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金庸爲何要封筆 其實跟創作蕭峯、令狐沖人物有關

金庸爲何要封筆 其實跟創作蕭峯、令狐沖人物有關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金庸小說裏有兩個人物形象是超越了傳統武俠的,一個是蕭峯,一個是韋小寶。

蕭峯這種人物是中國文學沒有的,這是古希臘悲劇英雄的經典形象,悲劇英雄之所以爲英雄,是因爲人物超凡的能力,而英雄的悲劇之所以爲悲劇,就在於這些英雄因爲命運的捉弄犯下了錯誤。

莎士比亞的筆下,有一個跟蕭峯十分類似的人物,大家可能很熟悉,《科里奧蘭納斯》,或者翻譯成《大將軍寇流蘭》,蕭峯和科里奧蘭納斯簡直如出一轍,科里奧蘭納斯是身爲異族爲羅馬立下汗馬功勞卻爲羅馬人猜忌,與蕭峯一樣,這樣的命運根本不是他們所能把握的,若是他們身爲凡夫俗子,可能尚能容忍這樣的捉弄,但身爲英雄,他們對命運的反抗必然強烈而執着,而命運因此加諸於其身的懲罰也將殘酷而深沉。

悲劇英雄被命運玩弄於股掌之上的情節,使人物的英雄和人物的悲劇下場共同構成了一種獨特的雄渾美,這就是人們欣賞悲劇英雄的緣由。這是蕭峯不同於令狐沖的第一點。

拉奧孔集中體現了古希臘的悲劇美,人物在命運面前掙扎的痛苦正是人們欣賞英雄的緣由。

傳統武俠到了梁羽生手裏,有一個講究,就是人物一定要是正義的,愛民愛國的,所以梁羽生寫的武俠用四個字可以概括,”家國天下“,金庸早期基本繼承了這一寫法,而且發展了這一寫法,甚至塑造了這一種類型人物的巔峯----郭靖,俠之大者,爲國爲民。如果再細分一下的話,還有個胡斐,在朝則郭靖,在野則胡斐。郭靖以仁,胡斐以義,共同構成了儒家武俠的巔峯。

塑造這一人物秉承的是中國最傳統的儒家理念,但是,這種人物是有缺陷的,這種人物的特點就是苦大仇深,根正苗紅,要麼是身負家仇國恨,要麼是陳家洛那樣出身名門正派,或者像袁承志那樣兩者兼有,它解決不了的問題是,不苦大仇深,不根正苗紅怎麼辦?或者名門正派不那麼正怎麼辦?

金庸爲何要封筆 其實跟創作蕭峯、令狐沖人物有關

中國人講,得意時學孔孟,失意時學老莊,金庸探索了一條新路,創造了一種新型武俠形象,道家武俠,給了失意的武俠人物一條出路,也開闢了一個新天地。

第一個嘗試的是楊過,《神鵰俠侶》中的全真教這種名門正派並不那麼偉光正,楊過雖然也有襄陽的壯舉,但走的一直是避世的路子,對他而言,最理想的地方莫過於終南山古墓。相對於傳統的武俠來說,他沒有了那麼多家國天下的束縛,而開始追逐內心,楊過的特點就是至情至性,當然楊過這個人物還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果不是他悲慘的童年,這個人物簡直可以用討厭來形容。

但是,金庸沿着這條路走下去,塑造出了令狐沖這個人物,達到了道家武俠的一個巔峯,令狐沖這個人,從一開始就是詩酒放誕(當然他不會詩)的形象,這是中國文人失意時的經典形象。他的一生就是逃避,令狐沖從來不想做英雄,也不想做高手,即使他成了一代高手,想的也是逃避,但是令狐沖的逃避並不是弱小,在傳統文化裏,邦無道則隱,既然事不可爲,獨善其身就是最好的。

尤其置身於《笑傲江湖》這部政治寓言裏,相比較左冷禪的狠辣,嶽不羣的僞善,任我行的權慾薰心,令狐沖的沖淡自然,逍遙自由就顯得十分可愛了。

金庸爲何要封筆 其實跟創作蕭峯、令狐沖人物有關 第2張

令狐沖是中國式審美,尤其在文人階層一直就存在的。

道家的俠,也有一個困境,那就是對自己的仇人如何,俠客退隱了,那些逞兇的奸邪如何,《笑傲江湖》的結尾,其實已經隱藏了這種疑問,金庸的選擇是讓奸佞小人們紛紛作法自斃,這樣的結局雖然不能說壞,但是卻給人意猶未盡之感,我們不免產生疑問,難道真的能一逃了事嗎?

換言之,儒家之俠參與政治,道家之俠逃避政治,參與也好,逃避也好,都是政治的一部分。

在朝則郭靖,在野則胡斐,在隱則令狐沖,這都不脫中國傳統文人的出路。

金老先生畢竟高才,早在《神鵰俠侶》之後,他就開始了另一種探索,佛家之俠。

第一個這樣的俠客是張無忌,張無忌看起來懦弱可欺,但卻是直面問題的,那就是對於仇人和姦邪都是可以用善良和佛法化解的,在《倚天屠龍記》裏,連成昆這樣的大奸大惡都不是一殺了事。

射鵰三部曲其實特別有意思,三部書的男主角,正好是儒道釋三家不同哲學的體現。

蕭峯形象的第二點超越令狐沖的地方就在這裏,他也是佛家之俠,蕭峯的形象模板雖來自古希臘悲劇英雄,但卻是超越了這一範疇的,古希臘的悲劇英雄,在他們的性格缺陷放大時,是以毀滅英雄的形象出現的,例如大將軍寇流蘭,當他遭遇到羅馬人的不公待遇時,他想到的就是引異族毀滅羅馬。

