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成語典故 > 關於破釜沉舟有何歷史典故?這個典故給予了什麼道理?

關於破釜沉舟有何歷史典故?這個典故給予了什麼道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衆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破釜沉舟的歷史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破釜沉舟有何歷史典故?這個典故給予了什麼道理?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釜:古代用來煮飯的鍋;舟:小船。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

【歷史典故】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在吳中的項梁、項羽起而響應。原先齊、趙、燕、魏等國的舊貴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復了自己國家的名稱。秦朝派大將章邯出征,章邯擊破了項梁率領的楚軍主力之後,帶領大軍北渡黃河,攻打當時自稱趙王的趙歇。趙軍被圍,趕緊派人四處求救。

楚懷王接到趙王求援的書信,派宋義爲上將軍,帶着項羽、范增北上救趙。大軍由彭城出發,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鬥志很旺。但是宋義膽小怕事,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軍拼命,到達安一陽一的時候,便號令全軍原地休息,一住就是40多天。項羽實在忍不住了,便來質問宋義。原來宋義想讓秦趙兩國的軍隊打到筋疲力盡的時候,再出兵。他還說全軍不服從命令的一概都得砍頭。

關於破釜沉舟有何歷史典故?這個典故給予了什麼道理? 第2張

項羽脾氣火暴,怎麼能嚥下這口氣!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裝,來到宋義的軍帳之中,一劍斬下他的腦袋。將士們紛紛表示願意服從項羽的指揮,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一職。項羽下令士兵每人帶足三天的口糧,還 要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並跟將士們說,,要吃飯的話,就到章邯的軍營中取鍋。大軍渡過漳河,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以此表明要決一死戰。

戰士們看退路沒了,這場仗如果打不贏,誰也活不成。在項羽的指揮下,楚軍同秦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個個以一當十,如下山猛虎,奮勇拼殺。楚軍終於以少勝多,大敗秦軍。

【成長心語】

破釜沉舟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具體運用。它是人們在出乎意料的緊急狀況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可以煥發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激發人的生存潛能。軍事家孫武曾說過:“將帥賦予軍隊任務,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使他們有進無退;率領軍隊深入諸侯國土,要像弩機射出的箭一樣使其一往直前。”處於絕境中的人,爲了求生會爆發出一種出人意料的潛力。如果你的人生過於安逸,毫無激情,就可以試着切斷自己的後路,將自己置身於懸崖絕壁之上,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還有如此大的能量,原來自己還 可以做許多自己從未想過的事情。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