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食不甘味”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成語“食不甘味”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 食不甘味

成語“食不甘味”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拼音】: shí bù gān wèi

【解釋】: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裏有事,吃東西也不香。

【成語故事】:

戰國後期,有齊、秦、楚、燕、韓、魏七國,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國是最爲強大,它經常侵犯其他國家

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見楚威王,要挾說:“如果楚國不服從秦國,秦國就要出兵伐楚。

楚威王聞聽大怒,下令把秦國使者驅逐出境。

成語“食不甘味”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第2張

但楚威王又因實力不足而焦慮不安,如果強秦發兵入侵該如何辦呢?

恰在這時說客蘇秦(曾任趙國相國、武安侯)前來拜他勸楚威王與趙、魏等國聯合起來抗秦。

楚威王一聽,十分高興,說:“非常感謝你的妙計,我正爲這件事‘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現在就按你的計策去做。”“食不甘味”,意爲吃東西不辯美味,形容心中憂慮或身體不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