青石橋上拍死阿朱之前的蕭峯也是毀滅式的英雄,同樣是與全世界爲敵,”雖千萬人吾往矣,“但是青石橋後的蕭峯,又經遼國一番遊歷,已經達到了超越以往武俠人物的另一重境界,悲天憫人或者是和平主義,蕭峯的思考已經超越了民族國家的界限,直接上升到人類的層次。這是他與大將軍寇流蘭不同的一點,雖然寇流蘭也是選擇了罷兵休戰,但卻是在親情感召之下回歸,這與蕭峯經過思考之後的主動選擇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在少林寺,蕭遠山和蕭峯以二敵三,對上慕容博、慕容復和鳩摩智,明顯落於下風,慕容博卻甘願自盡,只求蕭峯揮兵南下,連蕭遠山都有些心動,蕭峯卻斷然拒絕。

書中這樣寫:慕容博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是大遼國這臣,欲只記得父母私仇,不思盡忠報國,如何對得起大遼?”

蕭峯蹭上一步,昂然說到:“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將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於非命?”

而日後他與中原羣雄逃出遼國,和玄渡談起宋遼戰事,已經想的是如何止戰。

蕭峯道:“我想請問他老人家:倘若遼兵前來攻打少林寺,他卻怎生處置?”玄渡道:“那自是奮起殺敵,護寺護法,更有何疑?”蕭峯道:“然而我爹爹是契丹人,如何要他爲了漢人,去殺契丹人?”玄渡沉吟道:“原來幫主果然是契丹人。棄暗投明,可敬可佩!”

蕭峯道:“大師是漢人,只道漢爲明,契丹爲暗。我契丹人卻說大遼爲明,大宋爲暗。想我契丹祖先爲羯人所殘殺,爲鮮卑人所脅迫,東逃西竄,苦不堪言。大唐之時,你們漢人武功極盛,不知殺了我契丹多少勇士,擄了我契丹多少婦女。現今你們漢人武功不行了,我契丹反過來攻殺你們。如此殺來殺去,不知何日方了?”

玄渡默然,隔了半晌,念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金庸爲何要封筆 其實跟創作蕭峯、令狐沖人物有關 第3張

所以纔有了蕭峯的驚天一死,成爲了金庸武俠中唯一一個死去的英雄,這一死,既是古希臘悲劇英雄無法擺脫命運的結果,也是佛家主動捨身護持蒼生的主動選擇。

這樣的蕭峯是超越時代的,不要說書中的宋朝無人理解,就是今天也很難理解,他是最孤獨的,雁門關前雖然羣雄畢至,帝王將相皆有,卻理解他的一個皆無。

中原羣豪一個個圍攏,許多人低聲議論:“喬幫主果真是契丹人嗎?那麼他爲什麼反而來幫助大宋?看來契丹人中也有英雄豪傑。”“他自幼在咱們漢人中間長大,學到了漢人大仁大義。”“兩國罷兵,他成了排解難紛的大功臣,卻用不着自尋短見啊。”“他雖於大宋有功,在遼國卻成了叛國助敵的賣國賊。他這是畏罪自殺。”“什麼畏不畏的?喬幫主這樣的大英雄,天下還有什麼事要畏懼?”

耶律洪基見蕭峯自盡,心下一片茫然,尋思:“他到底於我大遼是有功還是有過?他苦苦勸我不可伐宋,到底是爲了宋人還是爲了契丹?他和我結義爲兄弟,始終對我忠心耿耿,今日自盡於雁門關前,自然決不是貪圖南朝的功名富貴,那……那卻又爲了什麼?”他搖了搖頭,微微苦笑,拉轉馬頭,從遼軍陣中穿了過去。

這些字裏行間,透出對蕭峯的不理解。

令狐沖的沖淡自由雖然不勾於世,但是江湖之上,曾有曲洋劉正風,也有過莫大先生,風清揚,他並不是完全不爲人理解的,即使在他身邊,也有一個心境相通的任盈盈。

金庸爲何要封筆 其實跟創作蕭峯、令狐沖人物有關 第4張

這就是蕭峯的魅力不同於令狐沖的第二點。

值得一說的是,佛家武俠的形象,一直到《俠客行》的大糉子石破天發展到了一個頂峯(當然並不是說石破天超越蕭峯),石破天的無名無功,無我無人是佛家審美的極致。

但是佛家之俠的形象,從張無忌開始,都難免給人軟弱可欺的印象,這也是佛家之俠的困境。

在此基礎上,金庸進行了再一次突破,創造了反武俠的經典人物,韋小寶。

在《鹿鼎記》裏,金庸推翻了所有武俠形象,在這裏俠義沒有了任何出路,要麼如陳近南那樣爲宵小所戕害,要麼如歸辛樹那樣蠢不自知,要麼像馮錫範那樣爲人驅使,在這裏,俠義被戳得千瘡百孔,不惟俠義,盛世、明君、忠臣、良將、大儒、高僧同樣在這裏粉墨登場,又在這裏被暴露得體無完膚,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端來了個總曝光,這裏只有無盡的灰暗破敗,只有韋小寶這個沒有任何俠義精神的小混混身上反倒有了一些閃光。可以說,金庸用韋小寶給自己一手創建的江湖打了個粉碎,就此封筆。

這是金庸人物形象創作的一個歷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