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女仙外史》第十七回:黑風吹折盛帥旗 紫雲護救燕王命

《女仙外史》第十七回:黑風吹折盛帥旗 紫雲護救燕王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仙外史》是清代呂熊著白話長篇歷史小說,又名《石頭魂》《大明女仙傳》,成書於清康熙年間。《女仙外史》以明朝初年的社會現實爲背景,集中描寫了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同燕王朱棣統轄的軍隊進行的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表彰正義,抨擊邪惡,宣揚了“褒忠殛叛”的主旨,並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不可調和的政治矛盾和利益衝突,流露出一些進步的民主思想。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第十七回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文三年春三月,平安、盛庸合兵追逐,斬殺燕兵數萬,燕王星夜逃回北平。復了德州、真定諸處,王師大震,報捷至京。帝臨朝謂羣臣曰:“耿炳文老將也而摧鋒,李景隆善用兵也而敗衄,盛庸素未知名,鐵鉉又是文儒,乃能連敗燕兵,知人固未易也。”僉都御史景清對曰:“誠如聖諭。臣請以北伐之事,專任鐵鉉,燕藩不足平也。”帝又詢之諸大臣,多舉盛庸。

乃兩從其議,授鐵鉉爲兵部尚書,專守濟南,扼住中路。封盛庸爲歷城侯、平燕大將軍,總理北伐,從東路進兵。副將軍吳傑、平安,截其西路,爲遙應之勢,共搗北平。

燕王聞了這個信息,心中憤鬱,即召道衍責之曰:“當日是你倡言用兵,今者僨敗至此,尚有何說?”道衍曰:“我曾說過師行必克,但費兩日。兩‘日’者‘昌’字也,從此勢如破竹矣。”燕王又命金忠卜之。曰:“進則得天位,退則失士心。”

於是諸將吏皆願效死。燕王遂命丘福,譚淵爲前鋒,朱能、張輔爲第二隊,自統大兵合後,南向進發,與王師相遇於夾河。

燕王列陣於東北,盛庸結陣於西南。王見盛庸陣勢整齊,不能遽破,乃令諸將挑戰。譚淵出馬,罵:“殺不盡的敗將,快把頭來獻納!”王師陣上,一將出馬,有似執旗張使者模樣。但見:

面黑如漆,身穿獸吞肩烏油鐵鎧;發黝而紺,頭戴鳳垂翅墨繡銀盔。膀闊腰細,真稱皁羅袍;彪軀駢脅,堪馭烏騅馬。手執兩股飛叉,蛟龍出海;背插一杆皁旗,雷電凌空。

此將姓張,從無名字,人呼爲“張皁旗”,亦稱爲“皁旗張”,每至攻城陷陣,常執皁旗當先,從此得名。他的飛叉兩股擲去,殺人百發百中,舞動起來,任是千軍萬馬近他不得,向爲魏國公之部屬,差來助戰的。燕王素知其勇,一見皁旗出陣,便大驚曰:“此人是幾時到的?又添我患矣。”譚淵曰:“大王不要長他志氣,看小將擒之!”就挺槍躍馬,直取皁旗。戰勾二十回合,但見飛叉愈緊,槍法漸慢,譚淵霍地回走,早被皁旗一叉擲去,正中脖子,直透咽喉,死於馬下。淵部驍將董中峯大怒,舞刀來戰。莊得大叫曰:“張將軍看我斬此賊!”皁旗即撥馬回陣,讓莊得與燕將交鋒。不十合,斬中峯爲兩段,燕軍大駭。朱能、張輔縱馬齊出,莊得力戰兩將,全無懼怯。

燕王讚道:“南朝有這樣好將,待我送他枝鵰翎箭兒。”挽弓颼的一聲,正中面頰,莊得負痛跑回,馬蹄忽蹷仆地,被朱能趕上一槍搠死。大家鳴金斂兵還營。

《女仙外史》第十七回:黑風吹折盛帥旗 紫雲護救燕王命

燕王謂將士曰:“要敗南師,先執皁旗。爾等與皁旗交戰,務須佯敗,誘之穿營而走。若是別人,不敢來追,皁旗膽大包身,必然追入,我伏伴馬索擒之,不怕他鑽下地去。若有後應之人,俟其殺人,營中四圍亂射,不怕他飛上天去。”佈置已定。

詰旦,朱能出馬,大罵:“皁旗殺才,我今日生擒汝來,剜取心肝以祭譚將軍!”皁旗性極焦燥,飛出陣來,舞叉直奔朱能。能略戰數合,即向左營側首而走。皁旗不捨,放馬追入。

能回身再戰兩合,從後營逃去。皁旗再趕時,伏兵大喊一聲,幾條絆馬索亂扯起來,人馬並倒。皁旗一躍而起,輪動飛叉,立殺數人。衆軍士撓鉤槍刃,四面蜂擁攢刺,渾如雨點一般,皁旗便有三頭六臂,怎能擋抵?身負重傷,流血滿地而死。死後猶執皁旗挺然植立,燕軍莫不膽寒。

