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此人爲何一生戰功赫赫?最後因爲什麼而葬送了大明王朝?

此人爲何一生戰功赫赫?最後因爲什麼而葬送了大明王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向大明王朝宣戰,就此拉開了王朝更迭之序幕。敢於和明朝政府直接掰手腕,這足以說明努爾哈赤的實力已經足夠強大。然而努爾哈赤能夠有此實力並非一蹴而就,是通過自己以及祖、父三代人潛心經營和不斷努力的結果。都說成功人士背後的故事更加精彩,如此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努爾哈赤的人生“第一桶金”。

大明王朝對於關外少數民族採用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方針。這套方針不但省錢省力,而且一段時間內效果十分不錯,只是明朝政府和戍邊官員一旦出現鬆懈,或者由於對邊外情況不能瞭如指掌,搞錯了團結和打擊對象,後果是相當危險,當年大遼就是這麼管理白山黑水,大金就是如此管理蒙古高原,結果都被後者取而代之。

此人爲何一生戰功赫赫?最後因爲什麼而葬送了大明王朝?

其實大明王朝早在英宗時期,這套以夷制夷的方法就出現重大紕漏,幸虧有一幫能臣志士力挽狂瀾,但是此後大明王朝並沒有制定出解決外夷邊患更有效之方法。有隱患就可能發生大亂,直到嘉靖末年,出了個不大不小的岔子——建州女真王杲父子叛亂,熟料從此女真不在太平,大明王朝陰溝裏翻了船。

根據清史典籍的記載,愛新覺羅家族出身顯赫,祖上世代爲建州左衛女真的領導人。不論典籍記載是否屬實,到了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這一代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建州左衛的領導人已經易人。儘管如此,此時覺昌安還是有一定實力和財力,至少也應該是個部落頭領,所以他的兒子塔克世,也就是努爾哈赤的父親,才得以和王杲這樣的建州梟雄姻親,妻王杲之女喜塔臘氏,喜塔臘氏生有三子,其長子就是努爾哈赤,所以王杲就是努爾哈赤的外祖父。

隨着王杲實力的逐漸增強而鋒芒畢露,並且決心與明朝政府作對,着實讓覺昌安父子感覺十分不安,並且此時喜塔臘氏已經去世,於是他們父子二人決定叛離王杲投靠明朝邊官,他們投靠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李成樑。當然,覺昌安父子的投靠是暗地行爲,並不敢讓王杲知曉。

對於覺昌安父子的主動投誠,李成樑自然是求之不得。但是對於這對父子的忠誠度,李成樑是有所懷疑的,因此李成樑以好友的名義將努爾哈赤留在自己家中。名義上代爲照看,實際上就是將其留爲人質。因此努爾哈赤在十幾歲之後便常住在李成樑家中。

在李成樑家中居住這段時間,給了努爾哈赤學習漢族文化的機會,加之努爾哈赤本人天資聰穎,很快就有了閱讀《三國演義》等歷史名著的文化水平,這樣的機會在建州女真無論如何也不能得到。同時,努爾哈赤利用這段時間,同李成樑以及李成樑次子李如柏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依照當時的典籍記載,努爾哈赤與李成樑情同父子,與李如柏則有香火之情,這段早期經歷對努爾哈赤的人生髮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努爾哈赤的這段經歷,我們可以發現,努爾哈赤小小年紀就有了很強的適應環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十幾歲便懂得如何在逆境中經營自己的人生。這樣的本領,很多人窮其一生都無法匹及,但努爾哈赤做到了。這與努爾哈赤幼年喪母的不幸童年經歷有一定關係,但更多的還是來自於與生俱來的天分和一顆出人頭地的心。

大約在努爾哈赤十六歲的時候,努爾哈赤以結婚爲藉口,脫離了李成樑返回建州,因爲幼年喪母的原因,努爾哈赤兄弟經常生活在外祖父王杲的家中。好景不長,一場災難讓努爾哈赤的建州生活告一段落。

