、音樂上的才學,都來自於父親的言傳身教。當然,日後在她生命中,陸續出現的五位男子,對其命運走向也都有不同的影響。

先來說說她的三位丈夫,衛仲道,是河東世家衛家老二,衛氏家族興於衛子夫、衛青時期。這樁婚姻本是不錯,只是衛仲道因病而故,二者又沒有子嗣,所以,成爲寡婦的蔡文姬,便回到了父親的身邊。

第二位就是有爭議的匈奴左賢王,根據《後漢書·董祀妻傳》所述,她是“沒於”南匈奴左賢王。按照這種說法,這一位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丈夫”。可是,後來曹操卻“支付”了非常高昂的“贖金”,纔將蔡文姬贖回。可見,當時的蔡文姬在匈奴的地位並不低。

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12年之久,育有兩個兒子。即使生活不復動盪,但是,內心卻一直牽掛故土。而臨別回漢時,唯一讓她不忍離去的還是自己兒子。

蔡文姬一生中遇見的六個男人,誰對她是真心的?

也由此,她作《胡笳十八拍》來抒發內心的離別感傷:

第一段

我生之初尚無爲,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至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第二段

戎羯逼我兮爲室家,將我逺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猛暴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爲驕奢。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

第十八段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兮皆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

尾聲

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蔡文姬一生中遇見的六個男人,誰對她是真心的? 第2張

董祀,是蔡文姬的最後一任丈夫,二者的年齡相差15歲之多。

婚後第二年,董祀犯法,被曹操判了死罪。當時的天氣相當寒冷,蔡文姬赤着腳、披散着頭髮,去爲丈夫求情。曹操見後,讓人取來頭巾和鞋襪,趕緊給其穿戴上。

蔡邕生平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於是,曹操就問起此事,她很是感慨。當初,父親雖有將這4000卷藏書留給她,但是,由於戰亂不斷,身邊已所剩無幾。而萬幸的是,她還能背出400多卷。曹操聽聞後大喜,立刻想派人去她家,記下她所背出的內容。

但是,卻被蔡文姬婉拒了,說:“男女有別,按照禮制男女之間不能親口傳授。”於是,曹操送給她紙筆,讓她將所能記住的文章全數寫下來交給自己,而這些文章,絲毫沒有差錯。後來,曹操同意爲董祀赦免,夫妻二人溯洛水而上,歸隱山林。

這期間,她創作了兩首《悲憤詩》:

【其一】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衆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 ...

【其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門戶單。身執略兮入西關。歷險阻兮之羗蠻。山谷眇兮路漫漫。眷東顧兮但悲嘆。冥當寢兮不能安。飢當食兮不能餐。... ...

全詩一百零八句,計五百四十字。第一首是五言體,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被後人高度評價;另一首是騷體,以對自然風景的描述,來表達自己遠離故土的悲痛。歷史上記載蔡文姬的事蹟並不多,但是,“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爲流傳。

蔡文姬一生中遇見的六個男人,誰對她是真心的? 第3張

然而,再來看看另外兩位男士,一位可以說是造成蔡文姬動盪生活的起因,另一位則是結束了蔡文姬在外的“漂泊”生涯。

董卓,強令蔡邕就職之時,它在吳地“遠離江湖”12年,遭到“滅族”的威脅後,纔不得不“投靠”了董卓。之後,被王允所害,便是因此人而起。而董卓被呂布刺殺之後,蔡文姬的生活就此“天翻地覆”。她被俘時,在關東原籍,其父親則在長安。在其《悲憤詩》中,便寫了“卓衆來東下”、“來兵皆胡羌”等詩句。

董卓部下大多是羌人和胡人,雖然只有寥寥幾句,而她何嘗不是在感慨:若是沒有此人介入他們家的生活,她也許就不會遭遇此劫難。也正是這兩句,讓後來的學者質疑,該作品非本人所創。若是仔細考據當時的情形,她被俘那段時期的流離顛沛應是吻合實情,而不應從詩中簡單的文字表述就被抹去。

再來說一下曹操,這是一位充滿各種爭議的歷史人物。但是,從重金贖回蔡文姬一事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位極其看重情誼之人。曹丕在《蔡伯喈女賦》中,就說到:自己的父親和蔡邕是“管鮑之好”。當曹操後來聽聞菜文姬的遭遇時,便立刻派出了使者前去與匈奴“交涉”。

不過,有人卻說:曹操此舉的目的無非是“好色”。

而這,純屬是“無稽之談”。雖然,曹操的“風流”是有目共睹,但是,他絕不是做事沒有分寸之人。他幫助蔡文姬,那是因爲蔡文姬的父親是他摯友,同時,他也非常敬重蔡文姬的才華。

蔡文姬的遭遇確實讓人唏噓,但是,她的才學更是讓人仰慕。水星環形山登有中國15位中國傑出的文學藝術家,蔡文姬就位列其中,這便是最好的證明。生活的苦難,雖給她帶來了諸多創傷,但是,卻沒有掩蓋住她的才華。當她告知曹操,她可以寫出所記住的文章之時,還說:真書或者草書,她均能寫。

曹操是一個愛才之人,於她而言,則是幸事。若非這樣,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怕是要少了一些色彩。可以說,生活給了蔡文姬一記“重擊”的同時,又給了她展現自身才華的舞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