時盛庸聞燕營吶喊,問:“誰能往救皁旗將軍?”驍將楚智應聲而出,帶領壯士百人,殺向燕營。遙見皁旗揚起,只道被圍在內,大呼殺人,叫張將軍,卻全不動撢,方知已死。隨後返身殺出,燕軍四面合圍,萬弩齊發,智與將士百人,皆被射死。盛庸疾忙揮兵衝殺過去,燕王親自當先,率兵大戰。自辰至未,不分勝負。可煞作怪,忽東北上黑風大起,山谷震動,沙霧漲天,瓦礫夾擊。王師營在下風,被打得頭臉盡傷。盛元帥大旗,頓然一折兩段,那上半截旗杆,竟刮到九霄雲內直舂下來,聲若山崩,地土裂開數丈,陷入好些人馬。燕兵乘風縱殺,皆用的火槍藥弩,王師眼都瞇了,只辦得拋卻槍刃,棄了甲冑,亂竄逃命。被燕軍直追至滹沱河,斬殺不可勝數。盛庸連夜奔回德州。

燕王大勝,諸將皆稱賀。道衍進曰:“吳傑、平安尚未必知盛庸敗走,可令人報之,賺他出兵來救,只須如此如此,必中我計。”燕王曰:“正合朕意。”遂令人雜於逃難百姓之內,奔入真定,報雲:“燕師雖勝,苦無糧草,今在各村堡擄掠,殺害我等良民。”吳傑信以爲然,即點起軍馬,飛馳前往,意欲掩其不備。纔到藁城,早望見燕軍列陣以待。吳傑大驚。平安曰:“雖然誤聽傳言,今日且與他決個死戰。”吳傑曰:“燕逆專好陷陣,待我排個陣勢,伏兵誘他,強如陣上爭待。”就暗傳號令,結下個四象方陣。燕王一看,笑謂諸將曰:“方陣四面受敵,我以精兵破其一隅,則其餘自潰。”隨命薛祿率領番騎攻其前,親率驍騎擊其後。

吳傑伏下斬馬足的軍士,卻在陣前;伏的弓弩手,反在陣後。偏偏不湊巧。薛祿殺進陣去,砍倒戰馬,生擒下了。燕王殺進陣時,弓弩手圍住亂射,矢集於纛旗者有如猥刺,而燕王左右格殺,卒未嘗中一箭。平安暗自驚叱。可又作怪,刮喇喇狂風頓作,髮屋拔樹,空中瓦石亂飛,如前日打盛庸軍無異。燕將朱能、丘福、馬雲、房寬、冀英等,逞着風威,併力殺進,王師大潰。薛祿被擒在陣,乘飛沙昏暗,掙斷繩索,奪了馬匹軍器,助着燕王從中殺出。吳傑、平安勢不能支,只得奪路而走,奔還真定,閉城堅守。當時諺雲“神風三陣助燕王,多少王師頃刻亡”是也。

且說燕王連夜進兵攻打真定。道衍曰:“真定城堅難破,不若擊取大名府,彼四面無援,必然自困。”燕王遂引兵南行。

吳傑、平安加額曰:“我事濟矣。”即發兵斷北平餉道,掠取糧草。燕軍之轉餉者不敢進,而燕王頓兵大名,軍中乏糧,皆有怨意,怒謂道衍曰:“此乃爾之妙計!”道衍曰:“大王未之思耳。彼截我餉,我亦截彼餉,以彼餉爲我餉,必是則我有餉而彼無餉也。”燕王喜曰:“好個和尚!”乃遣大將李遠、丘福、薛祿率輕騎六千,至濟寧谷亭,殺散守糧軍士,盡行劫之。又遣劉江、張武率兵潛往徐沛地方,放火燒了數千糧艘。

飛報入京,朝中大震。帝亟謀之廷臣,文淵閣博士方孝嗣對曰:“臣聞燕逆三子,最寵的高煦,隨從在外,每每傾陷世子。向有內監黃儼者,爲高煦之心腹,反在世子高熾左右伺察動靜。臣請頒書於世子,許以王燕,令歸朝廷。再齎些財寶以啖黃儼,令其報與燕工,世子已經內附。則燕王必班師,而父子兄弟舉刃相加矣。”帝立命孝孺屬草,遣錦衣衛千戶張安使燕。

