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有关引申的历史百科

成语“逐鹿中原”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逐鹿中原”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封部将韩信为齐王,对他非常宠信。韩信的谋士蒯通看到韩信的力量已经很大,就劝韩信背叛刘邦,带领军队与刘邦、项羽共争天下,那时天下三分之势可以实现。可是,韩信觉得刘邦对他不错,不忍心背叛汉王。刘邦......
2020-10-28
成语“励精图治”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励精图治”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公元前74年,西汉大将军霍光立刘询为汉宣帝。由于当时宣帝年纪小,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由霍光独揽,汉宣帝只是个摆设。霍光虽然掌握着大权,霍氏一门也被封为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满足。她为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皇后......
2020-10-23
成语“徙宅忘妻”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徙宅忘妻”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徙宅忘妻【拼音】:xǐzháiwàngqī【解释】:徙:迁移;宅:住所。搬家忘记把妻子带走。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成语故事】:“徙宅忘妻”就是搬家(徙宅)时而跋遗忘了妻子,没有让她一块儿迁居,这个人真是糊涂透顶了......
2020-12-24
成语“自相矛盾”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自相矛盾”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自相矛盾【拼音】:zìxiāngmáodùn【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
2021-01-08
成语“未雨绸缪”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未雨绸缪”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未雨绸缪【拼音】:wèiyǔchóumóu【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故事】: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
2020-12-23
成语“东施效颦”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东施效颦”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东施效颦【拼音】:dōngshīxiàopín【解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成语故事】: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
2020-11-25
成语“夜以继日”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夜以继日”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可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成王即位,年纪只有十三岁。因为成王年纪小,就由叔叔周公辅佐处理朝政。周公的能力很强,担任辅政的艰巨任务后,总是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不管处于什么情况,只......
2020-10-28
成语“奄奄一息”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奄奄一息”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奄奄一息【拼音】:yǎnyǎnyīxī【解释】: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成语故事】:李密,字令伯,晋朝犍为武阳县人。他曾在蜀汉担任尚书郎的职务,以文学才辩见称于世。蜀汉亡后,西晋一些地方......
2020-12-26
成语“铁石心肠”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铁石心肠”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将父亲害死,迫不及待地登上帝位。他当上皇帝后,命令负责检察工作的司隶大夫薛道衡对天下所有官员进行考察。薛道衡这个人非常认真,经过一番细心的考察后,他向炀帝禀报了对众位大臣的评价。他评价颍川......
2020-10-21
成语“曾参杀人”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曾参杀人”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曾参杀人【拼音】:zēngshēnshārén【解释】:比喻流言可畏。【成语故事】:春秋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曾参,曾参是个非常用功念书、孝顺父母的人!有一天,有人跑去对曾参的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马......
2021-01-06
成语“闻鸡起舞”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闻鸡起舞”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闻鸡起舞【拼音】:wénjīqǐwǔ【解释】: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成语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
2020-12-23
成语“悔过自新”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悔过自新”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西汉时期,医学家中以淳于意较为有名。他从小就热爱医术,喜欢摆弄银针、药品。后来,淳于意拜着名医生公乘阳庆为师,学到了黄帝、扁鹊流传下来的医术,攻克了很多疑难杂症。后来,因为医死了人,被官府判以肉刑,要押到京城长安去行......
2020-10-23
成语“专心致志”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专心致志”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专心致志【拼音】:zhuānxīnzhìzhì【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成语故事】:古代,有一个名叫秋的下围棋的人,棋艺精湛。有两个学生跟他学下棋。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
2021-01-08
成语“重蹈覆辙”是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重蹈覆辙”是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东汉桓帝时期,宦官把持朝政,结党营私。老百姓在沉重压迫下不断起来反抗,世家豪族和文人们对此也强烈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司隶校尉李膺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人联合起来,表示反对宦官专权。但是,宦官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光凭一些......
2020-10-28
成语“ 脍炙人口”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 脍炙人口”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脍炙人口【拼音】:kuàizhìrénkǒu【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
2020-12-07
成语“妇人之仁”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妇人之仁”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历史上着名的大将韩信在楚汉相争时曾经投奔过项羽。由于项羽有勇无谋,不善用人,韩信得不到重用,于是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他投奔刘邦以后,开始也未被重用,也想过要走。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才把他追了回来。在萧何的极......
2020-10-22
成语“狼子野心”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狼子野心”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春秋时,若敖氏的后代子文做了楚国令尹。当时,楚国不设相国,令尹是最高的长官。他为人公正,执法严明,楚国的属官和百姓都很敬重他。子文的兄弟叫子良,在楚国做司马,生了个儿子叫越椒。越椒满月那天,司马府宴请宾客,府中一片喜气......
2020-10-22
成语“靡靡之音”是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靡靡之音”是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商纣王征服有苏氏,并将其女儿妲己作为战利品带回朝歌。纣王迷恋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他在朝歌建造了一座高千尺、广三里的鹿台,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舞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
2022-06-09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一士谔谔(e)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大臣,他执政十九年,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商鞅为此十分得意,许多朋友和官员都奉承他。有一次,门客赵良拜谒商鞅。商鞅说:“孟兰皋向我介绍了你,我希望能够和你结交为朋友,可以吗?”......
2020-10-21
成语“心腹之患”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心腹之患”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
2020-10-23

 58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