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藏族農區服飾有什麼特點 牧區服飾有什麼特點

藏族農區服飾有什麼特點 牧區服飾有什麼特點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藏族農區服飾介紹

男子穿一種大領開右襟的氆氌長袍。穿時將衣服頂在頭上,腰繫一條帶子,垂下去的部分使其略過膝蓋,伸出頭後,腰部就自然形成一個囊袋,可以放進隨身帶的物品。腳穿皮靴或“鬆巴鞋”,赤腳的也有。過去的俗人男子都留髮辮,有時爲了便於操作,就把辮子盤在頭上。一般都穿兩耳,左耳帶一個大耳環,藏語叫“納龍”。

喇嘛則一律穿紫紅的裙子,長齊腳面;上身穿一件背心,外披一張有身長兩倍半的紫紅色的披單,稱爲“袈裟”;腳穿特製的喇嘛靴,普通喇嘛打赤腳的也不少;按規定應戴的帽子,多半在念經時才戴,平時出寺廟一般不戴帽;僧官和活佛有規定的帽子,出門則要戴上。喇嘛和尼姑的服裝有等級界線,無論式樣、顏色或質量,均要根據地位決定,地位較高的,他(她)們的坎肩上均鑲有緞子,長裙和披單則爲毛料,鞋上也鑲有一塊緞子表示其地位。

農區和城鎮的婦女,冬季穿長袖長袍,夏天穿無袖長袍,內着各種顏色和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有彩色橫條的“邦墊”(圍裙),但姑娘一般不準系。由於西藏各地的自然條件、氣候不同,服裝的樣式也有差別,如工布、昌都、山南、日喀則和拉薩等地,有明顯的地區特色。裝飾方面,地區特色更爲明顯。一般說來,少女時梳一條髮辮,成年後分成兩條,另在頭頂分出一小撮以供掛“巴珠”。“巴珠”是一種三角形的頭飾,普通以布紮成一個三角形的架子,上面綴以珊瑚、鬆耳石,胸前照例戴一個“嘎烏”(佛盒)。兩耳前面掛一雙魚形飾物(耳掛)。

藏族農區服飾有什麼特點 牧區服飾有什麼特點

藏族牧區服飾介紹

藏族牧區服飾介紹西藏牧民大都生活在遼闊無垠的藏北草原,那裏海拔高,風沙大,氣候酷寒,他們的服裝首先以擋風禦寒爲目的,當然也注重實用和美觀,藏北草原盛產的羊皮是製作服裝的主要材料。藏北牧人平日都穿寬大、厚重的羊皮袍,坦露右臂,亮出古銅色的胸膛。袍子大都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襬用15釐米左右的黑平絨鑲邊。白天穿在身上,晚上可當被蓋。他們愛蓄長髮,摻入紅色絲線編成髮辮盤於頭上,頗爲壯觀,故稱“英雄發”。夏日戴紅纓氈帽,這種帽子非常古老,很多壁畫裏的山神都戴這種帽子。冬日戴毛絨或狐狸皮帽。在吐蕃時期,甚至以後的一些年代,狐皮是作爲怯弱的象徵,對臨陣逃脫的膽小鬼才強迫其披戴狐尾以示羞辱,吐蕃和帕竹法律中都有“懦夫狐狸律”的條文。但近代牧區甚至城鎮和農村盛行戴狐狸皮帽,講究頭腳齊全並用綢段幫襯。牧人在節日或盛大慶典上多穿羊羔皮袍,用毛料或緞子做面料,領口、袖口和下襬鑲水獺皮或豹皮。他們腰繫製作精美的火鐮石盒、子彈盒、鼻菸盒等,胸前或右側掛座鐘形的護身符。牧區男子還離不開腰刀、短刀和火槍。這些過去是防身的法寶,現在逐漸成爲一種裝飾或財富的顯示。牧區婦女平日也穿羊皮袍,領口、袖口和下襬先用黑平絨鑲邊,再以紅、藍、綠三色平絨條作裝飾。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