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古人是怎麼進行戶外活動的?古人也愛曬旅遊

古人是怎麼進行戶外活動的?古人也愛曬旅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古至今,陽春時節,登山賞花都是正當時。不過,可別小瞧了古代人,人家踏青不僅形式多樣,賞山川風光、遊名勝古蹟、採百草放風箏,而且攜帶的“裝備”也是五花八門,來看看有啥不同吧!

出發前

▌看遊記攻略

魏晉南北朝開始就開始流行描摹各地名勝風景的遊記類作品,到了唐代更是蓬勃發展,比如最出名的就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至今仍然是絲綢之路重要的參考資料。爲了介紹得更詳盡,旅行書還出現了配圖版。它們除了介紹行路路線,還蒐羅了一路途經的名勝古蹟,並細心地給出投宿建議、食宿交通的收費標準,以及注意的事項。這些書籍不僅僅起到了旅行指南的作用,更誘發了許多人出遊的熱情和決心。明末文學家王思任就是在讀了張肅的《臺遊草》之後,立刻投袂而起,擼起袖子就去收拾行李,坐船攬勝去了。

古人是怎麼進行戶外活動的?古人也愛曬旅遊

網絡配圖

▌算卦擇吉日

出行前問卜可以追溯到殷代,直到晉代,這也是人們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驟。到了明代,一批專門爲出行準備的問卜書籍開始大行其道,只需要在出行前翻閱查詢即可。

▌約伴,家奴或友人

古人旅行很少獨行,一般都會攜帶家奴,或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結伴而行。一來是出門在外,行李繁重,需要肩挑擔扛;二來路上萬一遇到歹人劫匪,也好有個照應。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號稱“萬里獨行”,實際上也是有僕人從江陰一直跟到雲南的。僕人隊伍更爲壯觀的也大有人在。明代文學家王世貞遊太湖時,僱了三艘遊船,竟有兩艘都用來盛載行李和僕從,絕對土豪啊。

▌整理裝備

他們隨身的行李,不僅有生活用品、牀上用品、還有蠟燭、茶葉、棋子、摺疊棋盤和中藥等。“熟艾、大黃、芒硝、甘草、乾薑、蜀椒”這些中藥,都是“居家旅行必備良藥”,大多有芳香開竅、除穢殺蟲的作用。資深老驢沈括“行李示範”:除以上物品,還有筆墨紙硯、酒器、茶盞、斧子、鋤頭、刀子、油筒、夜壺(古代客棧沒有獨立衛生間,必須自帶夜壺)。

裝備一:服裝

“憶昔輕裝萬里行,水郵山驛不論程”,這是熱愛郊遊的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一句話道出了出遊時所穿衣服的特點——輕柔舒適。

現在人穿登山服,也稱“衝鋒衣”,是適合戶外運動特別是登山運動的服裝,屬於防水又透氣的功能性服裝。具有舒適、保暖、防風防水的功能,同時方便活動,容易穿脫。

古人是怎麼進行戶外活動的?古人也愛曬旅遊 第2張

網絡配圖

裝備二:鞋子

“腳着謝公屐,身登青雲梯”,熱愛登山郊遊的李白提到了那個時代比較流行的“登山鞋”謝公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郊外爬山踏青,一雙好的鞋子非常重要。現在戶外出行人們普遍選擇戶外鞋,專業的戶外鞋不僅能起到良好的支撐和保護作用,還會有效減緩雙腳在戶外途中的疲勞。

裝備三:行囊

“上公遺我遊嵩具,匝盥杯盂色色全”。這是宋代詩人文彥博的一首詩,記載了富弼送其遊山器的事。這個遊山器是用竹子爲材料編制而成,堅固而質輕,可以方便地攜帶日常用品和其它登山用品。

個人認爲,這種“遊山器”相當於現在的揹包。不過現代具有較強揹負系統的揹包可比這“遊山器”方便多了。

裝備四:竹杖

“芒鞋斗笠千年走,萬古長空一朝遊”,“竹杖芒鞋輕似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兩句詩詞中提到了登山郊遊所需的“斗笠”“竹杖”。

