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晃錯之死 揭祕棄車保帥的一段漢室史實!

晃錯之死 揭祕棄車保帥的一段漢室史實!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主父偃主張“推恩令”,以把封地分封給諸侯子弟來分散諸侯王的權利,從而達到中央集權地方分權的目的,其實這個“推恩令”,在主父偃這裏並不是第一次提出,漢文帝時期的賈誼,漢景帝時起的晃錯,都提出過類似的建議。賈誼主張多封幾個諸侯王來分散權利,和主父偃的推恩令相對而言都屬於比較溫和一些的做法,晃錯的做法則最簡單粗暴,削藩。也正因爲如此,晃錯的結局應該是最悲慘的,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腰斬於市。

晃錯之死 揭祕棄車保帥的一段漢室史實!

網絡配圖

漢文帝時期,晃錯任太子劉啓的家令。晃錯此人,能言善辯,出衆的口才,再引經據典,把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啓唬的一愣一愣的,直接把晃錯當成人生偶像了。是故,太子劉啓即位爲漢景帝后,對晃錯大加提拔,寵信有加。許多提議都是君臣兩人私下咬耳朵般的悄悄話裏就下了定論。國家大事不與衆臣商討,不經九卿商議,直接兩人敲定,一時風光無限。丞相申屠嘉爲人忠正刻板,曾經有人在下朝時間去拜訪他,他也是拒之門外,言之公事公堂辦,和人無私事,其古板可見一斑,自是看不得晃錯如此不顧禮法,恰逢晃錯不顧祖制擅自鑿開廟牆只爲開一道門方便行走,遂決定去漢景帝跟前說理。誰知道晃錯提前得到消息,先他一步去漢景帝跟前認罪獲免,丞相申屠嘉前來興師問罪,卻被漢景帝駁回,古板嚴肅的丞相申屠嘉自覺深受侮辱,回家後也挺想不開的,吐血後沒多久就被氣死了,晃錯的風頭一時更甚。

於是,晃錯舊事重提。以前漢文帝時期,他就曾經提出過“削藩策”,不過那時人微言輕,也未經採納。削藩畢竟是大事,景帝也不敢再向從前一樣兩人私下商議決定。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集會討論,因皇帝寵信晃錯,無人敢提出異議,只有竇嬰不同意,不過無人支援。晃錯和竇嬰從此結仇。

晃錯強行削藩,據說當時還驚動了他老家的父親,他父親不遠千里跑來問他,爲何要削藩?晃錯說爲了國家的穩定,晃父傷心的說,你維護了國家穩定,可是我晃家卻要從此滅亡了。晃父回老家後就服毒自殺了,說與其日後被賜死不如現在先自殺,好歹還能好死。不得不說,後續的發展,的確沒有出乎晃父的意料。

景帝下達削藩令十多天後,深感自己權利受到威脅的諸侯不幹了,吳楚等七國以誅晃錯爲名聯兵反叛,是爲吳楚七國之亂。景帝聽到消息後和晃錯商量怎麼辦,晃錯建議讓景帝去御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

晃錯之死 揭祕棄車保帥的一段漢室史實! 第2張

網絡配圖

恰逢竇嬰入宮,請求景帝召見袁盎。袁盎曾當過吳國丞相,於是景帝問計於袁盎。袁盎認爲吳楚七國造反不足爲患,並請求景帝屏退旁人,獻策說:“吳楚叛亂目的在於殺晁錯,恢復原來封地;只要斬晁錯,派使者宣佈赦免七國,恢復被削奪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亂,兵不血刃。”景帝默然良久,決定犧牲晁錯以換取諸侯退兵。於是封袁盎爲太常,要他祕密整治行裝,出使吳國。此時的晃錯,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君主所捨棄。

後來,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鷗聯名上書,彈劾晁錯,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已經做好打算犧牲晃錯的景帝批准了這道奏摺。於是景帝派中尉到晁錯家,下詔騙晁錯上朝議事。車馬經過長安東市,中尉停車,向晁錯宣讀詔書,腰斬晁錯,當時晁錯尚穿着朝服。

晁錯死後,校尉鄧公從前線歸來,彙報軍情,景帝詢問交涉進展。鄧公認爲諸侯叛亂,誅晃錯只是藉口,誅殺晁錯對內堵塞了忠臣之口,對外卻爲諸侯王報了仇,而叛亂並不會平息。景帝深以爲然,拜爲城陽中尉。其後景帝降詔討伐,不到三個月就取得了勝利。

而被腰斬於市的晃錯,只是成爲了一個瓦解諸侯叛亂藉口的工具,爲緩解當時的戰爭贏來了一絲踹息的機會。

晃錯之死 揭祕棄車保帥的一段漢室史實! 第3張

網絡配圖

一心爲國的晃錯,也許在死前的那一刻,都不明白自己一片忠心,爲何得到的卻是腰斬於市的結局?也許有人會說漢景帝刻薄寡恩,在危急之時選擇犧牲晃錯,但是小編覺得,固然漢景帝有他做錯的地方,當時也存在許多客觀因素,晃錯本身,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不靠實幹只靠能言善辯位極人臣,本已惹得衆臣不滿,晃錯還不加收斂,不懂得韜光隱晦的道理,反而是愈加我行無素,還氣死了丞相申屠嘉,和衆臣的關係更是不好。提出“削藩策”,雖是出自於一片忠心,卻沒有預見好諸侯的反應而做出對應之策,就貿貿然的鼓動皇帝削藩而引起七國之亂,最終自己本人也落得個身死的下場,不得不說晃錯本人也是有責任的。只是,晃錯一心爲國,所作所爲雖是過於魯莽草率,但卻是真心爲國考慮,從國家的長遠發展出發提出“削藩策”,腰斬於市的下場,於他而言,也委實太過慘烈了一些。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