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在諸葛誕叛亂時,司馬昭爲何要親自率領二十多萬人征討?

在諸葛誕叛亂時,司馬昭爲何要親自率領二十多萬人征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司馬昭爲何對諸葛誕反叛那麼重視,要出動二十萬人馬,親自討伐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誅殺曹爽兄弟,奪取了曹魏的政權。在此之後,司馬懿就開始爲自己家族篡奪曹魏江山做準備。由此,司馬氏遭到了曹魏支持者的反抗。其中最激烈的反抗來自淮南,先後發生了王凌、毌丘儉和諸葛誕三次叛亂,史稱“淮南三叛”。尤其在諸葛誕叛亂時,司馬昭親自率領二十多萬人馬征討。爲何司馬昭這麼重視諸葛誕的叛亂呢?

在諸葛誕叛亂時,司馬昭爲何要親自率領二十多萬人征討?

一、淮南三叛。

司馬懿在通過高平陵之變奪取曹魏政權後,就開始誅殺異己,爲司馬氏篡魏做準備。他藉着誅殺曹爽一黨的機會,殺死了上萬曹氏的擁護者,牢牢把控住了曹魏朝廷。但是,在曹魏各地,依然還有很多擁護曹魏的實權派存在,他們成爲司馬氏清除的目標。

曹魏最有戰鬥力的地方軍隊,當屬關隴軍團和淮南軍團。關隴軍團的司馬懿經營多年的軍隊,自然對司馬氏忠心耿耿。他們的統帥夏侯玄被司馬懿徵召回朝,夏侯霸則被迫叛逃蜀漢,暫時逃得一命。這樣,擁護曹魏的重兵集團就只剩下了淮南的軍隊。也正是這支軍隊,爲了曹魏政權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在司馬懿還活着的時候,就發生了王凌事件。駐紮在淮南壽春的王凌企圖藉口東吳發動進攻,準備發兵討伐司馬懿。可是由於機密泄露,司馬懿馬上採取了先發制人的辦法。他率領軍隊直逼王凌的老巢,王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投降,旋即在押送回京的路上自殺。司馬懿對參與的人進行了殘酷的鎮壓,所有人都被夷三族。

隨後,淮南又發生了毌丘儉叛亂。當時司馬師爲誅殺異己,將夏侯玄與李豐誅殺。毌丘儉與夏侯玄、李豐交好,聞訊後心中感到不安。他的部下文欽與曹爽交好,也受到司馬師的壓制。因此兩人一拍即合,他們矯太后詔,在壽春起兵討伐司馬師。

司馬師親自領兵平定了這場叛亂。他採取包抄合計的戰術,派諸葛誕率軍包抄攻佔壽春,自己則在正面擊潰文欽主力。毌丘儉的全軍潰散後棄城逃走,中途被殺,文欽等人投奔了東吳。司馬師因爲諸葛誕的功勞,讓他繼續鎮守壽春。不久之後司馬師病死,曹魏的大權由司馬昭接管。

諸葛誕在接管淮南後,再次陷入了前任的困境。因爲他也是與夏侯玄、鄧揚等友善,如今夏侯玄已死,王凌、毌丘儉也都被誅滅,這讓諸葛誕十分不安。於是諸葛誕爲了自保,開始在淮南打造獨立王國。他養數千死士,並且以防禦東吳爲名,要求徵集十萬人馬,增修堡壘。這一切自然引起了剛執政的司馬昭的注意。

在諸葛誕叛亂時,司馬昭爲何要親自率領二十多萬人征討? 第2張

司馬昭爲了試探諸葛誕,派賈充去慰勞他。賈充在和諸葛誕談論時事的時候,說洛陽的人士都認爲司馬氏應該禪代曹魏。此言遭到了諸葛誕的嚴詞拒絕。因此賈充在回到洛陽後,就勸司馬昭召回諸葛誕,如果諸葛誕膽敢反抗就立即鎮壓他。

