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京族哈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它有何歷史淵源?

京族哈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它有何歷史淵源?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哈節,又稱“唱哈節”,所謂“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傳統歌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京族哈節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哈節主要流行於廣西的京族居住地區。哈節的日期各地不同,萬尾、巫頭二島爲農曆六月初十,山心島爲農曆八月初十,海邊的一些村落則在正月二十五日。雖日期各異,但節日的形式與內容基本相同。哈節是京族最隆重的節日,也稱“唱哈節”。“哈”是京語譯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節日期不一樣,或農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專門用於哈節活動的建築物——哈亭。京族哈節活動由祭祖、鄉飲、社交、娛樂等內容組成。

京族哈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它有何歷史淵源?

歷史淵源

關於哈節的歷史淵源有不少民間傳說,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傳說稱:古代有位歌仙來到京族三島,以傳歌爲名,動員羣衆起來反抗封建壓迫。她的歌聲感動了許多羣衆。後人爲了紀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傳歌,漸成節俗。各村的哈亭是節日活動的中心。

另一說在四五百年前,北部灣岸邊的白龍嶺下,有一條巨大的蜈蚣精,它吃人成性,凡從此海域過往的船隻,都要奉送一個活人給它吃,不然就會翻船,害得人們妻離子散,不得安寧。有一位神仙知道後,就來到這裏爲民除害。神仙化作乞丐,搭船過海,船駛到蜈蚣精洞口,當蜈蚣精張口撲來時,神仙把事先煨得滾燙的大南瓜塞進蜈蚣精口裏,蜈蚣精吞下大南瓜,燙得直打滾,屍斷三截,隨波逐流成爲萬尾、巫山、山心“京族三島”,附近居民才得以安居樂業。於是京族人把大仙尊奉爲“鎮海大王”,立廟祀之,每年都到海邊迎接“鎮海大王”來享祭,這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哈節。

京族哈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它有何歷史淵源? 第2張

分佈範圍

京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的萬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地處中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的部位,與越南隔海相望。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