先去投見黃儼,以明珠十粒、黃金十錠送上,曰:“當今所賜也。”儼曰:“臣無寸勞,何故厚齎?且目今正在用兵,易起嫌疑,亦不敢受。”安曰:“夜闌更靜,鬼神不知,何有嫌疑?朝廷之意,不過要汝報一信耳。此信一報,有利於公監,有功於國家,終身富貴,受用不盡,惟君裁之!”儼聽說有利於己,就問道“是何信?咱做得來,無有不做。”安曰:“明辰有封書送與世子,即煩差個的使,星夜到軍前報知燕王就是。”儼曰:“咱曉得了,這是做得來的。如此小事,難道朝廷差咱不得,要賜東西與咱麼?”張安請他收了,悄然別去。於次日黎明,去謁世子,將璽書呈上。世子手中接書,心內猜疑,料是反間之計,乃對安曰:“父在子不得自專,此書須送到父王軍前,即煩天使一行。”遂喚心腹衛士數員押着張安,星夜馳去。黃儼所差之人已先到半日,報燕王曰:“朝廷有書與世子,世子反矣。”燕王以問高煦。煦曰:“世子曏者結交太孫,今有書至,造反無疑。”

燕王俯首沉思,而衛士送安適至,並璽書一函,尚未啓封也。燕王拆視,雲:皇帝密諭燕世子高熾曰:爾父棣爲孝康皇帝同產之弟,朕乃爾熾同太祖之兄也。高皇帝計慮久遠,遺詔不許奔喪。爾父棣已至淮安,怫然而返,遂萌不軌之念。不特藐朕沖齡,並視祖訓爲弁髦矣。迨至勾軍練士,叛跡丕彰,朕止削其護衛,逮其官屬,冀其幡然儆惕,庶可以全親親之義。乃竟悍焉不顧,擅執天子命臣而戮之,興師造反,攻陷城池,荼毒黎庶。爾父謂朝有奸臣,舉兵以清君側。夫爾父之所謂奸臣,乃朕之忠臣也。若欲爾父謂之日忠,則必舉社稷而奉之,斯爲忠矣。朕之訓將士也,曰“毋使朕有殺叔父名”。爾父則反藉朕言,自謂莫可誰何,挺身行間,斬殺將士,屠滅六師。本應告之高廟,再申天討,姑念爾熾素性惇和,秉彝不泯,尤能幹父之蠱,爰命世襲藩封,爲屏爲翰,以衛朝廷,如帶如礪,永及苗裔。並赦爾父於不問,朕豈肯爵其子而殺其父,俾爾熾受賣父之名哉!

高皇帝在天之靈,其鑑餘心。欽哉毋忽。

《女仙外史》第十七回:黑風吹折盛帥旗 紫雲護救燕王命 第2張

燕王看畢大怒曰:“嗟乎!幾殺吾子。”遂拔劍砍斷袍襟,誓曰:“吾當臨江一決,誓不反顧矣。”

遂部署諸將,命李遠、朱能爲先鋒,由館陶渡河,進攻東阿、汶上、沛縣。正遇王師三千,運餉北上。燕將番騎指揮款臺,領十二騎奮呼殺入,曰:“燕王大軍到了!”將卒皆驚走,糧餉盡爲燕兵所得。威聲益震,州縣望風而降。燕王徑趨宿州。

時平安探知燕兵南下,聚集馬步三萬,從後躡來。燕王乃親率精銳八千,持三日糧,星夜走至淝河。先命朱能、丘福各領一千,伏於淝水岸旁林木中。又命王真、劉江:“各率騎士三百,束草於囊,若卷帛狀,載之馬上,前去迎敵,只要輸,不要贏,誘至淝水相近,將束囊沿路拋擲,彼士卒必來爭齲爾二人看伏兵齊發,回身復戰,務要殺他片甲不返。”王真、劉江遵令而行。早有平安前部丁良、朱彬率軍先至,見燕兵甚少,吶喊殺進。真、江二將佯作驚狀,且戰且走,看看誘至淝水,燕軍便撇了束囊,丟了旗槍,落荒奔逃。王師不合爭先搶拾,忽聞金鼓齊鳴,丘福、朱能統兵左右殺出,王真、劉江回馬奮戰,以一當十。丁良、朱彬皆沒於陣,王師被殲無遺。

次日平安兵到,與燕軍兩陣對圓。有新來番將火耳灰者,大喊道:“看小將立擒燕賊,獻於戲下!”遂舞動鐵蒺藜出馬。

怎生模樣:

頭戴鐵兜鍪,頂上撮犛尾紅纓一把;身披銀罩甲,腰間拴虎筋細帶一條。兩個眼圓若金鈴,依稀半綠半碧;一部須卷如鋼爪,蒙茸非赤非黃。鼻似波斯略小,顴如蒙古還高。手中鐵蒺藜,舞動處風馳雨驟;坐下鐵驪駒,跑開時電掣雲飛。向日威行寒外,今朝名播寰中。

