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徐霞客遊記》原文欣賞:遊天台山日記後

《徐霞客遊記》原文欣賞:遊天台山日記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自寧海發騎騎馬出發,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東南十五里爲桑洲驛,乃臺郡道也;西南十里鬆門嶺,爲入天台道。

十五日 渡水母溪,登鬆門嶺,過玉愛山,共三十里,飯於筋竹嶺庵,其地爲寧海、天台界。陟山岡三十餘里,寂無人煙,昔彌陀庵亦廢。下一嶺,叢山杳冥中,得村家,瀹茗yuè煮飲石上。又十餘里,逾嶺而入天封寺。寺在華頂峯下,爲天台幽絕處。卻騎下馬,同僧無餘上華頂寺,宿淨因房,月色明瑩。其地去頂尚三裏,餘乘月獨上,誤登東峯之望海尖,西轉,始得路至華頂。歸寺已更餘矣。

十六日 五鼓,乘月上華頂,觀日出。衣履盡溼,還炙衣寺中。從寺右逾一嶺,南下十里,至分水嶺。嶺西之水出石樑,嶺東之水出天封。循溪北轉,水石漸幽。又十里,過上方廣寺,抵曇花亭,觀石樑奇麗,若初識者。

十七日 仍出分水嶺,南十里,登察嶺。嶺甚高,與華頂分南北界。西下至龍王堂,其地爲諸道交會處。南十里,至寒風闕。又南下十里,至銀地嶺,有智者塔已廢。左轉得大悲寺,寺旁有石,爲智者拜經臺。寺僧恆如爲炊飯,乃分行囊從國清下至縣,餘與仲昭兄以輕裝東下高明寺。寺爲無量講師復建,右有幽溪。溪側諸勝曰圓通洞、松風閣、靈響巖。

《徐霞客遊記》原文欣賞:遊天台山日記後

十八日 仲昭坐圓通洞,寺僧導餘探石筍之奇。循溪東下,抵螺溪。溯溪北上,兩崖峭石夾立,樹巔飛瀑紛紛。踐石躡流,七裏,山回溪墜,已到石筍峯底,仰面峯莫辨,以右崖掩之也。從崖側逾隙而下,反出石筍之上,始見一石矗立澗中,澗水下搗其根,懸而爲瀑,亦水石奇勝處也。循溪北轉,兩崖愈峭,下匯爲潭,是爲螺螄潭、上壁立而下淵深。攀崖側懸藤,踞石遙睇其內。潭上石壁,中劈爲四岐,若交衢然。潭水下薄,不能窺其涯涘sì水邊。最內兩崖之上,一石橫嵌,儼若飛樑。樑內飛瀑自上墜潭中,高與石樑等。四旁重崖回映,可望而不可即,非石樑所能齊也。其上有"仙人鞋",在寒風闕之左,可逾嶺而至。雨驟,不成行,還憩松風閣。

二十日 抵天台縣。

至四月十六日自雁宕返,乃盡天台以西之勝。北七裏,至赤城麓,仰視丹霞層亙,浮屠佛塔標其巔,兀立於重嵐攢翠間。上一里,至中巖,巖中佛廬新整,不復似昔時凋敝。時急於瓊臺、雙闕,不暇再躡上巖,遂西越一嶺,由小路七裏,出落馬橋。又十五里,西北至瀑布山左登嶺。五里,上桐柏山。越嶺而北,得平疇一圍,羣峯環繞,若另闢一天。桐柏宮正當其中,惟中殿僅存,夷、齊即伯夷、叔齊二石像尚在右室,雕琢甚古,唐以前物也。黃冠久無住此者,羣農見遊客至,俱停耕來訊,遂挾一人爲導。西三裏,越二小嶺,下層崖中,登瓊臺焉。一峯突瞰重坑,三而俱危崖迴繞。崖右之溪,從西北萬山中直搗峯下,是爲百丈崖。崖根澗水至瓊臺腳下,一泓深碧如黛,是名百丈龍潭。峯前復起一峯,卓立如柱,高與四圍之崖等,即瓊臺也。臺後倚百丈崖,前即雙闕對峙,層崖外繞,旁絕附麗。登臺者從北峯懸墜而下,度坳脊處咫尺,復攀枝仰陟而上,俱在削石流沙間。趾無所着也。從臺端再攀歷南下,有石突起,窟其中爲龕,如琢削而就者,曰仙人坐。瓊臺之奇,在中懸絕壑,積翠四繞。雙闕亦其外繞中對峙之崖,非由澗底再上,不能登也。憶餘二十年前,同雲峯自桃源來,溯其外澗入,未深窮其窟奧。今始俯瞰於崖端,高深俱無遺勝矣。飯桐柏宮,仍下山麓,南從小徑渡溪,十里,出天台、關嶺之官道。復南入小徑,隙行十里,路左一峯兀立若天柱,問知爲青山茁。又溯南來之溪十里,宿於坪頭潭之旅舍。

