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自唐朝覆滅以後 西安古城爲何再也無緣首都稱號

自唐朝覆滅以後 西安古城爲何再也無緣首都稱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話說,西安作爲我們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城市,不但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美譽,還曾經以其華麗和實力震驚了全世界,甚至,在當時它還擁有世界之都的魅力。然而,自唐朝覆滅以後,西安這座古城卻爲什麼再也無緣首都這個光輝的名稱呢?

自唐朝覆滅以後 西安古城爲何再也無緣首都稱號

網絡配圖

首先,我們先共同回首一下隋唐時期的西安。那時候,它確實很牛逼。一方面,從風水學上講,西安當時是八水繞長安,也就是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圍繞着它,所以,也就呈現出了“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的別樣風采。同時,這些河流還爲關中平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農業基礎。加之,當時的中國的長安正處於中國歷史上第三個溫暖期,即:從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所以,氣候溫暖溼潤、社會富庶繁華。另一方面,自西周起至漢代,西安(長安)之所以能夠成爲首都,最大的優勢就是由於其西靠隴山、北依黃河、南抵秦嶺,一片沃野千里的地理形勢。加之,一年兩熟的莊稼,以及豐沛的物產。所以,漢高祖劉邦雖然作爲楚人,但由於考慮到了建國初期中央與各個地方諸侯國間的矛盾,所以,就不得不採取了劉敬的策略,利用關中獨特的地理形勢而定都長安(西安)。

自唐朝覆滅以後 西安古城爲何再也無緣首都稱號 第2張

網絡配圖

然而,話說到此,可能就會有人要問:“這風水和地理對於一個國家的都城而言,真的那麼重要嗎?”回答是肯定的。事實上,我們中國曆代的王朝的統治者都特別重視陰陽學和風水學。加上,作爲一個王朝的首都,肯定就會人多,而人多的話就得吃飯,但如果吃飯的話,就得這個地方有糧食。所以,作爲當時中國的重要糧食產區之一的長安(西安)地區,自然就是定都的首選了。但是,之後伴隨着時光的推移,西安的氣候也在發生着悄然的變化,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西安的氣候更是已經逐漸遠離了那個歷史上的“溫暖期”,甚至,氣候逐漸越來越惡劣。比如,就在明朝崇禎時期的所出現的乾旱,直接導致了那時候的西安地區,有很多人都旱的活不下去,最終,只好四處逃荒,從而還導致一時間土匪橫行。顯然,這種情況又怎能再做中國的首都?

自唐朝覆滅以後 西安古城爲何再也無緣首都稱號 第3張

網絡配圖

同時,自宋代以後,由於後來的很多統治者大多都出自中國的南方,最起碼也都有着一種偏安江南的慵懶心態,所以,致使中國的統治中心開始一度南移,從而也使西安這座城市開始在歷史的塵埃中逐漸悄然隱退。加上,唐朝以後,伴隨着黃巢之亂、安史之亂的發生,以及西域廣大地區的丟失,河西走廊的斷裂,中國開始由一個對外擴張的帝國,逐漸轉向了一個以防守爲主的國家。長安也開始由經略西域,進擊吐蕃的指揮地,轉變爲一個國家西北邊防線上的軍事城市。而這又不但導致西安地區的人口日漸稀少,還逐漸導致了陸上的絲綢之路開始被海上絲綢之路予以無情的取代。可以說,所有的這些不利因素,都讓歷代開國皇帝對西安這座城市望而怯步。

總之,自唐朝以後,西安爲什麼再沒有成爲國家的首都?老呂認爲:那就是集環境、經濟、軍事以及政治,多重交織下的一種歷史必然。(呂海峯)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