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古代吃貨大盤點,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古代吃貨大盤點,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吃貨物種是從古流傳至今的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今天,在我們的身邊總是不乏吃貨,但要論吃貨的境界,古人可謂是更勝一籌。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古代那些出了名的吃貨。

一,吃貨第四名——乾隆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曾六下江南,除了閱盡江南美色,各種小吃也是必不可少。以至於現在我們隨處可見的江南小吃,大多都打着乾隆爺的旗號。下面我們隨便舉幾個,知道乾隆爺對美食的影響有多大了:

相傳乾隆爺下江南到了三江口。這天,他在江邊賞景,忽然一陣河風襲來,陣陣香味撲鼻,乾隆爺隨着香氣望去,發現百米之外有個茅草屋。

乾隆爺隨即來到茅屋,才知道是主人在用石鍋蒸魚,味道極美,吃完美味的乾隆爺連口稱讚,“蒸汽石鍋魚,人間極品”,後人都以此爲招牌來招攬顧客。

古代吃貨大盤點,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相傳,又有一次,乾隆爺下江南到鎮江遊玩時,忽覺飢腸轆轆,便來到張嫂子夥麪店,張嫂子得知是皇帝駕臨,忙中出錯,誤將湯罐上的小鍋蓋當成大鍋蓋,撂到面鍋裏,煮出來的麪條卻很可口,得到乾隆爺誇讚。鍋蓋面由此而來。

除了江南美食,乾隆爺在宮裏也不安分。

吃膩味了御膳房的精緻菜餚,乾隆皇帝在宮中終日煩悶,常常感到胃口不適,這可急壞了御膳房的廚子們,他們變着法兒地、換着樣地去做,想調起他的胃口,總不見效。

眼見皇帝的臉龐日漸消瘦,腦袋別在褲腰裏的御廚們,一邊替自己的命運擔心,一邊想辦法。

古代吃貨大盤點,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第2張

有一天,負責採購的御廚來到咸陽大街,老遠看見前面圍着很多人,好奇地走近仔細端詳,原來是一個老漢正在表演揪面片。

只見在一輛簡陋、加長的木櫞板車上,架着一口大鐵鍋和一篩子蓮花的花瓣,鍋裏沸騰的開水,咕嘟着冒熱氣。

出鍋的面片滑香如玉潤,白皙似凝脂,入碗後的面片搖曳着醉人的芳香,嫋嫋的靈氣。這時那老漢將燉了的辣子肉湯,和着早已燉制好的佐料,澆蓋在面上。

御廚看得入神,端了一碗給乾隆皇帝品嚐。沒想到,辣味竄,米醋酸,頓時皇帝胃口大開,連連稱讚不已,非得讓御廚將老漢請進宮中,要親自看着他表演。

古代吃貨大盤點,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第3張

表演畢,乾隆皇帝興致正濃,即興揮毫題下一個非常複雜的字,據說這個字讀“biang ”,只有關中人才看得懂。得了乾隆皇帝御封親點的“biang biang面”的面片,從此走進御膳房。

二,吃貨第三名——孔子

說到孔老夫子,你一定想到的是一個孜孜不倦的老頭形象,門下弟子三千,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孔老夫子也是位資深吃貨。

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可以看出,孔子在吃的方面十分講究,糧食越精緻越好,肉類切得越細越好。

古代吃貨大盤點,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第4張

精細還只是孔子對食物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孔子還有“十不食”之論:

飯傷了熱溼、甚至有了不好的氣味,魚陳了和肉腐爛了,不能吃;食物氣味不正常了、夾生了或過熟了不能吃;不是進餐得正常時間不可以吃;羊豬等牲肉割得不符祭禮或分配得不合尊卑身份,不應當吃;沒有配置應有的醬物,不吃;肉雖多,也不應進食過量,仍以飯食爲主;酒可以不劃爲一限量,但也要把握住不失禮度的原則;僅釀一夜的酒,市場上賣的酒和乾肉都不可以食用;姜雖屬齋祭進食時可以食用的辛而不葷之物,也不可吃得太多;助祭分得的肉,應不留神惠當天班賜;祭肉過了三天也不能再吃了。

透過這“十不食”,足以看出,孔老夫子絕對是吃貨界的行家。而且孔老夫子的飲食觀完整而自成系統,涉及到飲食原則、飲食禮儀、烹飪技術等方面,併爲我國的古代飲食理論拓展了思維空間。

三,吃貨第二名——蘇東坡

蘇東坡作爲宋朝一代文豪,其在詩詞書畫方面的成就無人能比。但除了才華,蘇軾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資深吃貨。

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酥,東坡餅……全國各地以東坡命名的食物多達六十多種。無論是在朝爲官還是貶謫外地,蘇東坡是走到哪吃到哪。

古代吃貨大盤點,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第5張

公元1080年,蘇東坡被貶黃州,生活極爲困頓。多虧當地書生馬正卿向官府請求,官府才把東郊外的一片荒坡賜給了蘇東坡。

在王閏之的陪同下,蘇東坡在此建了房屋,開墾了耕地。於是便有了“東坡居士”。

由於家徒四壁,所以蘇東坡全家整日以素食度日。

不久後,蘇東坡覺得實在是口中無味,便親自去集市上買菜,到了集市上蘇東坡才知道,原來牛肉羊肉價格都很昂貴,唯獨豬肉很便宜。

蘇東坡便買了幾斤豬肉回去了。回去後,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隨着詩的流傳,“東坡肉”也開始聞名全國。

古代吃貨大盤點,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第6張

不僅如此,蘇東坡還寫篇《老饕賦》,此賦把中國烹飪與飲食表現得很精妙,《老饕賦》可謂是一個資深吃貨的內心獨白。

四,吃貨第一名——袁枚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

袁枚作爲吃貨,有三個癖好。第一是不管去誰家,都要帶上家裏的廚子。若吃到好吃的,就讓廚子到廚房裏去學,別人若不願意教,就“執弟子之禮”,死乞白賴地求。再不教,就想吃的時候擡着轎子去把別人家的廚師請來隨園。

第二是愛收集食譜。有一次,袁枚的朋友煮了一道芙蓉豆腐,特地招他來吃。

古代吃貨大盤點,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第7張

袁枚吃完,立馬求朋友賜他食譜。朋友笑道:“人說我朝兩個人寫詩最好,一個是紀曉嵐,一個是隨園山人袁枚。隨園山人不願爲五斗米折腰而辭官,那不知是否願意爲美食折腰呢?若你朝我鞠三個躬,我即刻把食譜給你。”

袁枚立刻站起來鞠躬,拿着菜譜得意地走了。

第三是喜歡和名廚交朋友。王小余是南京城裏許多達官貴人都爭相聘請的名廚。廚藝高超,調味從不用試,手一捏,勺一顛,分毫不差。閒暇時最大的樂事就是洗磨自己三十多件專用廚具,是個讓人捉摸不透的狂廚。

王小余連當御廚都看不上,但就是一心要跟着袁枚。

朋友問他:“以你的才幹,何必老死在隨園裏。”王小余答:“那些達官貴人,就知道砸着嘴吃東西,給他們吃豬食也是一樣的。只有袁枚懂我。人生樂事,無非找一個知己而已。”

古代吃貨大盤點,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第8張

王小余死後,袁枚十幾年都忘不了他,吃飯常常吃得淚流滿面。還爲他寫下了中國史上第一篇廚師傳記——《廚者王小余傳》。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