《徐霞客遊記》原文欣賞:遊天台山日記後 第2張

十七日 由坪頭潭西南八里,至江司陳氏。渡溪左行,又八里,南折入山。陟小嶺二重,又六裏,重溪回合中,忽石巖高峙,其南即寒巖,東即明巖也。令僮先馳,炊於明巖寺,餘輩遂南向寒巖。路左俱懸崖盤列,中有一洞岈然。洞前石兔蹲伏,口耳俱備。路右即大溪縈迴,中一石突出如擎蓋,心頗異之。既入寺,向僧索龍鬚洞靈芝石,即此也。寒巖在寺後,宏敞有餘,玲瓏未足。由洞右一上,視鵲橋而出。由舊路一里,右人龍鬚洞。路爲莽棘所翳遮掩,上躋裏許,如歷九霄。其洞圓聳明豁,洞中斜倚一石,頗似雁宕之石樑,而樑頂有泉中灑,與寶冠之芭蕉洞如出一冶。下山,仍至舊路口,東溯小溪,南轉入明巖寺。寺在巖中,石崖四面環之,止東面八寸關通路一線。寺後洞窈窕非一,洞右有石筍突起,雖不及靈芝之雄偉,亦具體而微精細小巧矣。飯後,由故道騎而馳三十里,返坪頭潭。又北二十五里,過大溪,即西從關嶺來者,是爲三茅。又北五里,越小澗二重,直抵北山下,人護國寺宿焉。

十八日 晨,急詣趕赴桃源。桃源在護國東二里,西去桐柏僅八里。昨遊桐柏時,留爲還登萬年之道,故選寒、明。及抵護國,知其西有秀溪,由此入萬年,更可收九里坑之勝,於是又特趨桃源。初由澗口入裏許,得金橋潭。由此而上,兩山愈束,翠壁穹崖,層累曲折,一溪介其中。溯之,三折而溪窮,瀑布數丈,由左崖瀉溪中。餘昔來瀑下,路窮莫可上,仰視穹崖北峙,溪左右雙鬟諸峯娟娟攢立,嵐翠交流,幾不能去。今忽從右崖叢莽中,尋得石徑層疊,遂不及呼仲昭,冒雨撥棘而上。磴級既盡,復疊石橫棧,度崖之左,已出瀑上。更溯之入,直抵北巖下,蹊磴俱絕,兩瀑自巖左右分道下。遙睇巖左猶有遺磴,從之,則向有累石爲橋於左瀑上者,橋已中斷,不能度。睇瀑之上流,從東北夾壁中來,止容一線,可踐流而入。計其勝不若右巖之瀑,乃還,從大石間向西北上躋,抵峽窟下,得重潭甚厲,四面俱直薄迫近峽底,無可緣陟。第從潭中西望,見石峽之內復有石峽,瀑布之上更懸瀑布,皆從西北杳冥深遠而不可見的地方中來,至此繽紛亂墜於回崖削壁之上,嵐光掩映,石色慾飛。久之,還出層瀑下。仲昭以覓路未得,方獨坐觀瀑,遂同返護國。聞桃源溪口,亦有路登慈雲、通元二寺,入萬年,路較近;特以秀溪勝,故飯後仍取秀溪道。西行四里,北折入溪,溯流三裏,漸轉而東向,是爲九里坑。坑既窮,一瀑破東崖下墜,其上亂峯森立,路無可上。由西嶺攀躋,繞出其北,回瞰瀑背,石門雙插,內有龍潭在焉。又東北上數裏,逾嶺,山坪忽開,五峯圍拱,中得萬年寺,去護國三十里矣。萬年爲天台西境,正與天封相對,石樑當其中。地中古杉甚多。飯於寺。又西北三裏,逾寺後高嶺。又向西升陟嶺角者十里,乃至騰空山。下牛牯嶺,三裏抵麓。又西逾小嶺三重,共十五里,出會墅。大道自南來,望天姥山在內,已越而過之,以爲會墅乃平地耳。復西北下三裏,漸成溪,循之行五里,宿班竹旅舍。

天台之溪,餘所見者:正東爲水母溪;察嶺東北,華頂之南,有分水嶺,不甚高;西流爲石樑,東流過天封,繞摘星嶺而東,出鬆門嶺,由寧海而注於海。正南爲寒風闕之溪,下至國清寺,會寺東佛隴之水,由城西而入大溪者也。國清之東爲螺溪,發源於仙人鞋,下墜爲螺螄潭,出與幽溪會,由城東而入大溪者也;又東有楢溪諸水,餘屐未經。國清之西,其大者爲瀑布水,水從龍王堂西流,過桐柏爲女梭溪,前經三潭,墜爲瀑布,則清溪之源也;又西爲瓊臺、雙闕之水,其源當發於萬年寺東南,東過羅漢嶺,下深坑而匯爲百丈崖之龍潭,繞瓊臺而出,會於青溪者也;又西爲桃源之水,其上流有重瀑,東西交注,其源當出通元左右,未能窮也;又西爲秀溪之水,其源出萬年寺之嶺,西下爲龍潭瀑布,西流爲九里坑,出秀溪東南而去。諸溪自青溪以西,俱東南流入大溪。又正西有關嶺、王渡諸溪,餘屐亦未經;從此再北有會墅嶺諸流,亦正西之水,西北注於新昌;再北有福溪、羅木溪,皆出天台陰即天台山北面,而西爲新昌大溪,亦餘屐未經者矣。溪,亦餘屐未經者矣。,俱無甚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