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投筆從戎”背後有何歷史典故?該如何理解?

成語“投筆從戎”背後有何歷史典故?該如何理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解釋成語“投筆從戎”?有什麼典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 投筆從戎

【拼音】: tóu bǐ cóng róng

【解釋】: 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成語“投筆從戎”背後有何歷史典故?該如何理解?

【成語故事】: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着寫着,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

成語“投筆從戎”背後有何歷史典故?該如何理解? 第2張

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爲國家奉獻自己。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着,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着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能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