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古代蹴鞠的製作材料是什麼?蹴鞠製作工藝是如何變化的?

古代蹴鞠的製作材料是什麼?蹴鞠製作工藝是如何變化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蹴鞠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種活動,“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是指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此“蹴鞠”指的就是古人用教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現代的足球。

蹴鞠的製作材料經歷了長時間的變化與發展,在此期間其製作工藝穩步提升。

根據文史記載,早在戰國時期,蹴鞠在齊國都城已經廣泛開展,此時這項運動被稱爲“蹋鞠”,鞠的構造簡單,一般就是用破布包裹雜物形成一個球狀物體。到了兩漢南北朝時期,蹴鞠的製作慢慢統一化,其製作逐漸規定爲用皮革製作,且內置動物毛髮作爲填充物,稱“毛球”,一般都是實心球。《漢書》記載說:“鞠,以皮爲之,中實以物”。

古代蹴鞠的製作材料是什麼?蹴鞠製作工藝是如何變化的?

但這種實心球極大地限制了蹴鞠的彈性,讓蹴鞠失去了原本的靈活性,並且由於皮革剪影,容易對踢球者的腳踝造成傷害,到了手工業發展迅速的唐朝時期,製作蹴鞠的材料以及基本工藝發生了巨大變革,出現了充氣鞠。

唐朝時期人們第一次將蹴鞠的製作材料進行徹底升級,用六片或八片尖皮縫合拼接成圓形球殼,再用動物膀胱做內膽,將其充滿氣,使之成爲一個充氣球。這樣製作而成的充氣空心鞠,無論從彈性還是重量相較於之前的皮革實心鞠來說,都有着巨大的進步。這種制鞠技術的革新,使鞠結實又輕巧,也能讓蹴鞠運動員更好地發揮實力。也正是這種充氣空心蹴鞠的誕生爲後面女子蹴鞠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古代蹴鞠的製作材料是什麼?蹴鞠製作工藝是如何變化的? 第2張

在唐人徐堅的《初學記》中對於充氣空心蹴鞠有這樣的描述:“今用皮,以胞爲裏,噓氣閉而蹴之”。在唐代仲無頗的《氣毬賦》也有記載:“氣之爲球,合而成質。俾騰躍而攸利,在吹噓而取實。盡心規矩,初因方以致圓;假手彌縫,終使滿而不溢...”

到了宋朝,蹴鞠的製作工藝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由十或十二張香皮縫製而成,工藝爲“密砌縫成,不露線角”,質量高的球要求重量“正重十二兩”,形狀要“碎湊十分圓”。《蹴鞠圖譜》中就曾有記載蹴鞠製作工藝:“密砌縫成侵不露線角,嵌縫深窩,梨花可戲,虎掌堪觀,側金錢短難縫,六葉桃偏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