萬曆二年,李成樑正式對蠻橫已久的王杲發起總攻。李成樑不愧是一代名將,僅僅幾日就將囂張跋扈的王杲,打回到老巢古勒城。王杲對古勒城經營已久,易守難攻,於是憑藉地理優勢而負隅頑抗。李成樑見此狀況,遂出奇策以火攻之,這招果然管用,讓王杲軍隊措手不及而迅速潰敗,李成樑揮軍而上一舉拿下古勒城。王杲見大勢已去便趁亂逃跑,同時逃跑的還有他的長子阿臺。但是努爾哈赤和他的兄弟未能逃脫,被明軍俘虜。

就在此時,努爾哈赤又展現了他的機智。努爾哈赤見到李成樑,奮力抱住李成樑的馬腿請求一死。李成樑認出是努爾哈赤,沒有忍心動手,便將他們兄弟俘虜于軍中做苦力雜役。關鍵時刻,努爾哈赤利用自己的機智和與李成樑往日交往之關係,救了自己和兄弟們一命,都說成功之人總是運氣極佳,然而這好運氣由來背後之故事才真正值得人們回味。

被俘虜的努爾哈赤表現的極爲恭順,甚至頻頻獻媚於李成樑,拼命博得李成樑之信任。李成樑這個人好大喜功,個人生活比較奢華,對身外之物比較迷戀,這樣的人很容易被“糖衣炮彈”而打倒,再加之之前與努爾哈赤的關係,李成樑不但放鬆警惕並且開始有意栽培努爾哈赤。李成樑有意將努爾哈赤培養爲忠於自己的建州地方勢力。

只可惜李成樑低估了努爾哈赤,他一生戰功赫赫,無數女真、蒙古頭領都栽於己手,但萬萬沒想到,此時之疏忽,最後竟葬送了大明王朝。

匪首王杲逃竄,李成樑自然不肯罷休。李成樑先是將覺昌安逮捕爲人質,以要挾塔克世就範。塔克世父親、兒子都在李成樑手中,自然唯命是從,不敢有絲毫懈怠。但是塔克世非常聰明,他還不願意這麼早將自己臥底身份暴露,所以塔克世僅是提供線索,並沒有親自參與抓捕工作。

最後王杲是逃亡南關哈達部被哈達萬汗的兒子們設計抓捕的,當時哈達部是整個女真最強部落,是完全“服務”於大明王朝。所以可以斷定的是,王杲定是走投無路纔到了哈達地盤,能讓王杲在建州女真走投無路的人只有塔克世,所以王杲的落網塔克世可謂“功不可沒”。

紙裏包不住火,覺昌安、塔克世父子二人,背信棄義的行徑最終被很多女真部落、甚至本家族之人知曉並不齒,這也是努爾哈赤勢力蒸蒸日上時,依舊屢次被自己的堂兄弟攻擊的原因之一。

萬曆三年,建州梟雄王杲被處以極刑,磔死而後梟首遊示各邊。努爾哈赤對他的外公感情甚篤,並且十分敬仰。後世大清皇帝拜厄祖陵時,必先祭拜王杲,如此莊重之大禮儀可以說明王杲在努爾哈赤心目中的地位。在目睹外祖父被示衆的人頭之時,這位青年內心的創痛可想而知。如若換做一般十六七歲的青年,必定仇恨戰勝理智,但是努爾哈赤卻將仇恨埋藏於內心而不動聲色,依然侍奉李成樑左右如常。年輕的努爾哈赤城府之深,可見一斑。

故事發現至此,覺昌安及其子孫似乎已經效忠於李成樑,努爾哈赤也與李成樑建立了“情同父子”的良好關係,但是實際上他們“友誼的小船”並不牢靠,利益遠大於情意,這一點覺昌安和李成樑都是心知肚明。下一個重大“悲劇”的發生正是印證了上述結論。