這應該就是現在所說的帽子和登山杖。前者起到春天防風作用,後者看着不起眼,但是作用大得很,不僅能節省體力,還可以減少膝蓋的(損。可以摺疊,不用時放在包裏不會增加攜帶的麻煩,非常方便。

行程中

▌交通問題

古人只要能走水路,就算繞遠道也在所不惜。爲什麼呢?坐車顛簸、翻山越嶺危險,水路要愜意多了。到了隋唐時期,大運河開通連接南北,明代船服務越來越普遍。不過水路也因爲天氣、水流方向的變化,會影響出行,這時便會換乘陸路交通。

說到車,也有很多種,以速度取勝的“包趕程”,多爲耐力持久的騾車,即便是千里長途,戴星而行,數日可達。以穩著稱的“太平車”,重大粗陋,以牛牽挽,每天行程不超過30裏。車身懸掛鐵鈴,行進時發出聲響,數裏之外可聞,宛如喇叭,好讓對面來的車輛有預先避讓的準備。我們最常見的“馬或馬車”,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經濟實力人羣的選擇。

▌住宿,民宿是首選

說到旅行中的住宿,解決方案真是五花八門。官家住驛站,商旅住客棧,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時候,民宿和寺廟、道觀都是不錯的選擇,而露宿野外或夜宿船家也時常在所難免。民宿是最常見的選擇,民間有大致的收費標準。也可以宿在寺院道觀,不過並非免費,有的寺廟會用香火錢的方式收取費用,有的則會直接表明傭給。走水路的,或是情趣所致,或是爲節省費用,乾脆直接宿歇在船上。

古人是怎麼進行戶外活動的?古人也愛曬旅遊 第3張

網絡配圖

▌吃飯問題

民以食爲天,旅行更是如此。唐代起,酒肆食店遂漸普及,爲旅人出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即使飲食業再發達,古人出門旅行還是習慣隨身攜帶食物以防萬一。徐霞客包中裝有胡餅、筍脯、茶葉等食物和酒水,以及烹飪美食所需的油鹽醬醋和鍋碗瓢盆。

▌行李託運和寄存

出門在外行李怎麼辦,財產安全也有辦法。旅行路上艱險不斷,明朝時出現了鏢局,爲驢友護航,價格不菲,惠顧者多爲土豪。到達目的地,再隨身攜帶行李也不方便。南北朝時就已經出現了專門儲貨納客的場所,相當於“倉庫”,被稱爲“邸店”或“傳舍”,唐代還有專爲客人保管錢幣的“櫃坊”。

▌到了景點怎麼玩

自唐朝起,伴隨着旅行活動的頻繁,人們對旅行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僅要遊,還要遊得雅,遊得巧。古琴、圍棋、紙墨筆硯,甚至還有歌姬,都成了隨身攜帶的遊具,與景緻相互應和,增加旅行的樂趣。沒有相機沒關係,咱筆墨伺候畫出來一樣可以留念。沒有導遊講解沒關係,咱自個飲酒賦詩。

▌突發的安全事故

風雨雷電,跌打滾爬這些都沒什麼好扯的了,古往今來都會遇到。而在當時最可怕的就是遇到強盜土匪。吃個火鍋、唱個小曲,就莫名其妙被劫了,那是家常便飯的事。資深老驢:玄奘和徐霞客都遇到過殺人越貨的遭遇,看來古人是用生命在玩戶外啊。

古人是怎麼進行戶外活動的?古人也愛曬旅遊 第4張

網絡配圖

結束後

▌寫遊記

古人也有寫遊記的習慣,看來這是一種傳統美德。一段戶外旅行之後一定要留下一點什麼,爲後人指路,爲自己留念。

▌顯擺一下

古代能出遊的機會不多,任何一點旅途的新奇發現都會引起轟動。馬可波羅就是這樣發家致富的。所以朋友聚會時,自己的戶外經歷也是能拿出來裝個逼,顯擺一下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