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沒想到三千年前的商朝人 飲食竟如此豐富!

沒想到三千年前的商朝人 飲食竟如此豐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朝是我國在國際上公認的第一個朝代,殷墟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極富考古價值的證據,作爲佐證商朝人生活的最有力的物證。正所謂“食者,萬物之始也”,今天小編就帶您看看商朝時期人們到底吃些什麼食物。根據殷墟的甲骨文發掘,學者們驚訝地發現,商朝時期人們竟然就能吃到許多種食物。這些食物流傳至今,依然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本文僅僅列舉兩大類最爲主要的食物:一類是農作物,另一類是牲畜。

沒想到三千年前的商朝人 飲食竟如此豐富!

網絡配圖

 一、商朝人吃什麼農作物

我國祖先很早之前,就掌握了耕種農作物的關鍵技術。數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年”字。所謂甲骨文的“年”字,和我們理解的年有很大不同。甲骨文的“年”字如同一個人身上揹着一大片禾葉,意味着收成。甲骨文中的“年”也和新年完全不沾邊,這個“年”往往指的是穀物,而且還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像年與禾兩個甲骨文,在商代有這相似的含義。

大家如果查閱字典就會知道,現代的“禾”字不僅僅可以表示穀子,也就是粟,還能泛指所有的穀物。在商代,“年”竟然可以和現代的“禾”字有完全相同的含義。卜辭中如果出現“受年”、“受禾”,或者“年有足雨”、“禾有及雨”,那麼“年”與“禾”就代表現代的粟。倘若卜辭中出現了“黍年”和“秬年”,那麼“年”就代表所有的穀類。突然發現“年”與今天的年完全不沾邊,是不是有點小驚喜?從這個現象,我們也可以看出,所謂“年獸”一說完全是後世纔有的傳說,爲了附會“新年”這個含義。

除了“年”代表穀子和穀物外,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甲骨文中反覆出現了“稻”這個字,很多人就誤以爲是商朝人種植水稻。其實那個時候的“稻”字,指的也是粟,和水稻毫無關係。那個時候,商朝人還沒有發明引水入田的技術,更沒有水田這種東西,所以根本不可能種植水稻。有些人以河姆渡人作爲反駁,然而河姆渡人和商人壓根沒辦法聯繫。再加上直到紂王時期,商朝的領土才擴展到江蘇地區,加上古代北方種水稻幾乎不可能,因此專家說甲骨文的“稻”字和水稻無關,理由是非常充分的。

除了種種植糧食作物,古人也是非常喜歡吃水果的。商朝時期,流傳最廣的水果莫過於“杏”。卜辭《說文》有這樣一段記載:“杏,果也。從木可省聲。”別小看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傳達了兩個非常關鍵的信息。一來,商朝人知道杏子是一種水果。二來,既然杏屬於“果”,就一定表示果是一個集合概念,有很多種。不過根據甲骨文的卜辭,我們只知道當時的人愛吃杏。

沒想到三千年前的商朝人 飲食竟如此豐富! 第2張

網絡配圖

 二、商朝人養什麼牲畜

人類本來就是雜食動物,肉類肯定是不能少的,這是進化必須的東西。所以甲骨文很早之前就有了“肉”字。而肉最初的來源是狩獵。後來隨着人口數量的增多,單純的狩獵難以滿足需求,飼養牲畜也就成了肉食的主要來源。

幾乎所有的人類族羣,在很久以前都有過遊牧的經歷。所以對人類來說,飼養牲畜的時間應當比種植農作物的時間要悠久得多。

而最普遍的牲畜,莫過於家豬了。古代管家豬不叫豬,而是“豕”(讀作“屎”)。後來這個字演化成了“豚”,也一樣指豬。日本人到現在還管家豬叫“豚”,就是受了早期漢文化的影響。根據卜辭,商代甚至發展出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豬圈,牲畜的產量穩定上升。

另一個催生畜牧業的內在動力就是商代的祭祀活動。當時爲了祭天,一次殺死上千頭牲畜也是十分常見之事。倘若牲畜數量不夠,肯定難以滿足祭祀的要求。

狗這種動物很早之前就被中國的祖先所馴化,爲人所用。卜辭有云:“狩,犬田也。”說明商代的犬類一般都用於田獵。狗狗偶爾也會用於軍事,負責探個路啥的。

沒想到三千年前的商朝人 飲食竟如此豐富! 第3張

網絡配圖

除了豬肉,牛羊肉也是商人經常吃的肉。商代不像後世,爲了耕作命令民間不許殺牛,反而很樂意吃牛肉。不過當時的貴族對牛羊肉並不是十分中意,他們愛吃的是另一種珍饈——鹿肉。直到今天,湯陰羑里城附近有還開設的鹿場,販賣鹿肉供遊客品嚐。此外,虎、馬、兔、雞等字均在甲骨文中出現過。而最讓後世驚訝的,是商朝都城附近還存在大象。不過中原象最終滅亡,今人再也見不到這種生物了。

三、商朝人還喝飲料

你要是以爲三千年前的商人只喝水,那就大錯特錯了!當時的人用自己的智慧,發明出了釀酒技術。甲骨文中屢次出現的“爵”字,就代表一種飲酒的容器。根據中國人釀酒的特點,當時的酒應該是用糧食釀造的。

小編在這裏推測,既然當時的人釀出了酒,那也必然釀出了醋。畢竟釀酒釀不好,很容易變成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