此人爲何一生戰功赫赫?最後因爲什麼而葬送了大明王朝? 第2張

王杲雖死,但是他的長子阿臺並沒有一同落網,蟄伏了幾年之後,實力大增的阿臺接過了父親“反革命”大旗,繼續與明朝政府對抗,欲殺李成樑爲父報仇。李成樑當然不肯坐以待斃,既然已經有了收拾王杲的實戰經驗,對付阿臺也是輕車熟路,所以李成樑胸有成竹,是志在必得。其實李成樑巴不得你阿臺露頭作亂,正好藉此機會消滅各路反動勢力。

如出一轍,怎麼收拾王杲,就怎麼對付阿臺,嚮導是快速致勝的必要環節。這次的嚮導不但有塔克世,還另有其人,他就是尼堪外蘭。注意,覺昌安並沒有在嚮導名單之內,因爲此時覺昌安已經年過七旬,並且此時他已被阿臺俘虜,囚禁在古勒城(阿臺老巢)。

關於覺昌安被阿臺囚禁的原因說法不一,比較可信的就是覺昌安去往古勒城看望自己的孫女,也就是阿臺的妻子,因爲與阿臺政見向左被阿臺囚禁。我個人猜測很可能是覺昌安已經知道了李成樑要進攻古勒城的消息而去說服阿臺,勸阿臺儘早收手以免殺身之禍。但是,阿臺怎肯就此罷休,甚至阿臺已經知道當年的慘敗與覺昌安父子有直接關係,因此將覺昌安囚禁。

李成樑的大明官兵果然如期而至,在塔克世和尼堪外蘭的引導下,分別攻克阿海(阿臺之弟)和阿臺把守之城池。依照事實的結果推測,塔克世主要是進攻阿海一路明軍嚮導,而尼堪外蘭則與李成樑一同主攻阿臺。李成樑進攻阿臺用的還是老辦法——火攻,在強有力的火力打擊下,明軍迅速攻陷城池,也將匪首阿臺射殺,而覺昌安老人家也已經葬身火海,被燒的體無完膚。塔克世此時從另一路趕了過來,衝進古勒城搜尋自己的父親,此時在暗中埋伏的李成樑起了殺心。

李成樑之所以有除掉塔克世的想法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 覺昌安、塔克世這父子二人,並不是對自己忠心耿耿,李成樑極其厭惡他們父子二人兩面三刀之行徑;

2. 塔克世有勇有謀,加上自己“誤殺”其父覺昌安,李成樑十分擔心他成爲王杲第二,與自己爲敵;

3. 尼堪外蘭的慫恿。尼堪外蘭想法很簡單,除掉覺昌安、塔克世,李成樑的“大腿”他一個人抱。

基於以上分析,李成樑最終下了黑手,以髮式和穿着與匪夥類似而誤殺爲藉口,將塔克世射殺。就這樣有了後來覺昌安、塔克世父子同時葬身古勒城之說。

而此時努爾哈赤正在葉赫求親(清太宗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哲哲就是這次求親而嫁給努爾哈赤),所以剛好躲過了這次災難。其實,努爾哈赤此次求親很有可能是塔克世刻意安排,就是要讓努爾哈赤躲過這次血雨腥風。所以在如此殘酷、弱肉強食的生存環境中,智慧對於生存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躲過一難的努爾哈赤,聞聽祖、父二人均已喪命,可謂悲憤不已。但是,努爾哈赤並沒有被憤怒衝昏頭腦,而是理智的與明朝邊官進行交涉。李成樑自知理虧,另外李成樑並不想讓尼堪外蘭獨吞戰果,於是就給予努爾哈赤豐厚賠償,而且還賜給努爾哈赤指揮使官銜。應該說,通過這次談判,努爾哈赤獲得經濟與政治雙豐收。

再加之祖、父遺留之基業,努爾哈赤就這樣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所謂“第一桶金”也不過是百來號人馬。有了這一桶金,努爾哈赤便開啓了偉業的征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