原來火耳灰者,官居番騎指揮,向爲河北總兵官趙清的前部,吳杰特地借來助戰的。燕王見了喝采道:“我若得此番將,便是王者無敵。”王真道:“待小將生擒他來。”挺槍飛出。交手不十合,但見王真腦漿直注,頭盔粉碎,兩腳掛於蹬間,被戰馬拖去。火耳灰者竟衝過陣,直取燕王。那邊快,這邊更快,胡騎指揮童信暗放一箭,早中馬眼。那馬直立起來,把火耳灰者掀翻於地,被燕兵生擒去了。火耳灰者部下有番奴帖木兒,飛馬舞刀,陷陣來救。童信又發一矢,正中肩甲,亦被生擒。

平安見折了二將,斂兵而退,回到宿州屯紮。一面約會淮北總兵何福合擊燕軍,一面申奏朝廷,求京軍出助。時朝中徐魏公輝祖先已慮及燕兵日近,平安孤軍不能支持,請於建文帝,挑選京軍二萬,渡江而來。何福得了平安羽檄,亦已統兵星夜來會。

燕王聞報,籌度一番,便問火耳灰者何在,軍土如飛解至。

乃親釋其縛曰:“汝肯順我否?順則朕當倚汝爲心膂,不順則當與帖木兒同送還平安部下。汝系英雄,朕豈肯加害哉!”火耳灰者見燕王大有度量,倒身下拜道:“願聽指使。”於是燕王拜爲宿衛左將軍,又賜以酒曰:“目下徐輝祖將次到淮,汝可引五千精兵,向前截住,不要放他過來。待我破了何福、平安那時,別有號令。”火耳灰者率軍自去。燕王又諭將士曰:“我兵深入,利在速戰,而平安結連何福,爲持久之計,必先斷其糧餉,然後可勝。”即命譚清、李遠領馬兵五千,南哨淮河。

襲擊轉餉兵士,並燒載糧舟楫。乃親督鐵騎二千,精兵三萬,星夜退至小河,結營於河北岸,令鐵騎守定橋樑,背水列陣以待。

何福、平安大軍到時,見燕兵已經渡河,就列陣於河東南。

燕王策馬立於陣前,大呼:“何總兵,汝何苦受平安豎子之愚,統兵來此。”話猶未絕,何福舞刀驟馬,大喝:“燕賊,我來取汝祭刀!”燕陣上老將陳文應聲喝道:“潑賊,有我在此!”挺槍敵住。戰才數合,福即敗走。陳文驟馬追來,手中槍只離着後心尺許,何福一閃,霍地扭過身來,手起刀落,斬陳文於馬下。伊弟陳武大怒,舉手中槍飛出陣來。平安道:“何將軍,看我擒他!”就舞矟接住。大戰二十餘合,武亦佯敗,用回馬槍翻身刺入。平安眼捷手快,閃個過,接住槍桿,猛力一拖,陳武倒墜馬下,再加一矟,了卻性命。燕陣上李彬便飛馬直取平安,何福又舞刀接住。燕王回顧衆將,令速助陣,卻不道平安已舉矟飛到。燕王吃一大驚,措手不及,掣身從刺斜裏落荒而走。平安縱馬追上,奮矟直刺,才及乘馬後股,把燕王掀翻在地。忽有紫雲從地涌出,罩着燕王,雲內一神人執鞭擋住。燕將朱能、王騏、童信皆飛馬追來,大呼:“平安豎子,敢傷我主,拿你碎屍萬段!”平安急回馬敵住王騏,朱能與童信已將燕王救回。王師陣上都督陳暉乘此機會,疾揮大軍衝殺過去,個個勇氣百倍。李彬、王騏皆敗陣而逃,朱能等保着燕王,疾忙渡河先走。諸將士被王師圍住。隨從不及,大敗虧輸,止辦得各自逃命。又被王師逼將上來,爭橋不得濟者,大半溺於水中。平安、何福等奪橋而北,直殺得燕兵走投無路。幸大將張武與三子高煦領八千生力軍來救,平安方纔斂兵還營。

燕王慰勞了諸將,下令堅壁固守。王師每日挑戰,裸體辱罵。高煦忿極,進曰:“兒願出陣,立斬平安。”燕王曰:“兒雖勇,平安不可輕敵。我只待譚清、李遠劫餉回兵,則彼救死不暇,又焉用戰?”忽報火耳灰者已被徐魏公殺敗逃回。燕王正在午膳,不覺失箸於地。且聽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