果然,諸葛誕在接到回朝的詔書後,就起兵殺死揚州刺史樂綝造反。他徵集了十幾萬屯田官兵,四五萬揚州兵,積聚了一年的糧草,守衛壽春。諸葛誕還向東吳稱臣,得到了東吳的支援。東吳派文欽、全懌等率領三萬吳軍進入壽春幫助防守,並派朱異率軍三萬爲壽春的外援。

司馬昭在得知諸葛誕叛變後,率領二十六萬人馬討伐壽春。他先派兵築造壁壘,包圍壽春。然後擊潰東吳的外援,使得壽春成爲一座孤城。在接下來長達八個多月的圍困中,諸葛誕糧草耗盡,外無援軍,內部又多次發生內亂,最終被司馬昭攻下壽春。諸葛誕在最後關頭率領一部分人突圍逃走,最終被殺。

二、司馬昭爲何如此重視諸葛誕。

司馬昭作爲司馬氏最高的執政者,在剛剛接管了曹魏政權後,就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對諸葛誕的討伐。在這場戰役中,司馬昭投入了手中最大的兵力,並且親自率軍出征。這一切都表明了司馬昭對諸葛誕叛亂的重視。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司馬昭如此重視諸葛誕呢?

在諸葛誕叛亂時,司馬昭爲何要親自率領二十多萬人征討? 第3張

首先,是諸葛誕對曹魏政局的影響力。諸葛誕與諸葛亮一樣,都是諸葛豐的後裔,他們是堂兄弟的關係。作爲琅邪望族,諸葛氏在曹魏政權也同樣擁有着一定的影響力。在當時,世家大族的勢力無處不在。即便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互爲敵國,也不影響他們之間通信聯繫,探討天下大事

諸葛誕號稱諸葛家“龍虎狗”中的狗,在曹魏兢兢業業,也立下了汗馬之勞。他和曹魏宗族的關係十分友善,尤其與夏侯玄、鄧揚等人交好。雖然司馬氏對曹魏的支持者進行了多次清洗,依然不可能對他們斬盡殺絕。因此,諸葛誕的舉動對曹魏政局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次,諸葛誕的叛亂,是曹魏支持者最後的希望。在當時,洛陽曹魏中樞的人士中,已經被司馬氏清洗了多次。正如賈充所言,剩下的人中,沒有人膽敢對司馬昭禪代曹魏表達反對意見。因此,整個曹魏天下,唯有諸葛誕還敢公開支持曹魏政權。

在前兩次淮南之叛中的倖存者,還有那些對司馬氏不滿的人們,都彙集到諸葛誕的麾下,爲曹魏政權的延續而奮鬥。這樣,如果消滅了諸葛誕,就會讓那些曹魏的支持者失去幻想。司馬昭徹底掌握曹魏政權,爲下一步禪代曹魏奠定基礎。

第三,諸葛誕的叛亂,是對司馬昭最嚴峻的考驗。在毌丘儉叛亂的時候,發佈的檄文裏提出要求,那就是讓司馬師退位,讓司馬昭接替。從大家的觀點來看,認爲司馬昭的能力要低於司馬師,容易受大家的控制。因此,在司馬師剛剛去世,諸葛誕就發動叛亂,實際上是對司馬昭的軍事能力進行的一場考覈。

如果司馬昭不能經受住這場考驗,那麼司馬氏的事業將毀於一旦。諸葛誕並非無能之輩,他擁有一批死士效忠於他。並且在壽春,他做好了防禦的準備,徵集了大批軍隊,積聚了大批糧草。如果再加上東吳的援軍,諸葛誕的軍隊達到了二十多萬。

因此,對於諸葛誕的叛亂,司馬昭不敢掉以輕心。他調集了最大的兵力,將二十六萬軍隊投入了戰場。正是由於司馬昭擁有的這一批優勢軍隊,他才能夠外阻東吳援軍,內圍壽春堅城,最終一舉平定了諸葛誕的叛亂。

三、諸葛誕失敗的原因。

諸葛誕的這場叛亂,組織周密,預有準備。諸葛誕擁有壽春堅城,由於大批的軍隊、糧草。外部還有東吳的援軍,爲何卻經過了長達八個月的戰爭,也沒有能夠打退司馬昭,反而被司馬昭消滅呢?

