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慈禧的大年初一:包餃子時做了一個比喻,逗樂衆妃

慈禧的大年初一:包餃子時做了一個比喻,逗樂衆妃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年夜飯吃餃子是中國老傳統,餃子相傳是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經過歷代沿革,明清時全國流行。

餃子名字何來?原是因爲諧“角”之音。

清初學者張自烈說:“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爲嬌,因呼餃餌,僞爲餃兒。”

餃子在北方尤爲流行,東北人好說:“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可見餃子在東北深受歡迎。廢話不多說,今天說的是晚清慈禧包餃子的故事。

八旗後代葉赫顏禮·儀民曾根據祖輩的見聞,記錄了慈禧是如何過新年的。

慈禧喜歡熱鬧,過年喜歡和大家一起包餃子。那時的餃子在皇宮裏叫做煮餑餑。

慈禧的大年初一:包餃子時做了一個比喻,逗樂衆妃

網絡配圖

包餃子之所以受中國人歡迎,就是因爲它的生產過程實在溫馨。一大家子人你擀皮我剁餡,一起包然後下鍋煮,然後一碗一碗的盛出來,一起捧着吃,真的很香,很熱鬧,很有年味。

一個餃子包出了濃濃的親情和團圓,慈禧也是很喜歡這樣的場面

儀民先生說,皇宮過年,從大年三十夜裏12點就開始忙碌了。

一過十二點,慈禧就令皇帝、嬪妃、女眷、太監等齊上宮殿,擺好大大的皇室御用桌案,由御膳房將各種素菜端到桌案上,衆人一齊下手做素餡煮餑餑,於是切的切,剁的剁,大殿之上霎時叮兒亂響。

餡剁好後,交到太后面前,由皇后、妃子、大公主等人拌餡兒。而餡的鹹淡和口味,則由太后決定。

天亮時,煮餑餑已包齊。太后命衆人退回更衣,重新梳頭打扮。不大工夫,衆人回到殿上。

太后坐在案端,皇后等人都站在案旁。太后命宮女把煮好的煮餑餑端上來。然後說:

慈禧的大年初一:包餃子時做了一個比喻,逗樂衆妃 第2張

網絡配圖

“此刻是新年、新月、新日、新時開始,我們不能忘記去歲的今日今時,今天我們能吃一碗‘太平飯’,這就是神佛的保佑,列祖列先的庇護。”

慈禧信佛,一碗餃子能聯繫到先祖先烈、如來神佛,上升到育人、感恩的理論,講話真“有水平”。

太后講完話,命大家用膳。衆人向她叩頭謝恩後,開始一起吃。吃完飯,天才大亮。

據說,慈禧領着大家包餃子時,對包餃子還有個含沙射影的比喻。

她說,這煮餑餑用皮包餡好有一比:“這一包是捏住小人的嘴,讓他們再也不能胡說八道。”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慈禧話裏有話,含沙射影,在包餃子時就把不聽話的人教訓了。

春節包餃子時,我們通常會往裏面加入一些寓意好的東西做餡:加入糖,誰吃到就寓意誰來年日子會更甜蜜;包入花生仁,吃到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寓意早生貴子;而吃到硬幣,就是發財的意思了。

慈禧包餃子有個習慣,必須有4個包着小金元寶的餃子。

太監李蓮英聰明,在包元寶的餃子上做個小記號,所以一鍋餃子盛出來後,總是慈禧自己吃出金元寶。惹得大家一片賀喜,都說老佛爺福氣大,由神佛保佑。

1908年的那個春節出了點意外,太監在餃子上做的記號找不到了,只給她盛了3個帶元寶的餃子。73歲的老佛爺那年身體本來就不好,現在又出了個這樣的意外,讓她感覺似乎真的神佛不再垂青自己了。一臉的無奈和晦氣。

慈禧的大年初一:包餃子時做了一個比喻,逗樂衆妃 第3張

網絡配圖

李蓮英看透了老佛爺的心思,乾着急也沒有辦法。

這時,光緒帝的媳婦隆裕皇后悄悄招呼太監過去,說元寶餃子在她碗裏,並悄悄塞給了太監,太監又把元寶偷偷放進鍋裏。

李蓮英最後對慈禧說,大家都沒有吃到那一個元寶餑餑,一定是皮被煮爛,元寶掉在鍋裏了。說着,他就用笊籬在鍋裏撈,果然撈出了元寶。慈禧這才釋懷。

一個餃子一場遊戲,這就是慈禧的最後一個春節。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