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明朝爲萬曆朝鮮戰爭付出了多大代價?應該從哪兩方面分析?

明朝爲萬曆朝鮮戰爭付出了多大代價?應該從哪兩方面分析?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個問題可以從兵力折損和財政消耗兩個方面來分析。《明史》對這場戰爭的評價也是由此着手:「自關白(豐臣秀吉)侵東國,前後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

明朝爲萬曆朝鮮戰爭付出了多大代價?應該從哪兩方面分析?

但《明史》的說法並不準確,明廷在「朝鮮之役」中投入兵力雖巨,到戰爭末期(公元 1598 年),明軍在朝鮮的總兵力已達 12 萬人左右(陸軍、水軍合計),卻也遠遠達不到可以「喪師數十萬」的規模。

明軍在朝鮮的兵力折損到底有多少呢?

造成明軍傷亡較多的戰役,總體上共分三次。

最慘烈的一次是「泗川之戰」,明軍將領董一元率部 2 萬多人進攻泗川,被日軍守將島津義弘以萬餘人擊潰,折損兵力約 7 千餘人。

明朝爲萬曆朝鮮戰爭付出了多大代價?應該從哪兩方面分析? 第2張

第二爲「第一次蔚山之戰」,明軍將領麻貴率部 4 萬 4 千人進攻蔚山,被日軍守將加藤清正以 2 萬多人擊潰,傷亡 4 千餘人。

第三爲「南原之戰」,日軍主帥宇喜多秀家率兵 4 萬人圍攻南原城,明軍楊元部 3 千人幾乎被全殲,僅逃出 2 百人。

算上其餘戰役中零零星星的損失,明軍在朝鮮的總傷亡數約有 2 萬人左右。這個數字雖然不小,卻遠不及《明史》批判的程度,也尚不至於對明朝的邊軍實力造成致命損害。

真正讓明廷產生「割肉之痛」的,還是「朝鮮之役」所耗費的國家財政。

前後七年間,明廷在「朝鮮之役」共投入餉銀 500 多萬兩、物資(主要指糧食)200 多萬兩——合計約 800 多萬兩。僅次於曠日持久且最終導致明朝滅亡的「明金戰爭」,是明朝歷史上支出第二多的戰爭。

不過,以萬曆初期的儲備,倒也不是完全無法承擔「朝鮮之役」的花銷。

在明神宗朱翊鈞繼位之初,明廷的內外府庫還非常充盈。當時,太倉共有歷代存銀 600 多萬兩,太僕寺庫房多年來也積存了 1000 餘萬兩。再加上張居正執政的十年間,財政收入有所增加,使得太倉存銀又增添 300 多萬兩。

然而,「朝鮮之役」並不是在朝廷上下節衣縮食的基礎上開打的,打仗之外的開支同樣浩繁,虛耗財政的速度未必亞於戰爭。而單就戰爭開銷而言,它也只是「萬曆三大徵」之一。在與之相近的時期,還爆發了「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兩場戰爭。

其中,最早發生的「寧夏之役」花銷最少,也最不讓明廷吃力,餉銀耗費不到 200 萬兩。

但等到「朝鮮之役」發生時,國庫已明顯吃緊。尤其是到「朝鮮之役」的最終階段(公元 1598 年),太倉一空如洗,僅老庫還有存銀 200 萬兩。太僕寺積存的上千萬庫銀也被大量挪用,僅餘 300 多萬兩。

至「播州之役」結束時(公元 1600 年),朝廷又花費餉銀及善後款共 300 多萬兩,先前的積蓄已基本耗盡。

對於明帝國,最要命的問題在於:它還未來得及走出「三大徵」之後的財政危機,與後金之間的關鍵性戰役「薩爾滸戰役」就開始了。

在「薩爾滸戰役」開始前,明廷因府庫空虛,已經不得不用臨時增稅的辦法籌集餉銀。即便如此,餉銀依舊捉襟見肘。由於糧餉不足,經略楊鎬一再催促進兵,導致有些部隊甚至沒能及時趕赴遼東。明軍對外號稱有大軍 47 萬,實際上只集結了官兵 8 萬 8 千餘人。

不過,即使沒有「朝鮮之役」的影響,明朝也未必就能打贏「明金戰爭」。由於行政效率低下,它在「明金戰爭」中的開支每年均在 200 多萬兩以上,高峯時一年就花掉 700 多萬兩。二十多年間,明廷的戰爭總開銷高達 6000 多萬兩白銀,數倍於先前積蓄的 2000 萬兩,更不要說「朝鮮之役」消耗的 800 萬兩。

明朝爲萬曆朝鮮戰爭付出了多大代價?應該從哪兩方面分析? 第3張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