在諸葛誕叛亂時,司馬昭爲何要親自率領二十多萬人征討? 第4張

首先,諸葛誕能力低下。諸葛誕這個人被稱爲諸葛家族的狗,主要是稱道他做事勤勉,而並非是誇讚他的能力。從他在整個叛亂中的表現,可以用志大才疏來形容他。他雖然爲了叛亂做了一定的準備,不過我們從叛亂的過程,可以看到他的準備遠遠不足。

諸葛誕在接受賈充的試探時,他完全可以虛與委蛇,來爲自己爭取準備時間。可是他卻虛張聲勢,引起了賈充和司馬昭的注意,決定徵召他入朝。在諸葛誕發動叛亂的時候,跟東吳的聯繫根本沒有達成。這致使東吳的援軍險些沒能入城,後續的援軍則被司馬昭擊潰,再也無法救援壽春。

在整個戰役過程中,諸葛誕不但無法擊退敵軍,連維持內部團結都做不到。這使得他的部下接連發生叛逃,最後當司馬昭來到城下的時候,連持弓的人都不再放箭,完全失去了鬥志。這一切都表明,諸葛誕不是一位優秀的統帥。

其次,是諸葛誕採取的戰略戰術失誤。諸葛誕在這個戰役中,採取是防守反擊的戰略。如果按照按照諸葛誕的戰略,他應該採取的戰術應該是用防禦戰術,和敵軍進入相持狀態。依靠頑強的防禦,消磨對方的戰鬥力。當形勢進入對自己有利的狀態,發起對敵軍的決戰,一舉擊潰敵軍。

可是在整個戰役期間,我們只看到諸葛誕的消極防禦,卻根本沒有看到他的有效反擊。在戰役一開始,諸葛誕就沒有利用內線作戰的優勢,對司馬昭的軍隊進行反擊。這樣既能夠延緩司馬昭的進展,爲自己增加準備時間。也可以策應東吳的援軍,給他們創造有利的條件。

諸葛誕只是消極地將全部軍隊撤入壽春防禦,連外圍的要點都沒有防禦。他眼睜睜看着對方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構築攻勢,將自己包圍得水泄不通,甚至連騷擾對方一下都懶得去做。諸葛誕認爲一旦雨季到來,司馬昭的營壘就會被洪水破壞,自己可以不戰而勝。可是這一年淮南乾旱,諸葛誕是希望落了空。把希望寄託在天氣上,這是諸葛誕戰術失誤的一方面。

結果,司馬昭在擊退東吳援軍後,諸葛誕還是不改變戰略,尋機與司馬昭決戰。這使得壽春這座孤城,在司馬昭的圍困下,實力越來越弱。直到最後面臨彈盡糧絕的時候,諸葛誕纔出兵攻擊圍困自己的敵軍營壘,可是這時已經爲時已晚了。正是由於諸葛誕戰略與戰術的失誤,才使得壽春最終被司馬昭攻下。

結語:

諸葛誕的叛亂是“淮南三叛”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在這場叛亂中,諸葛誕徵集了近二十萬人馬,積聚了一年的糧草,固守壽春。他還向東吳稱臣,使得東吳也派出了六萬人馬前來增援。由於諸葛誕這次叛亂規模巨大,嚴重影響了曹魏的基礎,司馬昭才親自出徵鎮壓。

這是因爲司馬昭剛剛接管曹魏的政權,他對於這場考驗責無旁貸。諸葛誕是曹魏的最後一批支持者,如果消滅了他,司馬昭就清除了禪代道路上最後的絆腳石。而且淮南地區是國家邊防重地,是進取東吳的基地,必須與東吳寸土必爭。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昭必須出動最大的兵力進行爭奪。在司馬昭剛剛執政之時,這麼大的一支軍隊,只有司馬昭親自指揮才能夠放心。因此,司馬昭纔會動員二十六萬軍隊,親自指揮出徵。司馬昭在這場戰役中,抓住了諸葛誕的缺點,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順利平定了叛亂,爲晉朝代魏奠定了基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