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真實"狸貓換太子":包公與李宸妃的平反昭雪

真實"狸貓換太子":包公與李宸妃的平反昭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史》本着“爲尊者諱、爲長者諱”的中國史家傳統,平實地記載了李宸妃平凡的一生,爲仁宗生母之謎提供了另一種說法。宸妃姓李,原本是劉德妃的侍兒,她生得花容月貌,卻是莊重少言,她的進幸也沒有什麼戲劇性的情節,等到懷孕後,與其說是喜壞了宋真宗,倒不如說是喜壞了劉德妃。劉德妃當時已被立爲皇后,膝下無子,經過宋真宗同意,把襁褓中的宋仁宗趙禎立爲己子。爲了弄假成真,掩人耳目,她把嬰兒趙禎從他母親的懷抱裏奪走,交給了淑妃撫育。這樣,仁宗小時同生母同居一宮,卻是母不認子,子不認母,活活地割斷了他們間的血肉聯繫。

真實"狸貓換太子":包公與李宸妃的平反昭雪

網絡配圖

公元1022年,真宗去世,十一歲的太子趙禎做了皇帝,史稱宋仁宗。劉皇后又理所當然地成了劉太后,“臨朝稱制”。每當朝會之時,小仁宗坐左邊,劉太后坐右邊,軍國重事由劉太后一手裁決。她處事明敏,號令嚴正,恩威兼施,又頗能自我約制,因此,在她“垂簾聽政”的十一年間,政事處理得井然有序。

這時候,李婉儀卻是默默地處在先朝嬪妃之列,不敢有一點“母以子貴”的表現。其他人因畏懼太后的威勢,也不敢向幼小的仁宗道明真相。而仁宗,則只知道他身邊有疼愛他的“大娘娘”劉太后、“小娘娘”楊淑妃,同她們感情融洽,向她們竭盡孝道,而不知有其他。

天聖九年(1031),李婉儀病危,劉太后晉升她爲“宸妃”。明道元年(1032)宸妃去世,享年四十六歲。此時的劉太后,還不想讓仁宗明白真相,準備用普通宮人的禮儀來安葬她。當朝宰相呂夷簡進奏說:“李宸妃的喪儀應在皇儀殿舉行,須用一品儀殯葬於洪福寺。”劉太后唯恐仁宗聽出破綻,連忙把仁宗支開,然後回到簾下,不高興地說:“後宮之事,難道也該宰相管轄?”“皇室之事,都有關國家安危,微臣敢不盡心?”

真實"狸貓換太子":包公與李宸妃的平反昭雪 第2張

網絡配圖

劉太后發怒了:“一宮人死,你竟敢提出厚葬,是不是想離間我母子的感情?”

“不敢。”呂夷簡不卑不亢地說,“太后如果念及劉氏後代的安危,則喪禮以從厚爲宜。”

劉太后是何等精明之人,呂夷簡一語中的,劉太后也頓時醒悟:一旦自己死去,仁宗得知了實情,痛感自己生身的母親在生前死後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時,一定會怨恨自己,並遷怒於劉氏的後裔。她立即謝了宰相,吩咐以一品禮安葬宸妃。

呂夷簡又暗中吩咐內侍押班羅崇勳,給李宸妃着皇后裝成殮,並使用水銀寶棺,以保持屍體永遠新鮮。劉太后也一一依允。喪禮舉行得格外隆重,衆宮女慟哭致哀,送葬隊伍竟“繁華輝煥,蜿蜒三十餘里”。

公元1033年,六十五歲的劉太后也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歷程。臨終時,她留下遺詔:“尊楊太妃爲皇太后,與皇帝同議軍國重事。”

此時,仁宗已經二十四歲。

這可激怒了一班元老重臣。御史中丞蔡齊說:“皇上已成年,豈能讓女後相繼聽政?”

仁宗的叔父八大王元儼說:“太后是皇帝生母的名號,連生母都不曾尊崇,哪能尊崇那麼多的養母?可憐的李宸妃,生了陛下,不僅生前不能與陛下相認,連死也死得不明不白!”

仁宗惶惑了,他問呂夷簡,呂夷簡證實了元儼的說法。震驚,悲痛,憤恨!他身爲天子,不能保護自己的母親;身爲人子,不能孝敬自己的生母一天,讓母親含恨而死。他號啕大哭,下哀痛之詔自責,並派兵包圍了劉太后孃親的府第。大臣呂夷簡進諫說:“太后雖有不義之舉,但以皇后禮儀厚葬宸妃,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劉、楊雖非生母,但對陛下仍有撫育之情,不可或忘。”仁宗決定重葬他的生母,尊宸妃爲皇后,諡章懿,親臨殯儀之所祭告。待開棺考察之時,李宸妃安詳恬靜,栩栩如生,身着皇后禮服,沒有鴆殺、殘害或者虐待的跡象。這時仁宗才下令解除對劉姓戚屬的包圍,在焚香泣告生母李太后的同時,也祭奠了養母劉太后。

真實"狸貓換太子":包公與李宸妃的平反昭雪 第3張

網絡配圖

爲了彌補他的愧疚之情,他把李後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又將福康公主下嫁給李用和的兒子李瑋。

至此,仁宗生母之謎已經解開。可以肯定的是:包公與李宸妃的平反昭雪毫無關係;李宸妃也不曾流落民間。至於劉德妃把仁宗收爲己子,是使用狸貓換太子手法、移花接木手法,還是正常的過繼承嗣,則永遠是一個謎了。

至於李宸妃在親生兒子即位之後,長達近十年的時間裏,爲什麼三緘其口,不置一詞,致使仁宗爲不能在生前認母,抱恨終生,則更是一個不可釋解的謎中之謎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